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要津 联圣故里 “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顺利开展
重庆市江津区不但是联圣钟云舫的故乡,也是根植深厚的书法沃土。

大江要津 联圣故里 “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顺利开展

来源:华龙网2023-12-12

华龙网讯(记者 岳芷亦)中国书法、中国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是楹联重要的视觉表现,楹联延展了书法的精神内核,二者结合,相得益彰。重庆市江津区不但是联圣钟云舫的故乡,也是根植深厚的书法沃土。

为着力赓续钟云舫及其作品所彰显出的中华文脉精髓,着力推动江津楹联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12)日起至12月14日,“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开幕式在重庆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文艺大家、楹联届专家学者、获奖作者齐聚,共襄这场全国楹联文化盛事。现场还同步举行了“联圣钟云舫杯”全国楹联大赛颁奖仪式。

开幕式现场。通讯员 贺奎 摄
开幕式现场。通讯员 贺奎 摄

联圣钟云舫,何许人也?

以其名字命名本次展事的楹联大家钟云舫(1847—1911),名祖棻,自称硬汉,号铮铮居士,清末重庆府江津县高牙铺青草碚(现重庆市江津区鼎山街道高牙村8社)人,清代秀才,著名楹联家。

钟云舫学贯古今,工诗文词曲,擅楹联,一生创作楹联4000余副,存世1800余副,尤以长联著称于世,创作了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1612字,冠绝古今。

钟云舫及其楹联作品,以数量最为多产、表达手法最为全面、题材最为广泛、思想最为深刻四大特色,奠定了在楹联界无可争议的地位。其平生联作居中国楹联史之最,对仗艺术、长联马蹄韵规律、修辞艺术等巧妙运用,堪称集中国楹联创作技法之大成,楹联题材突破传统限制,广泛表现士农工商、婚丧嫁聚、民俗风情等社会生活,作品鞭挞丑恶,讽喻时政,情感强烈,被楹联界誉为“联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令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人。

近30余年来,随着中国楹联学会、重庆市、江津区相关宣传纪念钟云舫活动的持续举办,其楹联产生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全国楹联界、文化界的努力下,“中华联圣钟云舫”的称誉,得到各界赞许与认同。

4089件作品,楹联书法大咖云集

在江津区的积极倡议下,今年7月至11月,由中国楹联学会作为指导单位,重庆市楹联学会、江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联圣钟云舫杯”第二届全国楹联大赛圆满完成。大赛共收到全国楹联作者投送的参赛作品1814副、论文38篇,经过严格评审,共评选出获奖楹联作品38件、入围作品201件、优秀论文10篇,作品内容包含题写“联圣”钟云舫,描绘重庆、江津人文自然风光,反映重庆、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代表了当前全国楹联的整体创作水平。

6月,“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启动,共收稿2237件。历时三月,经过复评、终评、文字审读、楹联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入展作品199件(含37件获奖作品),其中自撰联达42副,书法家的文学修养水平受到充分考量。从书法艺术层面看,取法传统,关注当代,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创作实力和艺术风采,是重庆市近年来面向全国举办的一次高水平专业书法展览。

展事结束后后,现场来宾还去到联圣钟云舫故里——江津区开展楹联书法交流座谈会,并前往江津滨江路诗联大道、钟云舫故居等文化地标采风,继续“楹联之约”。

江津与楹联的“前世今生”

江津区是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城市。江津楹联文化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宋徽宗朝丞相张商英卸任后来津定居,在石佛寺留下“星文占地谶,巽水直江流”刻录江津风物的精典短句,是迄今发现的江津楹联源头。元代,在江津四面山留下 “善芽长长长长长长长、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天下第一奇联。明代,在江津城区的“江公享堂”留下“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明宪宗成化皇帝钦书楹联,据考证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所书有实物可证的最早楹联。

岁月变迁,翰墨飘香,历久弥新的楹联文化日渐成为江津响誉全国的文化名片,而挖掘研究钟云舫及其楹联作品是江津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缩影。

市民观展。通讯员 贺奎 摄
市民观展。通讯员 贺奎 摄

清末到民国时期,钟云舫所著以楹联为主的《振振堂集》在江津、璧山等地多次刊发,民间广为流传。

新中国成立初至1986年的30年间,中内外楹联爱好者、各地专家学者开始注释、介绍钟云舫长联。

1986年至2006年的20年间,江津多次召开钟云舫研究座谈会,举办纪念钟云舫诞辰150周年大会,修建“藏联楼”,《钟云舫楹联代表作》各类著作相继出版。

2006年至今,江津区积极赋能具有全国辨识度的“联圣故里”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国家级展赛,推动联圣楼、楹联特色文化公园建设,出版楹联文化专著,创作联圣钟云舫影视文艺作品,面向全市举办楹联公益讲座等系列举措,传承发展楹联文化的措施层出不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目前,全区存有300余处诗联遗址遗迹,“天下第一奇联”《四面山朝源观联》,“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以及明宪宗为明代工部尚书江渊钦题的“天下第一皇联”,这三个“天下第一”在全国都极具稀缺性和辨识度。特别是“联圣”钟云舫以其传奇的人生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川渝地区和中国楹联界影响深远。2008年,作为联圣故里的江津,在中国楹联学会的关心指导下,成功获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展厅内的楹联作品。通讯员 贺奎 摄
展厅内的楹联作品。通讯员 贺奎 摄

当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关于文化强市建设的号角,江津区正在积极探寻打造富含江津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的、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接下来,江津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建立健全文艺文化工作体系,补齐补强公共文化文艺基础设施,打造办好系列文艺文化赛事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品牌,培育壮大文艺文化人才队伍,创新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力作,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江津力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大江要津 联圣故里 “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顺利开展

