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数字化助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巴渝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大足石刻正持续开展数字化保护,赓续传统文脉。这段时间,大足区正在向市文化旅游委主动申请赋权试点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应急联动处置”一件事,作为“文化·巴渝文物”应用之下的二级场景。
据了解,该应用围绕文物安全应急处置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方式的运用,建立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各职能部门协同的文物安全监管协同体系。
目前,大足已陆续建成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系统、GIS可视化管控系统等信息系统,构建起了对大足石刻文物本体、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18大类70项监测指标的监测预警框架;对全区43处文物单位,实现了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声音复核、电子巡查等数字技术防范体系,而融入“文化·巴渝文物”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
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凌生介绍,通过“文化·巴渝文物”应用主体,贯通三级治理中心,搭建与公安、民宗、消防、林业、应急等多部门协同处置文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实战应用场景,增强文物安全防控能力和预防性保护能力,提升文物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文物安全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推动文物保护管理水平高质量发展。
除了外围的数字化保护,大足石刻也正在进行数字化展示和利用等工作。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虚拟建模等技术,采集石窟本体信息、石窟遗存环境和地形地貌等数据信息,大足石刻已建立了1万余尊大型造像的数字档案。并通过这些基础数据,大足石刻近期还将推出一系列的数字成果,让大足石刻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新生,游客也可借助数字技术,足不出户感受世界文化遗产之美。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说:“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数字技术的诞生与应用,为大足石刻留下更加全面、准确、真实的信息,成为了可能。目前我们正通过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留存,为每一尊石刻造像建立数字身份证。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也将在2024年1月上线运行。同时,大足石刻数字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云游·大足石刻’一期工程也将在2024年春季正式上线。开启大足石刻现代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