【渝论】青年说 | 校园需要更多善用“教具”的老师
近日,一位来自大连的小学二年级女教师在晨检时用一包干脆面和一块石头,为班上孩子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反校园霸凌教育,以此成功化解班级里的矛盾。该教师用干脆面和石头做比,告诉学生们“沉默和软弱只会助长霸凌者的气势”,要勇敢向霸凌行为说不。
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话题。而教师这一群体往往被社会评价体系寄予承担教育责任的厚望。无论是热衷于“开火车提问”的英语老师“大河向东刘”,还是以“扔炸弹”游戏检查古诗词背诵的“小贾老师”,亦或是因为拍摄学生出镜视频备受争议的网红“又又”老师,都引发了网友们对创新教学方式的讨论。
不管是权威教育专家还是普通老师家长,对教育创新的探索都从未止步。如何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如何让课堂更好发挥知识教学以外的素质教育的作用,这都是社会各界应该思考的问题。显然这位“有智慧”的老师在如何进行低龄学生的反霸凌教育问题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象转化为抽象,开始理解和使用符号。一包干脆面和一块石头是他们常见、熟悉的物品符号;他们处于自我意识和行为的初成阶段,正确的引导会对他们的成长和人格塑造产生莫大影响。在老师的演示下,他们看到软弱的干脆面一捏就碎,坚硬的石头不易被击碎。结合老师的话语,他们明白在遭受欺凌时,一味软弱忍让只会让霸凌者的行为愈演愈烈,要敢于反抗,要强大自己,要勇敢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当教育不再只是长篇大论的生硬道理和苦口婆心的反复说教,而是用生活化的道具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学龄儿童听得懂、理解得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贴近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心底。
只有真正接触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心理的教育实践者才能合理地实施教育改革。课堂应该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教条,多一些灵活;少一些戒尺,多一些干脆面、石头一类的“教具”。我们呼唤更多这样“有智慧”的老师参与到创新教学方式的献计献策中,也希望萌芽的树苗能在正确积极的引导下茁壮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参天大树。
作者:陈新月(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