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史专家讲巴人辗转迁徙、忠诚劲勇故事,说4600年制盐史所蕴含高超智慧——
巴渝文脉见证重庆人开拓创新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重庆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要想更好感知现在和未来重庆的人文精神,我们的目光要足够长远,从源远流长的巴渝文脉中寻找答案。

听文史专家讲巴人辗转迁徙、忠诚劲勇故事,说4600年制盐史所蕴含高超智慧——
巴渝文脉见证重庆人开拓创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12-15
听文史专家讲巴人辗转迁徙、忠诚劲勇故事,说4600年制盐史所蕴含高超智慧——</p><p>巴渝文脉见证重庆人开拓创新

忠州博物馆展出的中坝制盐场景。记者 赵迎昭 摄/视觉重庆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重庆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要想更好感知现在和未来重庆的人文精神,我们的目光要足够长远,从源远流长的巴渝文脉中寻找答案。

“历史上,巴渝儿女有着与时俱进的姿态、开物成务的精神、平等俭约的思想、开拓跨越的意识,以及天人合一的特质。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概括,那么‘开拓创新’是比较恰当的。”12月12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历史启迪当下,更昭示未来,我们要从巴渝文化中汲取力量,助推新重庆建设。

巴人有着开拓、跨越的意识,一直都是勇往直前

源远流长的巴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构成单元,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文化之母、重庆文化之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经3000多年历史风云,在重庆,巴文化发展演变出了熔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于一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了解、研究巴文化,《华阳国志》是绕不开的一部著作。它由晋代常璩编纂,近代梁启超称之为“方志之祖”。《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巴国“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

白九江说,近年来学术界研究认为,商周时期巴国政治中心位于陕南、鄂西北汉水上游地带,其政治中心大概在春秋晚期或春秋战国之交迁徙进入今四川盆地东部,“巴人有着开拓、跨越的意识,一直都是勇往直前的。”

巴人辗转迁徙的曲折历史,造就了忠诚劲勇的品格。这样的品格延续数千年,已烙印在巴渝儿女血脉中——商末,巴人参与武王伐纣;汉代,板楯蛮两出汉中阻止羌人入侵;南宋,宋元(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影响世界;抗战时期,重庆人民谱写气壮山河的英勇不屈之歌;今天,从抗洪抢险到山火救援,巴渝大地同样英雄辈出,以凡人微光感动了无数人。

4600年前巴渝先民就开始制盐,在目前东亚考古发现中是最早的

“为什么不同地方会形成不同文化?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紧密相关。”白九江说。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白九江说,重庆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相互交织,缺少面积庞大的平原地带,人类活动区域相对破碎,“如果以农业文明那一套标准来考量重庆古代文化,我们自然是比较落后的。但如果以工业文明这一套标准来考量的话,重庆在中国古代就是先进的。”

正如白九江所言,重庆工商文化发达,自古是“商贾争占之埠”,明清时期商帮会聚,“户口实繁”“九门舟集如蚁”,因重工崇商而跃升“全川财富地”。

“在巴文化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对地域文明贡献最大的,当数盐业。”白九江指出,盐的生产、贸易和管理是古代国家政治经济的主要内容,对古代社会文化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

从考古发现看,巴渝地区大约在距今4600年前就开始制盐了,这在目前东亚考古发现中是最早的。巴渝地区的盐业在商至战国时期达到鼎盛,其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商业化程度高,在世界陶器制盐史上极为罕见。

汉代以来,四川盆地东部凿有大量盐井,盐产地出现了很多豪强大姓和知名历史人物,以巴郡临江县为例,就有严就、严颜家族,有晋初“纳言左右”“实作常伯”的文立文氏家族,有“在吴为孙氏虎臣”的甘宁甘氏家族。

“巴渝地区的制盐技术经过不断钻研,取得持续发展。”白九江说,中国古代制盐技术的发展,从考古发现看,先盛行煮盐而后才逐渐普及晒盐。而在西南地区的井盐发展历史中,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煮盐技术贯穿始终。

