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看变化 | 年产超3亿 !清安储能“碳”寻成长新路径
·收入同比增长达30倍
·开发落地项目总体规模约300MWh
·获评“高新区独角兽种子企业”
·入选重庆市第三批拟上市企业后备库
·知识产权(含在申请)累计106项,2023年新增受理36项
·员工总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00%,硕博人才同比增长80%
……
以上成绩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型企业——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安储能)今年交出的成绩单。作为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孵化的储能领域唯一企业,清安储能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在电池安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等领域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致力于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科学城力量。
“发明大王”
“这个问题不能按你说的来。”
“不对,你那个逻辑都有问题。”
“那这样,咱们别争了,去找梅工,让他看。”
在清安储能三楼的办公区,两位技术人员正在讨论着技术问题。
他们所说的梅工是清安储能的资深仿真工程师梅若愚,也被大家称为“发明大王”。说起这个三分玩笑七分尊敬的别称,是因为梅若愚的发明专利多到“吓人”。
从2021年11月加入清安储能到现在,已参与多项各类专利的研发,其中主笔的专利就有30余项,再加上曾经工作主笔、参与的多项专利,梅若愚“拿到手”的专利已经超过900项。
梅若愚的加入,很快就为争论画上了句号。他认真听取了两位同事的讨论,然后深入分析了问题所在,给出了参考意见。两年多的时间,同事们对他的专业素养和深厚功底心悦诚服。在清安储能,梅若愚带领团队攻克难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然而,梅若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如他牵头研发的“防爆泄压储能柜”,通过在柜体顶部设置电动排气机构和泄压阀,能够及时排出柜体内电池产生的氢气,避免了因氢气在柜体内聚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其创新设计的顶部排氢、泄爆,有效避免了对设备周围人员及外围设施造成伤害及热扩散的隐患。因为有了梅若愚这样的技术翘楚,清安储能在新一代储能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清安储能自主研发的储能零部件和系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分布式储能系统也通过第二批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定,且已实际应用到产品和项目中。同时加强智能化、数字化运维,自主研发构建的储能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物联网平台、储能APP等清安“云”系列,也在储能产业生态圈引起强烈反响,得到高度评价。
“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清安储能董事长李德胜笑着说,“为了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人才,我们计划申报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知道情况后,积极协助,一周内就完成了市区两级的审核,为我们依托平台引才提供了高效的帮助。”
两年来,清安储能持续保持高技术人才招收频率,硕博人才同比增长,员工总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00%。
像梅若愚这样之前在外地工作,但被科学城吸引回来的本土人才,在清安储能有很多。“以前在外地,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待不了两天就得走,屋头没法照顾。”梅若愚接着说,“现在多好,通勤时间不到1小时,公司给的机会多,我的想法都能有机会去验证,我很满意。”
破竹之势
·重庆首个储能系统安全和智慧能源实验室
·举办重庆市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今年先后在8省18市签约落地项目,总体规模约300MWh
……
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乡,从山城腹地到南粤中心,清安储能凭借“专业性”激活了“信誉度”,完成了全国8省18市的订单。
可以看出无论是扩产,还是扩圈,都是在通过多种途径谋求更好的发展。能够做到这一点则是因为其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自成立以来,清安储能通过打造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高安全液冷PACK系统、消防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自研。其中,清安BMS研发团队实现了在电池系统内对电芯单体SOC的高精度预估,其最大误差不超过3%,有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基于公司的安全研发实力,清安储能在海拔3500米的极限条件下,成功落地了林芝光储新能源项目,打造了行业内高海拔地区项目的标杆。
特别是今年在众多大型重点储能项目中的亮眼表现,更是体现了清安储能高安全储能系统产品竞争力,充分展示了清安在储能系统研发制造的综合实力,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项目基础和市场基础。
同时,为实现储能领域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验证,以及产品开发试制,清安储能成立储能安全与智慧能源实验室,这也是重庆地区唯一专注储能系统安全和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在引入多名博士后,通过开展“锂电池热失控安全防控”“极致热管理”“高效主动均衡”等多项专项研究,在电池缺陷识别,电池单体测试、评价及抑制,电池热失控预警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全公司已获得100余项知识产权(含申请中),形成了自有的核心技术壁垒。
良性循环
·科学城首个储能安全与智慧能源制造基地(一期)正式投产
·备受资本市场青睐,估值两年增长30倍
·产值超3亿,同步呈现逆势增长的状态
·订单量同步水涨船高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有了遵循,怎么实施?
在李德胜看来,“扩产”和“扩圈”,不仅是为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更重要的是参与整个产业的生态构建——联合业内一线合作伙伴,构建技术先进、产业互补的可持续智慧能源生态环境。
“要实现储能系统的安全利用和技术产业发展,一家公司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这一定是整个技术链、产业链和生态链共同努力的结果。”李德胜说。
这么说,更要这么做。今年8月,在重庆市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清安储能凭借优秀的行业号召力,汇集了100余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并成功推动了30位行业顶级专家加入由清安储能牵头成立的重庆市储能与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会上,清安储能呼吁各方携手,加快推动建立储能安全领域的相关标准,用标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杜绝储能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这么想,科学城更是将整个产业的生态建设摆在了首要位置。
全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目标,正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科学城也正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机遇,重点推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引进落地,推进低碳产业系统集成、循环链接、能源替代,完善“双碳”相关产业链与创新链,加快推进科学谷、科学公园等建设零碳低碳示范园,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双碳经济示范区”。
于是,我们看到——在科学城,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政府通过提供多维度服务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从而使区域产业生态再次向企业发展赋予新的发展平台。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让三方共赢。就像清安储能,在全球经济下行及储能行业“元年即红海”的背景下,不管是资本引进,还是人才招收等方面都实现了“逆增长”。
岁末年初时,最适合播种希望的“种子”。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了解到由清安储能投资超亿元的制造基地二期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始了前期建设,预计2024年就能投产。可以预见,这个产业园的建成投产,不但会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意味着科学城新一代储能产业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