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增三家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华龙网讯(通讯员 冉芸菁)近日,中国侨联确认了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重庆自然博物馆、濯水古镇3家单位成功上榜。目前,在渝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已达14家。
据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以“侨与中国梦”为主题,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华侨文化为纽带建设的全国性文化交流平台。
近年来,重庆市侨联顺应海内外侨胞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求,充分调动全市文旅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着力推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场所、知名旅游文化景点、涉侨文化机构等地积极申报交流基地品牌,先后开展“追梦中华”感知新重庆、“亲情中华”网上营、2023中国寻根之旅重庆营、“侨”见新重庆等活动30余场,并以交流基地历史背景等为故事蓝本制作40余个音视频,系统打造“云上基地”,以“侨言侨语”生动彰显巴渝人文之韵、城市之美。
【新闻多一点】
1.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隶属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建立于1963年,占地面积2.1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217平方米,下辖红岩魂广场、红岩魂陈列馆等参观纪念地,以及“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渣滓洞监狱旧址、白公馆监狱旧址等26处文物遗址,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抗战纪念遗址、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等多项殊荣。
红岩魂广场位于歌乐山脚下,是全国首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分为瞻仰区、纪念区、休闲区三个部分。瞻仰区主要有《浩气长存》大型群雕、“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归国华侨烈士纪念碑等纪念设施。瞻仰区和纪念区之间,自下而上依次镶嵌着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纪念区西端有一水晶汉白玉砌成的碑体,上面镌刻着1986年邓小平题写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北面为红岩魂陈列馆。南北两侧宽敞的斜面草坪,寓意“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先烈遗愿,东端的《不朽》浮雕墙,与《浩气长存》烈士群雕遥相呼应,寓意时间虽在不停地流逝,但英烈的精神却永远凝固在历史的长河中。休闲区为红岩魂二期广场。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2.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本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是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
重庆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迄今已有93年历史,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博物馆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一席。1930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并附设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是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1944年成立中国西部博物馆,是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家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1951年,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西部博物馆合并改组为西南人民科学馆。几经发展,成为重庆自然博物馆。2006年5月,“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3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示面积1800平方米,现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开辟有《科学魂,强国梦——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百年地史,壮丽画卷——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展览》《服务社会,富强国家——爱国企业家卢作孚事迹展》3个基本陈列以及《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探索展》专题陈列。
2015年建成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占地216亩,建筑面积30842平方米,展示面积16252平方米。新馆基本陈列由“动物星球”“恐龙世界”“山水都市”“地球奥秘”“生命激流”“生态家园”6大展览组成,主要展示地球演变、生命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重庆壮丽山川,重点阐述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是具有鲜明土家特色的风情小镇,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魅力名镇”美誉,是中国民族文学重庆创作基地。
濯水古镇距黔江主城26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从这里交汇穿过,距黔江武陵山机场3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秀美的阿蓬江蜿蜒流淌,神秘的蒲花河让人叹为观止,“世界第一风雨廊桥”如长龙横跨两岸,“苍天有眼”暗河地质奇观如圣境警悟人生,“天理良心”碑如明灯照亮归途,万天宫、万寿宫及余家大院、樊家大院等土家民居古院落如瑰宝熠熠生辉。古镇承载着土家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与交流、传承与创新,同时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相互交织,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培育了气象学家龚沛光、有机地球化学家汪本善、渝东南教育先驱刘泽膏等学界名人,萌生了南溪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帅氏莽号、后河戏、石鸡坨土陶、西兰卡普、绿豆粉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濯水古镇内的“侨胞之家”,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开展各种交流联谊活动搭建了温暖的平台。迄今,在濯水古镇已承办了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相约濯水、走向世界”外国留学生毕业第二季研学活动、第二届少数民族电影展映闭幕式暨表彰晚会等重大文化活动,常年举办摸秋节、女儿会、千人宴、非遗大会、土家山歌节等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华人华侨到此访问交流,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