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成绩 促优化 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召开校本课程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华龙网讯(徐俊聪)在实施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的“双新”时代,学校课堂教学如何求“新”?作为区级“双新”示范校,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在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变革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2月15日,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召开2023年度“成长”系列校本课程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在回顾与反思中总结本学期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向纵深发展,紧扣“双新”政策,充分发挥各学科育人价值。


据了解,本学期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基于已有的“成长”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推进“五育”共融,共开设了18门校本选修课程。其中既有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立体空间思维的《科技模型》《3D创造营》,培养学生推理演绎能力的《博弈论入门》,也有立足于传承重庆红色文化的《重庆抗战文化探索》,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重庆市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还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引进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教师江燕林的精品校本课程《节气里的生物密码》,共建共享办学成果。




汇报会上,各教师围绕课程开设初衷、课程现状、成果展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依次上台汇报,并由校领导班子和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综合评分。从课程开发到落地实践,老师们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致力于为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拓展思维方法,激发学习内动力。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参与热情高、主动性强,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现场还有部分课程的教学成果展示。

“老师们能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同学们开发如此丰富的课程,实属不易。”听取完大家的汇报后,学校党总支书记张晓辉对老师们辛勤付出、勇于攻坚克难的敬业精神和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表示肯定。同时,他指出,校本课程开发在思想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贴近生活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寓教于乐,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学情、校情开发基于国家课程的校本课程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路径。张晓辉表示,学校将始终秉承“呵护成长之美”教育理念,抓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加大校本课程投入力度,给予教师更多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丰富课程类别及形式,优化课程内容,充分发挥集团教研优势,举全校之力重构五育并举的“成长”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名片,是学校进步的阶梯,更是学校育人之关键所在。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将以课程建设助力学校内涵发展,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步伐,持续为渝中区建设“双新”国家级示范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