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西汉墓填补乌江流域秦汉文化考古空白 涪陵设县历史提前至西汉初期
12月15日,来自全国的20余位顶尖考古专家走进武隆乌江腹地的关口西汉一号墓,揭开这座有着2200年历史墓葬的谜题。

武隆西汉墓填补乌江流域秦汉文化考古空白 涪陵设县历史提前至西汉初期

来源:华龙网2023-12-16

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12月15日,来自全国的20余位顶尖考古专家走进武隆乌江腹地的关口西汉一号墓,揭开这座有着2200年历史墓葬的谜题。专家们纷纷表示:这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墓葬。

专家在关口西汉墓考古现场进行考察。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当天下午,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地下文物保护成果汇报会暨关口西汉一号墓专家研讨会举行,专家们聚焦关口西汉一号墓,对墓葬出土的珍贵文物“问诊把脉”,为后续的发掘和保护提出了宝贵建议。

填补乌江流域秦汉文化考古空白 涪陵设县提前至西汉初期

关口西汉一号墓的重大发现有何历史价值?又有哪些重要意义?下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领队黄伟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关口西汉一号墓考古发掘成果。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地下文物保护成果汇报会暨关口西汉一号墓专家研讨会现场。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此次椁室、木棺内共出土器物(含构件) 600余件,分为实用器、模型明器两种,包括漆木、竹、铜、陶、玉五类。其中漆木器主要以耳杯、漆盘为多,另可见漆几、漆案、漆樽、漆盒等;木器以木牍、车、人物俑等模型为主,竹器可见竹筒、竹笥、竹弓等,铜器包括铜矛、铜鼎、铜洗、铜壶、铜釜、铜灯、铜熏炉等,陶器有陶罐、陶盆等,还出土了玉剑珌。

此次发掘,关口西汉一号墓有利于修正人们对巴蜀地区华夏文化的传统认识,也展现了汉文化确立过程中巴、蜀、楚、秦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特征。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领队黄伟汇报考古发掘情况。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领队黄伟汇报考古发掘情况。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该墓出土简牍是秦篆向汉隶转变的重要文字资料,遗册中关于随葬品的记录可与出土品对照研究,对考证西汉初的名物有重要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简牍中还有关于“涪陵”的记载,将涪陵县设县的历史从西汉中期提前至不晚于西汉初期。

出土的铜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出土的铜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此外,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也有罕见木船模型,对研究西汉时期木船的形制结构、建造工艺等具有重要价值;而漆木器对研究汉代漆器制作工艺、器物造型、装饰艺术及生产贸易等提供了珍贵材料。对于认识西汉初的商品流通、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参考价值。

“关口西汉一号墓是极为少见的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木椁墓,是长江上游地区一次性出土漆木、竹器最多的墓葬,也是重庆地区发现的罕见‘清水墓’,是乌江流域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相关空白。”黄伟说。

出土的漆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出土的漆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地区的重大发现 西汉墓主人身份初判为西汉御史

“在考古发掘中,有些墓葬是不期而遇的,而这口西汉墓就是不期而遇。”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在研讨会上率先发言,他在参观完考古发掘现场后,也被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所震撼。

信立祥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信立祥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信立祥说,这口西汉墓是近现代开展考古工作以来,重庆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口西汉墓,保存非常完整,墓葬有明确的纪年,可以依此推断出具体的年份。总而言之,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显然是具有先导性的,而且身份也比较明确。

“从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初步判断其为西汉早期墓,而出土的告地书也能初步推断墓葬主人的身份,告地书上明确写有‘御史昌’3个字。”信立祥说,在西汉早期有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这个御史就是御史大夫下面的属吏,行使监察的职权。

信立祥也谈道,这个墓不算大,但能保存到现在,可以说它是秦汉文化非常综合的古墓,也可以说是当地文化如何走向成熟非常重要的标志。还有一点,墓葬的主人也应该是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的范围进行埋葬,陪葬的器物表现了他这一级别的官吏所享有的丧葬规格,这些出土完好的文物,也证明了在汉初巴蜀地带没有经受秦汉战争的影响。

对于考古工作,信立祥也对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加赞赏。他说,考古工作非常细致,有非常详细的预案,除了考古工作外,还有各学科的文物保护团队,在配合考古发掘中,能够把现场应急性的保护做到如此程度,比较少见,能够做到这一点,考古研究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期待能够进一步研究后尽快发表出来。

焦南峰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焦南峰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作为考古界知名专家,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焦南峰对关口西汉一号墓的重大发现“羡慕”不已。他说,这口西汉墓保存如此完好,而且还没有被盗过的痕迹,实属难得,他向现场的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的过往经历:从1982年至今的41年时间,他一直在和墓葬打交道,然而他所挖过的每一个墓葬都被盗过,幽默的分享让大家笑出了声。

