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 重庆加快村庄建设现代化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重庆城市大,农村也大,面对乡村振兴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艰巨任务,村镇建设工作应如何开展?
12月22日,2023年村镇项目建设推进会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会在渝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着力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力。
“十四五”以来改造农村重点对象危房1.5万户
“十四五”以来,重庆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村镇建设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农房建设管理持续加强,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1.5万户,动态保障住房安全;在完成430.24万户农房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销号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房15.73万户。
——传统村落保护有力有效,开展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第四批市级传统村落调查认定,164个、67个村落分别列入中国、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分类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市级示范点42个,秀山县等4个区县列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获中央补助资金2.5亿元。
——村容村貌持续提升,创建“功能美、风貌美、环境美”的美丽庭院3.11万个,建设29个 “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打造乡村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示范窗口。
——乡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实施 “两加强三完善”(加强规划引领、加强风貌整治,完善城镇功能、完善园林绿化、完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432个,2021年建成了35个功能齐全、风貌协调、特色彰显的特色小城镇,2022年启动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
——乡村建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开展了两批乡村建设工匠和三批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培养乡村建设工匠674名、巴渝传统建筑工匠770名,发掘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44名;储备“三师一家”设计下乡人才500余名,建立工作室37个,引导支持下乡服务2万余人次。
“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看,村镇建设工作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我们必须找准定位、精准发力。”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吴波在会上表示。
明年将扎实推进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
会上,也对2024年重庆村镇建设工作进行部署,首先将继续严守农房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动态监测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和数据互通共享,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持续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并推动管理数字化,构建“审批多跨协同、施工动态监管、使用跟踪管理、灭失注销登记”应用场景,实现农房“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近年来,重庆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也是明年重庆村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将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级传统村落调查认定,进一步丰富传统村落名录;分类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市级项目,加快推进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加快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农房品质提升、院落颜值提升、村落价值提升三大行动,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和“亮化示范村庄”创建,串联打造“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以推动“庭院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带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
在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力方面,重庆将从基础补短、风貌重塑、品质提升三个维度,扎实推进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全面开展小城镇现状调研。为此,重庆将进一步强化村镇建设人才技术支撑,加强乡村建设工匠继续教育管理,持续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加快培育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分类分批开展乡镇建设管理人员、村社干部培训,力争做到镇镇有乡村建设管理员、村村有乡村建设辅导员;深化设计下乡工作,加强设计下乡工作室建设,举办第三届乡村设计大赛,吸引更多的“三师一家”投身乡村建设,不断壮大设计下乡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