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重庆丨刘海龙:千磨万击还坚劲 闯出振兴新天地
编者按:
他们是传递善意的普通人,是正能量的有形注脚。他们以感动的力量,让城市更温暖。
平凡孕育伟大,感动传递力量。即日起,华龙网开启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展播,一起走近20位候选人。
华龙网讯(记者 张佳雯 通讯员 隆太良)“发展生态农业这条新路,就是需要一股闯劲。”在石柱县桥头镇赵山村,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残志坚,自立自强,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自强创业,他让许多的“不能”成为“能”,在乡村振兴这条大道上,闯出一番天地来,他就是养兔能手刘海龙。
命运多舛,但他毫不屈服
200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刘海龙在浙江台州务工时,因患上“股骨头坏死”疾病,先后多次住院治疗,做了3次大手术,花了数十万元医药费,依旧未能完全康复,后经鉴定成为二级肢体残疾人。
面对年迈的双亲、正在读书的孩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刘海龙倍感压力,治病借的钱要还,后续治疗还需费用,他毅然振作精神,决定另谋发展出路。
2012年,就在刘海龙苦寻出路之时,石柱县残联负责人获悉他的情况后,为他送来了“及时雨”,让他参加了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学习长毛兔养殖技术后,刘海龙决定在家发展长毛兔产业。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他建起了占地10亩的肉兔养殖场,随后注册成立了渝畅农(石柱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身体的残疾并未泯灭他创业的雄心。
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妻子向可英知道,这些年起早贪黑的付出,才有这如今的成果,公司现有长毛兔400多只,肉兔种兔2600多只,每只种兔每年可产仔50到55只,一年下来可销售肉兔13万只左右,其肉兔在重庆、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新的生活在困苦磨炼之下有了新的开端。
致富之路,他选择组团前行
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拉开,桥头镇被纳入了全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刘海龙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不断扩大肉兔产业规模,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在桥头镇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带头人。
在养殖肉兔的同时,刘海龙与罗德龙等村民“抱团”发展甜糯玉米产业,养殖大耳黑山羊,用兔羊粪便做肥料种植玉米,又购买机械设备加工玉米秸秆制作青贮饲料饲养山羊,努力探索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在甜糯玉米基地里套种了大豆,秋收完后,马上就种油菜。”刘海龙说,大伙儿让撂荒地恢复了农田原貌,不仅是种上了甜糯玉米苗,更是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在养殖场务工的村民也喜笑颜开。谈到就近就业,现年70多岁的李章龙更是深有感触,“年纪大了,我还能在家门口挣钱,这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饮水思源,他心怀感恩
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刘海龙也想为别人撑把伞。他知晓残疾人创业比正常人困难,这些年刘海龙积极帮助当地的残疾人,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创新创业。
向海明是碾盘组的一位残疾人,家里有体弱多病的老父老母,生活上也经常遇到困难。刘海龙了解后,主动帮扶引导,传授养殖经验。一段时间后,在刘海龙的资助下,向海明开始从事养殖事业,现在已养山羊20余只、肉牛近10头,家庭经济也逐渐好转起来。
随着产业的做大做强,刘海龙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心怀感恩的他一直带领乡亲们谋发展,吸纳乡亲就地就近就业、帮扶指导发展肉兔养殖,并细心传授养殖技术。
据了解,刘海龙帮助的特殊家庭有20多家,除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外,帮助物资和资金近10万元,吸纳10名村民在养殖场务工,10名村民在种植基地务工。
面对大家的赞许,刘海龙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带领乡亲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