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新星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②重庆邮电大学陈翔:在欢乐中传授知识 培育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华龙网

2023-12-22 09:49:48

听新闻

核心导读:

作为榜样,在教育教学上,他们孜孜不倦,各种创新学习方法层出不穷,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等一众奖项一一揽入;在科技研发上,他们锐意进取,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问题,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领衔科研报国。在学生工作中,他们真诚贴近同学,用爱教育,成为了大家喜欢的“霞姐”“翔哥”。15年、25年、31年……他们用青春诠释爱岗敬业、师者风范,成为了重庆高校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教学新星奖”获奖名单出炉,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点赞!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新星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②重庆邮电大学陈翔:在欢乐中传授知识 培育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新星奖”获奖者陈翔。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讯(李若澜)饼干、面包、山楂……都是他的教具,搞笑视频、自制动画……都是他的生动课件。他总说,“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科课程教学都是在耍流氓!”所以,他始终贴近工程一线,努力将知识以欢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他,就是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 “教学新星奖”获得者——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翔。

紧贴一线打通产与教

如何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在陈翔看来,贴紧工程一线是其中的关键。在教学中,他率先将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创新性的提出了针对工科课程特色的“三一三化”教学理念。“三一”即一个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一种方法解释提出的问题,知识内涵解答一类工程。“三化”即是公式图像化,通过直观的图像获取公式的变化规律;原理生活化,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绝活”、“妙招”解释课程的相关原理;工程实用化,即所有的习题都从工程中抽象而来,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该教学方法获得了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重庆市一等奖。同时,作为《材料力学》课程负责人,他还带领教学团队成功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除了跟紧一线、保持课程上实时更新之外,陈翔老师同样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不仅搭建了与重庆市水泵厂有限公司、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一线科技企业实践机会。还根据科研项目需求,每年带领本科生开展各项科研训练项目,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十余人次,其中3人获得优秀本科毕业生称号。

在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陈翔所在的先进制造工程学院近五年就业和考研升学率均名列前茅,2021年实现本科就业率94.89%,升学率44.68%(全校排名第一),高出学校平均水平20.51个百分点,高质量就业率74.89%(全校排名第一),高出全校平均水平19.52个百分点。

高水平科研推进学与用

主持项目及相关科研成果。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科研攻关上,陈翔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直面技术难题,从理论更新到项目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时,也为高校科研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项目承接上,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和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横向项目1项,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横向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学术研究上,他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索引(中科院分区)一、二区论文5篇,三区论文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 项。

深耕细作培育学生与团队

作为师者,陈翔的关注点从来不止于个人,而更加重视对学生和团队的建设、培养。

他为热爱科研的学生搭建平台,循序善诱,挖掘科研创新能力,指导本科生吴振炜以第一、二作者发表SCI三区论文2篇,成功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秉持学以致用,创新课赛结合,陈翔组建了周培源力学竞赛专业辅导群,通过无偿集中辅导和课余离散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厘清知识点思维脉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重庆市一等奖3项,其他市级奖励10余项,以优异表现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

辅导、支持学生考研和参赛。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与团队成员交流互动。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面对团队成员,陈翔不仅以身作则,更给予他们全力支持。他指导团队成员禄盛、赵洋、马莹、邓聪颖等四位教师获得了2020年重庆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重庆市二等奖;指导马莹老师成功获批重庆市教委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指导团队教师赵洋老师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同时,他还辐射带动团队成员建设重庆市一流课程5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案例3个,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3个。助力系部获得了重庆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高水平开展科学研究,倾力培育学生和团队,作为一名优秀的重庆高校教师,陈翔正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目标。他说:“我将一直在路上,不断为教育事业贡献光和热,答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责任编辑:何杜娟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