言归正传,焦南峰说,也正是因为保存完好,这口墓是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墓,可以说这个墓葬在西南地区、在重庆这个地方等级很高,出土的文物有明显的巴蜀文化特征,也呈现出了多元的文化交流。

焦南峰说,这个工地虽然不大,但工地的发掘质量很高,在考古发掘这个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国家文物局的规程和制度,让他感触特别深的是,工地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的运用方面做得相当好。

考古发掘成果明显 巴渝文化融入秦汉大一统格局

“西汉墓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后续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更大的考验也在后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德才一语中的。

龚德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龚德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龚德才分享了参观完考古工地的感受,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棺椁的移位为文物造成一定的损伤,青铜器的锈蚀比较均匀,斑纹很多,说明墓葬内物品堆积很多,长期的积水造成每个部位的颜色都不一样,说明墓葬没有经历过大的干扰,没有对器物产生破坏和氧化,有自己的特点,在下一步保护过程中,这种特征要尽可能保存下来。

同时,此次出土的彩俑和银扣等文物都弥足珍贵,特别是俑身上彩绘层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龚德才也建议可以此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专项研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教授霍巍说,这个西汉墓让他看到了巴渝地区文化在战国以后融入到秦汉大一统的格局,尤其是汉初形成大一统中华版图的历史进程,表明了这个地区融入到汉文化的历史进程比较早,意义非常重要。

霍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霍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巴、蜀、秦、楚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汇聚,尤其是从战国以后到西汉,西汉接收了荆楚地区的文化元素,这个地区也反映了这些特点。”霍巍说,这个墓葬处在乌江、长江水域重要的节点上,所以南来北往,文化元素在这里多元化呈现,在这里汇聚,意义非常重大。

王川平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王川平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王川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刘豫川均表示,要继续发扬前期考古工作精细化的工作思路,重视西汉墓的保护,继续把西汉墓没有完成的清理工作做好,多学科科学检测、简牍识读、材料查询借鉴,让璀璨的巴蜀文化绽放时代新彩。

刘豫川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刘豫川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image023
幸军总结讲话。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总结时表示,接下来,关口西汉一号墓将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的框架之中,规划项目,并系统推进。同时,要注重出土文化的活化利用,特别是博物馆的建设也要提上议事日程。

相关链接:

视频 | 全国20余位考古专家走进武隆乌江腹地 揭开关口西汉一号墓神秘面纱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武隆西汉墓填补乌江流域秦汉文化考古空白 涪陵设县历史提前至西汉初期

2023-12-16 09:33:53 来源:

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12月15日,来自全国的20余位顶尖考古专家走进武隆乌江腹地的关口西汉一号墓,揭开这座有着2200年历史墓葬的谜题。专家们纷纷表示:这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墓葬。

专家在关口西汉墓考古现场进行考察。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当天下午,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地下文物保护成果汇报会暨关口西汉一号墓专家研讨会举行,专家们聚焦关口西汉一号墓,对墓葬出土的珍贵文物“问诊把脉”,为后续的发掘和保护提出了宝贵建议。

填补乌江流域秦汉文化考古空白 涪陵设县提前至西汉初期

关口西汉一号墓的重大发现有何历史价值?又有哪些重要意义?下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领队黄伟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关口西汉一号墓考古发掘成果。

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地下文物保护成果汇报会暨关口西汉一号墓专家研讨会现场。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此次椁室、木棺内共出土器物(含构件) 600余件,分为实用器、模型明器两种,包括漆木、竹、铜、陶、玉五类。其中漆木器主要以耳杯、漆盘为多,另可见漆几、漆案、漆樽、漆盒等;木器以木牍、车、人物俑等模型为主,竹器可见竹筒、竹笥、竹弓等,铜器包括铜矛、铜鼎、铜洗、铜壶、铜釜、铜灯、铜熏炉等,陶器有陶罐、陶盆等,还出土了玉剑珌。

此次发掘,关口西汉一号墓有利于修正人们对巴蜀地区华夏文化的传统认识,也展现了汉文化确立过程中巴、蜀、楚、秦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特征。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领队黄伟汇报考古发掘情况。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领队黄伟汇报考古发掘情况。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该墓出土简牍是秦篆向汉隶转变的重要文字资料,遗册中关于随葬品的记录可与出土品对照研究,对考证西汉初的名物有重要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简牍中还有关于“涪陵”的记载,将涪陵县设县的历史从西汉中期提前至不晚于西汉初期。

出土的铜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出土的铜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此外,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也有罕见木船模型,对研究西汉时期木船的形制结构、建造工艺等具有重要价值;而漆木器对研究汉代漆器制作工艺、器物造型、装饰艺术及生产贸易等提供了珍贵材料。对于认识西汉初的商品流通、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参考价值。