“节约能源是制盐的关键之一,在这方面,巴渝先民有着高超智慧。”白九江介绍,巴渝地区先民最早开始用淋灰法制盐,也就是利用各类植物燃料灰烬提高卤水浓度的方法,考古工作者在忠县中坝遗址中发现了相关遗迹。后来又精进发展出更加高效的淋土(冰土)法制盐技术,将能源利用效率推向极致。

此外,中坝遗址中还发现了不少用于制盐的“龙灶”。龙灶顶部是平整的台面,台面上有多个相连、成排的灶孔,每一灶孔上置一口熬盐锅。白九江指出,龙灶具有节约燃料、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后期还发展出多火道多排龙灶,这在中坝遗址中也有相关发现。

“三峡地区可能是龙灶的起源地区,中坝遗址新石器晚期龙灶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龙灶遗迹。”白九江说。

重庆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在新重庆建设中应进一步激活自身开拓创新基因

重庆是一座独特的山水城市。在巴渝大地繁衍生息的先民,更是以开拓创新的姿态,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历史上,巴人多依山靠水而居。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酬乐天》有句:“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都大似巢居。”元稹自注说:“巴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阁栏就是干栏,也就是吊脚楼。吊脚楼,正是古代巴人对崎岖不平地势的智慧回应。

此外,宋元(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山城也并非传统的对称布局,而是和地形紧密结合,反映出南方山水城市“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城市营建思想。

拿大众较为熟知的“九开八闭十七门”来说,一般来说,城门都是中轴对称,门洞正中,左右两侧城台等宽对称。而重庆的部分城门却呈现非对称性的特征,城门不居中,门洞两侧的城台不等宽。“城门不居中”无疑是一次改革,体现了受地形限制条件下创造性发展的重庆智慧和勇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赋予重庆重要使命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白九江看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激活巴渝文脉蕴含的开拓创新基因,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更多精神力量。

他还表示,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重庆提供了丰润的精神滋养。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保护、传承、弘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去芜存菁的态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创造喜闻乐见的高价值文化产品,为旅游产业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 赵迎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听文史专家讲巴人辗转迁徙、忠诚劲勇故事,说4600年制盐史所蕴含高超智慧——
巴渝文脉见证重庆人开拓创新

2023-12-15 07:16:16 来源:
听文史专家讲巴人辗转迁徙、忠诚劲勇故事,说4600年制盐史所蕴含高超智慧——</p><p>巴渝文脉见证重庆人开拓创新

忠州博物馆展出的中坝制盐场景。记者 赵迎昭 摄/视觉重庆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重庆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要想更好感知现在和未来重庆的人文精神,我们的目光要足够长远,从源远流长的巴渝文脉中寻找答案。

“历史上,巴渝儿女有着与时俱进的姿态、开物成务的精神、平等俭约的思想、开拓跨越的意识,以及天人合一的特质。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概括,那么‘开拓创新’是比较恰当的。”12月12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历史启迪当下,更昭示未来,我们要从巴渝文化中汲取力量,助推新重庆建设。

巴人有着开拓、跨越的意识,一直都是勇往直前

源远流长的巴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构成单元,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文化之母、重庆文化之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经3000多年历史风云,在重庆,巴文化发展演变出了熔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于一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了解、研究巴文化,《华阳国志》是绕不开的一部著作。它由晋代常璩编纂,近代梁启超称之为“方志之祖”。《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巴国“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

白九江说,近年来学术界研究认为,商周时期巴国政治中心位于陕南、鄂西北汉水上游地带,其政治中心大概在春秋晚期或春秋战国之交迁徙进入今四川盆地东部,“巴人有着开拓、跨越的意识,一直都是勇往直前的。”

