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重庆|袁秋:守护“星星孩子” 点亮希望之路
传递爱的路上,袁秋十分坚定,只愿做一缕光,照亮更多“星星孩子”的未来之路。

2023·感动重庆|袁秋:守护“星星孩子” 点亮希望之路

来源:华龙网2023-12-20

编者按:

他们是传递善意的普通人,是正能量的有形注脚。他们以感动的力量,让城市更温暖。

平凡孕育伟大,感动传递力量。华龙网开启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展播,一起走近20位候选人。

华龙网讯(记者 杨淳淇 通讯员 郑果)孤独症儿童有一个听起来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有这样一个人,只因一声“妈妈”,即使终生负累,也决不放弃,倾尽所有,用爱为100余名“星星的孩子”筑起一个温馨的家,为孩子们找寻未来的路。她就是重庆市城口县星铖特殊儿童援助中心负责人、“忘我”大漆艺术空间负责人——袁秋。

袁秋在给孩子做思维训练。通讯员 郑果 摄
袁秋在给孩子做思维训练。通讯员 郑果 摄

“我儿子只是‘贵人’语迟”

2012年,对于袁秋来说,可能只能用“崩塌”两字来形容。袁秋的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为给孩子治病,她辞去工作,带着孩子四方寻医。五年多时间花掉了一百多万元,卖了房子,背负巨额债务。只为孩子能短暂发出哪怕一个字、一组词、一声“妈妈”。“我儿子只是贵人语迟,贵人语迟.....”袁秋一遍遍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我一天带着孩子要跑三个医疗机构,每天只能睡一个小时。”回忆起在外求医的日子,袁秋也答不上来是什么促使她坚持下来的。在孩子4岁时,从未讲过话的儿子开口叫了一声“妈妈”。那是他第一次喊妈妈,袁秋心里那个高兴,同时也意识到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重要性。

袁秋依靠多年来陪伴孩子治疗学到的康复训练知识,潜心学习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理论,研究训练规律和方法。为创办机构,袁秋拖家带口奔赴西安考取了康复师资格证,后又考了社工证、评估理论证书。2018年11月,城口星铖特殊儿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城口除了特殊学校外的唯一一家康复机构。“成立机构,一是方便自己的儿子做康复,再则也为其他唐氏综合征、孤独症及其他智力障碍患儿提供服务”袁秋说。

袁秋在教孩子做物品配对。通讯员 郑果 摄
袁秋在教孩子做物品配对。通讯员 郑果 摄

“我想为孩子未来留一条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孤独症,袁秋带领着教师为108名孩子完成了康复训练,“让我自豪的是,有的孩子能正常上学了。”

“孩子现在有我们照顾,但他未来怎么办呢,我得为孩子找一条路。”2022年,城口县残联推动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创建,打造“忘我”大漆艺术空间并公开招标(该空间集非遗教学、传承人培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等功能,是一个集残疾人就业、职业康复、日间照料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袁秋心想,孩子们要是能掌握一门手艺,以后生活就有保障了。

2022年6月,袁秋获得了“忘我”大漆艺术空间的经营权。漆艺是非常复杂的工艺,需要制胎、调漆、起肌理、镶嵌等数十道工序。袁秋请来山东和福建的漆艺专家,当面授课,手把手传授漆艺,“我对漆过敏,刚开始那两个月,全身肿得像包子,好在现在已经脱敏了。”袁秋说道。

袁秋讲解漆器打磨过程。通讯员 郑果 摄
袁秋讲解漆器打磨过程。通讯员 郑果 摄

当问到袁秋为何选择漆器时,她说,“城口漆艺”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的制作需要动手、动脑,这个过程能训练学员观察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让他们在工作中互动,参与社会生活,获得自身价值,起到全方位康复提升作用。

现在,“忘我”大漆艺术空间与100余个残疾家庭签订代工协议。 

在“大漆艺术空间”,袁秋是技术指导,是生活服务员,是人生引导者,也是矛盾调解员。“我希望到这儿来的每一个人都忘记曾经的萎靡和不堪,重新定义自己,活出自己期待的样子。”

“等我儿子满16岁,我就让他去大漆艺术空间学习漆器制作,进行职业康复,等我们老了,他也能凭双手养活自己。”

