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鱼一年一繁变一年三繁
农民高级水产技师刘文俊突破家鱼繁育技术瓶颈,让鱼苗成为强村富民支柱产业
刘文俊在捕捉青鱼种鱼。(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刘文俊,1966年2月出生,现任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会长,农民高级水产技师,“家鱼一年三繁”技术创始人。在他的带动下,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鱼苗养殖基地,靠繁育鱼苗为生的养殖户有145家,年产主要鱼种的鱼苗35亿尾以上,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繁育鱼苗成为当地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肖翔,订单来了!客户要求明早要将这批‘水花’送到菜园坝市场……”12月13日中午,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双竹渔业协会养鱼基地,村民刘翠收到线上订单后,连忙招呼丈夫肖翔备货。
刘翠所说的“水花”,是指孵化出来不久的鱼苗。一般情况下,鱼苗的繁殖期在五六月,刘翠之所以到深冬还在卖鱼苗,与其父亲刘文俊研发出的“水花”一年三繁技术有关。
研发出一年三繁技术,突破鱼苗繁育技术瓶颈
早在1971年,大竹溪村就有人繁育鱼苗了。当时,原百乐大队(即现在的大竹溪村)8位社员外出学会了鱼苗繁育技术,回来后便挖了4亩水塘搞鱼苗繁育。从此,“水花”产业便在当地扎了根。
但那时,村里繁育鱼苗的人并不多,一是因为繁育鱼苗是个技术活儿,掌握起来有难度,二是因为当时只有一年一繁技术,鱼苗产量低,经济效益上不去。
1986年,刘文俊和村里10多位“渔二代”接班养起了鱼苗。刘文俊头脑灵活,很快就开始琢磨怎么提高鱼苗的产量以增加收益。
一般情况下,性成熟的家鱼亲鱼一年只产一次卵,其产卵量一般不超过10万粒/公斤。刘文俊见自家养殖的家兔过40天就可以下一窝崽,便突发奇想:鱼儿能不能像家兔一样,做到一年多次生产?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1993年,他借鉴人工催产术,研发出了草鱼一年三繁技术。采用这种技术,草鱼每年可产三次卵,且产卵数量超过30万粒/公斤。在此基础上,刘文俊又陆续取得了青鱼、鲢鱼、鳙鱼等的繁殖技术的突破。
为了让自己的成果在学术上得到认可,2006年起,刘文俊与重庆文理学院生物系教授姜希泉合作,经过4年科研试验,在2010年完成《草鱼一年三产的卵细胞发育及条件研究》市科委课题,从理论上颠覆了家鱼一年一繁的理论界共识。
劝说年轻人返乡,“水花”产业成功交棒“渔三代”
为做大“水花”产业,刘文俊向当地村民无偿传授“水花”一年三繁技术。由于产量大幅增加以及供应周期变长,“水花”产业变得有利可图,大竹溪村繁育鱼苗的村民和慕名前来买鱼苗的人也越来越多,“水花”产业渐渐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随着当地“水花”供应量大幅增加,原有的市场已不能消化这么多产品,很快,养殖户之间出现了互相杀价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刘文俊牵头组建了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将“水花”养殖户全部吸收为会员,由协会统一定价、统一组织销售,并创建了“永川水花”网站,产品销售范围迅速扩展到全国10多个省市,甚至出口至俄罗斯及中亚地区。
同时,他还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攻克其他鱼类的“水花”繁育难题。现在,他所繁育的“水花”不仅有“四大家鱼”,还有大口鲶、乌鲤鱼、武昌鱼、锦鲤、青波等20多种鱼。
随着“水花”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刘文俊这一批“渔二代”也渐渐上了年纪,他们开始劝说年轻人返乡将“水花”产业传承下去。
在刘文俊的影响下,刘翠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回到村里,在淘宝上办起了“水花网店”,专职负责“水花”销售,一年仅线上“水花”销售额就有200多万元。她丈夫肖翔2019年也辞掉建筑业工作,到大竹溪村跟着岳父刘文俊学习“水花”一年三繁技术,如今也成了“水花”养殖专家。
如今,大竹溪村已有20多位“渔三代”回乡创业。在他们的助力下,大竹溪村有一半以上的“水花”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当地靠繁育鱼苗为生的养殖户有145家,年产鱼苗35亿尾以上,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繁育鱼苗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线上传技,帮助更多人掌握养殖技术
事实上,刘文俊不只是会“水花”一年三繁技术,他对鱼病防治、鱼饲料营养的搭配、水质调节等相关技术也很精通。
为帮助更多的养殖户,50多岁的刘文俊运营着西南水产网,还注册了“水花”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他经常在这些网站、账号上发布水产养殖方面的文章,还不时在线上“坐诊”,解决网友提出的养殖难题。
前不久,刘文俊接到一位来自广东的水产养殖户打来的微信电话,对方称不知啥原因,他养的草鱼突然厌食。刘文俊通过线上询问诊断,找到了原因,还帮助这位养殖户买了鱼药,并邮寄到广东,解决了他的难题。
“技术装在脑子里,也带不走,何不把它写出来、说出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刘文俊说。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