巴人辗转迁徙的曲折历史,造就了忠诚劲勇的品格。这样的品格延续数千年,已烙印在巴渝儿女血脉中——商末,巴人参与武王伐纣;汉代,板楯蛮两出汉中阻止羌人入侵;南宋,宋元(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影响世界;抗战时期,重庆人民谱写气壮山河的英勇不屈之歌;今天,从抗洪抢险到山火救援,巴渝大地同样英雄辈出,以凡人微光感动了无数人。

4600年前巴渝先民就开始制盐,在目前东亚考古发现中是最早的

“为什么不同地方会形成不同文化?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紧密相关。”白九江说。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白九江说,重庆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相互交织,缺少面积庞大的平原地带,人类活动区域相对破碎,“如果以农业文明那一套标准来考量重庆古代文化,我们自然是比较落后的。但如果以工业文明这一套标准来考量的话,重庆在中国古代就是先进的。”

正如白九江所言,重庆工商文化发达,自古是“商贾争占之埠”,明清时期商帮会聚,“户口实繁”“九门舟集如蚁”,因重工崇商而跃升“全川财富地”。

“在巴文化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对地域文明贡献最大的,当数盐业。”白九江指出,盐的生产、贸易和管理是古代国家政治经济的主要内容,对古代社会文化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

从考古发现看,巴渝地区大约在距今4600年前就开始制盐了,这在目前东亚考古发现中是最早的。巴渝地区的盐业在商至战国时期达到鼎盛,其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商业化程度高,在世界陶器制盐史上极为罕见。

汉代以来,四川盆地东部凿有大量盐井,盐产地出现了很多豪强大姓和知名历史人物,以巴郡临江县为例,就有严就、严颜家族,有晋初“纳言左右”“实作常伯”的文立文氏家族,有“在吴为孙氏虎臣”的甘宁甘氏家族。

“巴渝地区的制盐技术经过不断钻研,取得持续发展。”白九江说,中国古代制盐技术的发展,从考古发现看,先盛行煮盐而后才逐渐普及晒盐。而在西南地区的井盐发展历史中,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煮盐技术贯穿始终。

“节约能源是制盐的关键之一,在这方面,巴渝先民有着高超智慧。”白九江介绍,巴渝地区先民最早开始用淋灰法制盐,也就是利用各类植物燃料灰烬提高卤水浓度的方法,考古工作者在忠县中坝遗址中发现了相关遗迹。后来又精进发展出更加高效的淋土(冰土)法制盐技术,将能源利用效率推向极致。

此外,中坝遗址中还发现了不少用于制盐的“龙灶”。龙灶顶部是平整的台面,台面上有多个相连、成排的灶孔,每一灶孔上置一口熬盐锅。白九江指出,龙灶具有节约燃料、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后期还发展出多火道多排龙灶,这在中坝遗址中也有相关发现。

“三峡地区可能是龙灶的起源地区,中坝遗址新石器晚期龙灶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龙灶遗迹。”白九江说。

重庆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在新重庆建设中应进一步激活自身开拓创新基因

重庆是一座独特的山水城市。在巴渝大地繁衍生息的先民,更是以开拓创新的姿态,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历史上,巴人多依山靠水而居。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酬乐天》有句:“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都大似巢居。”元稹自注说:“巴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阁栏就是干栏,也就是吊脚楼。吊脚楼,正是古代巴人对崎岖不平地势的智慧回应。

此外,宋元(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山城也并非传统的对称布局,而是和地形紧密结合,反映出南方山水城市“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城市营建思想。

拿大众较为熟知的“九开八闭十七门”来说,一般来说,城门都是中轴对称,门洞正中,左右两侧城台等宽对称。而重庆的部分城门却呈现非对称性的特征,城门不居中,门洞两侧的城台不等宽。“城门不居中”无疑是一次改革,体现了受地形限制条件下创造性发展的重庆智慧和勇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赋予重庆重要使命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白九江看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激活巴渝文脉蕴含的开拓创新基因,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更多精神力量。

他还表示,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重庆提供了丰润的精神滋养。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保护、传承、弘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去芜存菁的态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创造喜闻乐见的高价值文化产品,为旅游产业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 赵迎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