传递爱的路上,袁秋十分坚定,只愿做一缕光,照亮更多“星星的孩子”的未来之路。

分享
新浪微博

2023·感动重庆|袁秋:守护“星星孩子” 点亮希望之路

2023-12-20 06:30:20 来源:

编者按:

他们是传递善意的普通人,是正能量的有形注脚。他们以感动的力量,让城市更温暖。

平凡孕育伟大,感动传递力量。华龙网开启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展播,一起走近20位候选人。

华龙网讯(记者 杨淳淇 通讯员 郑果)孤独症儿童有一个听起来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有这样一个人,只因一声“妈妈”,即使终生负累,也决不放弃,倾尽所有,用爱为100余名“星星的孩子”筑起一个温馨的家,为孩子们找寻未来的路。她就是重庆市城口县星铖特殊儿童援助中心负责人、“忘我”大漆艺术空间负责人——袁秋。

袁秋在给孩子做思维训练。通讯员 郑果 摄
袁秋在给孩子做思维训练。通讯员 郑果 摄

“我儿子只是‘贵人’语迟”

2012年,对于袁秋来说,可能只能用“崩塌”两字来形容。袁秋的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为给孩子治病,她辞去工作,带着孩子四方寻医。五年多时间花掉了一百多万元,卖了房子,背负巨额债务。只为孩子能短暂发出哪怕一个字、一组词、一声“妈妈”。“我儿子只是贵人语迟,贵人语迟.....”袁秋一遍遍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我一天带着孩子要跑三个医疗机构,每天只能睡一个小时。”回忆起在外求医的日子,袁秋也答不上来是什么促使她坚持下来的。在孩子4岁时,从未讲过话的儿子开口叫了一声“妈妈”。那是他第一次喊妈妈,袁秋心里那个高兴,同时也意识到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重要性。

袁秋依靠多年来陪伴孩子治疗学到的康复训练知识,潜心学习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理论,研究训练规律和方法。为创办机构,袁秋拖家带口奔赴西安考取了康复师资格证,后又考了社工证、评估理论证书。2018年11月,城口星铖特殊儿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城口除了特殊学校外的唯一一家康复机构。“成立机构,一是方便自己的儿子做康复,再则也为其他唐氏综合征、孤独症及其他智力障碍患儿提供服务”袁秋说。

袁秋在教孩子做物品配对。通讯员 郑果 摄
袁秋在教孩子做物品配对。通讯员 郑果 摄

“我想为孩子未来留一条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孤独症,袁秋带领着教师为108名孩子完成了康复训练,“让我自豪的是,有的孩子能正常上学了。”

“孩子现在有我们照顾,但他未来怎么办呢,我得为孩子找一条路。”2022年,城口县残联推动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创建,打造“忘我”大漆艺术空间并公开招标(该空间集非遗教学、传承人培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等功能,是一个集残疾人就业、职业康复、日间照料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袁秋心想,孩子们要是能掌握一门手艺,以后生活就有保障了。

2022年6月,袁秋获得了“忘我”大漆艺术空间的经营权。漆艺是非常复杂的工艺,需要制胎、调漆、起肌理、镶嵌等数十道工序。袁秋请来山东和福建的漆艺专家,当面授课,手把手传授漆艺,“我对漆过敏,刚开始那两个月,全身肿得像包子,好在现在已经脱敏了。”袁秋说道。

袁秋讲解漆器打磨过程。通讯员 郑果 摄
袁秋讲解漆器打磨过程。通讯员 郑果 摄

当问到袁秋为何选择漆器时,她说,“城口漆艺”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的制作需要动手、动脑,这个过程能训练学员观察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让他们在工作中互动,参与社会生活,获得自身价值,起到全方位康复提升作用。

现在,“忘我”大漆艺术空间与100余个残疾家庭签订代工协议。 

在“大漆艺术空间”,袁秋是技术指导,是生活服务员,是人生引导者,也是矛盾调解员。“我希望到这儿来的每一个人都忘记曾经的萎靡和不堪,重新定义自己,活出自己期待的样子。”

“等我儿子满16岁,我就让他去大漆艺术空间学习漆器制作,进行职业康复,等我们老了,他也能凭双手养活自己。”

传递爱的路上,袁秋十分坚定,只愿做一缕光,照亮更多“星星的孩子”的未来之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