2023-12-12 23:15:35 来源:

华龙网讯(记者 岳芷亦)中国书法、中国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是楹联重要的视觉表现,楹联延展了书法的精神内核,二者结合,相得益彰。重庆市江津区不但是联圣钟云舫的故乡,也是根植深厚的书法沃土。

为着力赓续钟云舫及其作品所彰显出的中华文脉精髓,着力推动江津楹联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12)日起至12月14日,“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开幕式在重庆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文艺大家、楹联届专家学者、获奖作者齐聚,共襄这场全国楹联文化盛事。现场还同步举行了“联圣钟云舫杯”全国楹联大赛颁奖仪式。

开幕式现场。通讯员 贺奎 摄
开幕式现场。通讯员 贺奎 摄

联圣钟云舫,何许人也?

以其名字命名本次展事的楹联大家钟云舫(1847—1911),名祖棻,自称硬汉,号铮铮居士,清末重庆府江津县高牙铺青草碚(现重庆市江津区鼎山街道高牙村8社)人,清代秀才,著名楹联家。

钟云舫学贯古今,工诗文词曲,擅楹联,一生创作楹联4000余副,存世1800余副,尤以长联著称于世,创作了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1612字,冠绝古今。

钟云舫及其楹联作品,以数量最为多产、表达手法最为全面、题材最为广泛、思想最为深刻四大特色,奠定了在楹联界无可争议的地位。其平生联作居中国楹联史之最,对仗艺术、长联马蹄韵规律、修辞艺术等巧妙运用,堪称集中国楹联创作技法之大成,楹联题材突破传统限制,广泛表现士农工商、婚丧嫁聚、民俗风情等社会生活,作品鞭挞丑恶,讽喻时政,情感强烈,被楹联界誉为“联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令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人。

近30余年来,随着中国楹联学会、重庆市、江津区相关宣传纪念钟云舫活动的持续举办,其楹联产生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全国楹联界、文化界的努力下,“中华联圣钟云舫”的称誉,得到各界赞许与认同。

4089件作品,楹联书法大咖云集

在江津区的积极倡议下,今年7月至11月,由中国楹联学会作为指导单位,重庆市楹联学会、江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联圣钟云舫杯”第二届全国楹联大赛圆满完成。大赛共收到全国楹联作者投送的参赛作品1814副、论文38篇,经过严格评审,共评选出获奖楹联作品38件、入围作品201件、优秀论文10篇,作品内容包含题写“联圣”钟云舫,描绘重庆、江津人文自然风光,反映重庆、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代表了当前全国楹联的整体创作水平。

6月,“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启动,共收稿2237件。历时三月,经过复评、终评、文字审读、楹联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入展作品199件(含37件获奖作品),其中自撰联达42副,书法家的文学修养水平受到充分考量。从书法艺术层面看,取法传统,关注当代,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创作实力和艺术风采,是重庆市近年来面向全国举办的一次高水平专业书法展览。

展事结束后后,现场来宾还去到联圣钟云舫故里——江津区开展楹联书法交流座谈会,并前往江津滨江路诗联大道、钟云舫故居等文化地标采风,继续“楹联之约”。

江津与楹联的“前世今生”

江津区是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城市。江津楹联文化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宋徽宗朝丞相张商英卸任后来津定居,在石佛寺留下“星文占地谶,巽水直江流”刻录江津风物的精典短句,是迄今发现的江津楹联源头。元代,在江津四面山留下 “善芽长长长长长长长、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天下第一奇联。明代,在江津城区的“江公享堂”留下“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明宪宗成化皇帝钦书楹联,据考证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所书有实物可证的最早楹联。

岁月变迁,翰墨飘香,历久弥新的楹联文化日渐成为江津响誉全国的文化名片,而挖掘研究钟云舫及其楹联作品是江津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缩影。

市民观展。通讯员 贺奎 摄
市民观展。通讯员 贺奎 摄

清末到民国时期,钟云舫所著以楹联为主的《振振堂集》在江津、璧山等地多次刊发,民间广为流传。

新中国成立初至1986年的30年间,中内外楹联爱好者、各地专家学者开始注释、介绍钟云舫长联。

1986年至2006年的20年间,江津多次召开钟云舫研究座谈会,举办纪念钟云舫诞辰150周年大会,修建“藏联楼”,《钟云舫楹联代表作》各类著作相继出版。

2006年至今,江津区积极赋能具有全国辨识度的“联圣故里”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国家级展赛,推动联圣楼、楹联特色文化公园建设,出版楹联文化专著,创作联圣钟云舫影视文艺作品,面向全市举办楹联公益讲座等系列举措,传承发展楹联文化的措施层出不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目前,全区存有300余处诗联遗址遗迹,“天下第一奇联”《四面山朝源观联》,“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以及明宪宗为明代工部尚书江渊钦题的“天下第一皇联”,这三个“天下第一”在全国都极具稀缺性和辨识度。特别是“联圣”钟云舫以其传奇的人生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川渝地区和中国楹联界影响深远。2008年,作为联圣故里的江津,在中国楹联学会的关心指导下,成功获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展厅内的楹联作品。通讯员 贺奎 摄
展厅内的楹联作品。通讯员 贺奎 摄

当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关于文化强市建设的号角,江津区正在积极探寻打造富含江津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的、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接下来,江津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建立健全文艺文化工作体系,补齐补强公共文化文艺基础设施,打造办好系列文艺文化赛事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品牌,培育壮大文艺文化人才队伍,创新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力作,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江津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思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