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多地降雪, 今天,南京也飘起了鹅毛大雪,网友们玩雪各种整花活。有的人模仿《封神第一部》里“苏全孝劝降”段落;堆雪人之外,还有人掏出模具,搞以雪为主题的创作,“小鸭子”、“小人参果”等,点缀在树上,在花坛里;而各种下雪视频更是遍布全网……全民玩雪的娱乐中,网友们纷纷表示,听说下雪就很期待,看到下雪就兴奋极了,超开心,超治愈。所以,为什么下雪天会让人感到开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他表示,首先,下雪天气相对少,尤其在南方。其次,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有下雪的场景,所以每当看到下雪,就会自动浮现出童年的无忧无虑,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情绪记忆。
“雪的纯洁无瑕,让它变得很特别”
下雪让人怀旧,也让人安静
每次下雪,都会在网上引发一次集体怀旧。记者看到,有网友说,对下雪场景很深的一次记忆是,跟朋友冻得直哆嗦,但是到了操场,雪仗一开打,不仅暖和了,而且似乎所有的疲惫都得到了释放,自己也仿佛成了大自然的倾听对象,而雪,白而无暇,寒中也带着期盼。
有网友认为,下雪不像下雨一年四季都会有,只有冬季才会有。下雪尤其是初雪,被赋予了一些美好寓意,甚至浪漫情怀,什么一起看过初雪的人,便是一起白头过了,这就很美好了。
还有南方网友说,南方真的不常见到雪,所以看到雪都很惊喜,感觉很珍贵。北方基本上每年都会下,白茫茫一片,大雪纷飞。单纯去欣赏的话,意境也很美,又很静谧,不像下雨时那般哗啦啦的喧嚣。唯一糟心的就是化雪的时候会很冷,路也不好走。
“雪的纯洁无瑕,也让它变得很特别,仿佛给大地换了一件新衣,所看之处,都是银装素裹,而且下雪的时候很安静,给人一种安全感,能让躁动不安的心沉下来,静下来,现代人的压力大,容易精神紧绷,这时如果遇到下雪,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基本上都是面带微笑的路人,因为一场雪,把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消除,换来的都是欣喜之色,所以遇到下雪,大家都会感到欣喜。”这是一位网友在下雪后发出的感慨。
更多的网友认为,下雪了就意味着新年要到了,可以回家团圆了,可以围着桌子吃火锅,可以和朋友出去溜冰,往日疲惫的心灵在这个场景中可以得到解压和释放,所以下雪是美好的,雪中藏着童年美好的回忆,母亲的温暖慈爱,爱人暖暖的拥抱。
“情绪记忆”会在特定条件下再次涌现
下雪最容易想起童年的无忧无虑
陈志林告诉记者,从不少网友的留言里可以看到,大家看到下雪,会不自觉地浮现出跟下雪有关的童年记忆。
为什么下雪会让人产生这个潜意识的回忆呢? 陈志林说,这是一种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又称情感记忆、激情记忆,指的是,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也就是说,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可以一直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和情感会再次被体验到。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的内部或外部对重要事件产生的突发反应,记忆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所谓情绪记忆,即“帮助你去重现你所熟悉的、你经历过的情感……的这种记忆”,或者说是“暗示给我们的那种重复的情感”。例如,当某人回想起以前一次胜利的情景时,当时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再现,他好像再一次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和欢快。而比较强烈的、对人有重大意义的情绪和情感保持较久并容易再现,包括曾经体验过的愉悦、悲伤、惊奇、心痛与不幸等。
陈志林介绍表示,拿下雪来说,很多人是在童年初次看到下雪的,有过在雪中徜徉玩耍的记忆,包括在雪天里堆雪人、筑城堡、打雪仗。而童年大多又意味着快乐而无忧无虑,所以大家看到下雪,就会不自觉地回忆起那时的情绪和情感。
自古以来,下雪都是一种令人欣喜的事
“叙事传输”会让人沉浸在诗词或故事中
一直以来,人们都是爱雪的,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也多有关于雪的抒怀。这不,看到下雪,大家DNA里关于古诗词的记忆也被触动了。
雪总是诗意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了雪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阔,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的清冷,“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的乡愁,“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的沧桑,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磅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傲岸,“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高洁,也有“瑞雪兆丰年”的期盼……想想吧,置身在冰雪的世界里,即兴吟诵着熟悉的经典诗句,是何等的诗意,让人痴迷陶醉、欣喜不已。
而如今影视剧和社交平台发达,即使从没见过雪的人,在看到“雪”这个字时,也可以想象出大雪漫天、银装素裹的场景。不仅如此,人们往往还会给雪加戏:雪代表纯洁,雪代表浪漫,初雪的时候牵手两个人就会永远在一起…….
另外,雪花本身很特别,虽然很轻,却可以把一切都埋在下面,同时,它与高处结缘,依附在屋顶和树枝上,一年四季都在山巅上,有一种纯洁、智慧的意味。而且雪花还蕴藏着一种形式上的完美力量,雪花大多是六角形的晶体,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等等。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诗词回忆、场景联想等,都离不开各种与雪有关的故事。
陈志林分析表示,“叙事传输理论”是心理学家 Melanie Green 和 Timothy Brock提出的概念。他们将叙事传输定义为“沉浸”入一个故事当中, 是一个“整合了注意、情感和意象的独特心理过程”。当人们通过阅读、电影、故事、漂亮的图片等载体沉浸在故事的情景时,会体验到高度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并且会生成生动的心理表象。
“也就是说,当我们为故事深深着迷时,我们仿佛一下子远离了现实世界,对故事中的场景产生近乎真实的心理表象,并体验到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真实的临场感甚至会带来极为逼真的记忆,即使我们知道故事并没有真的发生,它依旧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信念和态度。”陈志林说,所以大家看到雪时的激动,也许来自看过的某部电视剧里的初雪表白浪漫场景,或许来自曾经很喜欢的一首诗词,等等,也是一种回忆。
下雪是可以互动的天气现象
作为冬季小插曲,对人的积极作用多
另外,对很多人来说,下雪意味着可以玩雪,这些天,多个社交平台上刷屏着北方各地玩雪的视频和照片,可见,这一天气现象对大家来说是可以互动的,对人的愉快情绪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陈志林表示,如果展开说的话,下雪还可以给人带来很多细微的心理反应。
北方下雪大,各类冰雪运动都是全身性运动,可以充分激发个体的“嗅觉”“视觉”“听觉”“触觉”,除了能锻炼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还有很多益处,包括发展协调能力、增加平衡能力、改善呼吸功能、抵御寒冷、磨炼意志、培养耐心和恒心、缓解压力等。
而且下雪时的温度,也是影响我们情绪的重要因素。德国科学家基于寒冷可以帮助人们在情绪激动时迅速冷静的理论,而发明一种颇具功效的减压方法“冷处理”。就是说,当人们由于压力而感觉浑身酸痛,精神疲惫的时候,进入一间人工“冷冻室”呆上一会儿,既可以缓解周身疼痛,又能恢复精力而心旷神怡。因为寒冷会诱使大脑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让人感觉轻松很多。
所以,下雪如果仅仅是寒冷冬季里的一个短暂小插曲,对人的积极作用是挺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