“关口西汉一号墓是极为少见的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木椁墓,是长江上游地区一次性出土漆木、竹器最多的墓葬,也是重庆地区发现的罕见‘清水墓’,是乌江流域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相关空白。”黄伟说。

出土的漆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出土的漆器。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地区的重大发现 西汉墓主人身份初判为西汉御史

“在考古发掘中,有些墓葬是不期而遇的,而这口西汉墓就是不期而遇。”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在研讨会上率先发言,他在参观完考古发掘现场后,也被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所震撼。

信立祥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信立祥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信立祥说,这口西汉墓是近现代开展考古工作以来,重庆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口西汉墓,保存非常完整,墓葬有明确的纪年,可以依此推断出具体的年份。总而言之,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显然是具有先导性的,而且身份也比较明确。

“从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初步判断其为西汉早期墓,而出土的告地书也能初步推断墓葬主人的身份,告地书上明确写有‘御史昌’3个字。”信立祥说,在西汉早期有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这个御史就是御史大夫下面的属吏,行使监察的职权。

信立祥也谈道,这个墓不算大,但能保存到现在,可以说它是秦汉文化非常综合的古墓,也可以说是当地文化如何走向成熟非常重要的标志。还有一点,墓葬的主人也应该是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的范围进行埋葬,陪葬的器物表现了他这一级别的官吏所享有的丧葬规格,这些出土完好的文物,也证明了在汉初巴蜀地带没有经受秦汉战争的影响。

对于考古工作,信立祥也对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加赞赏。他说,考古工作非常细致,有非常详细的预案,除了考古工作外,还有各学科的文物保护团队,在配合考古发掘中,能够把现场应急性的保护做到如此程度,比较少见,能够做到这一点,考古研究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期待能够进一步研究后尽快发表出来。

焦南峰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焦南峰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作为考古界知名专家,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焦南峰对关口西汉一号墓的重大发现“羡慕”不已。他说,这口西汉墓保存如此完好,而且还没有被盗过的痕迹,实属难得,他向现场的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的过往经历:从1982年至今的41年时间,他一直在和墓葬打交道,然而他所挖过的每一个墓葬都被盗过,幽默的分享让大家笑出了声。

言归正传,焦南峰说,也正是因为保存完好,这口墓是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墓,可以说这个墓葬在西南地区、在重庆这个地方等级很高,出土的文物有明显的巴蜀文化特征,也呈现出了多元的文化交流。

焦南峰说,这个工地虽然不大,但工地的发掘质量很高,在考古发掘这个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国家文物局的规程和制度,让他感触特别深的是,工地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的运用方面做得相当好。

考古发掘成果明显 巴渝文化融入秦汉大一统格局

“西汉墓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后续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更大的考验也在后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德才一语中的。

龚德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龚德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龚德才分享了参观完考古工地的感受,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棺椁的移位为文物造成一定的损伤,青铜器的锈蚀比较均匀,斑纹很多,说明墓葬内物品堆积很多,长期的积水造成每个部位的颜色都不一样,说明墓葬没有经历过大的干扰,没有对器物产生破坏和氧化,有自己的特点,在下一步保护过程中,这种特征要尽可能保存下来。

同时,此次出土的彩俑和银扣等文物都弥足珍贵,特别是俑身上彩绘层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龚德才也建议可以此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专项研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教授霍巍说,这个西汉墓让他看到了巴渝地区文化在战国以后融入到秦汉大一统的格局,尤其是汉初形成大一统中华版图的历史进程,表明了这个地区融入到汉文化的历史进程比较早,意义非常重要。

霍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霍巍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巴、蜀、秦、楚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汇聚,尤其是从战国以后到西汉,西汉接收了荆楚地区的文化元素,这个地区也反映了这些特点。”霍巍说,这个墓葬处在乌江、长江水域重要的节点上,所以南来北往,文化元素在这里多元化呈现,在这里汇聚,意义非常重大。

王川平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王川平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王川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刘豫川均表示,要继续发扬前期考古工作精细化的工作思路,重视西汉墓的保护,继续把西汉墓没有完成的清理工作做好,多学科科学检测、简牍识读、材料查询借鉴,让璀璨的巴蜀文化绽放时代新彩。

刘豫川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刘豫川分享交流。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image023
幸军总结讲话。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总结时表示,接下来,关口西汉一号墓将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的框架之中,规划项目,并系统推进。同时,要注重出土文化的活化利用,特别是博物馆的建设也要提上议事日程。

相关链接:

视频 | 全国20余位考古专家走进武隆乌江腹地 揭开关口西汉一号墓神秘面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