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红岩文化景区交通实现蝶变
近日,记者从沙坪坝区交巡警支队获悉,今年以来,针对红岩文化景区属于开放式景区、地形复杂、道路结构单一、缺乏停车位和步行系统等难题,沙坪坝交巡警传承红岩精神,抓住歌乐山·磁器口5A级大景区创建契机,从“道路资源、交通组织、安全能力、力量保障”四个方面着手,有效破解了景区交通管理难题,景区旅游出行品质明显提升。
交通环境焕然一新
沙坪坝红岩文化景区位于歌乐山麓,紧邻磁器口古镇,有红岩魂广场、白公馆、渣滓洞、老铁路山城步道等21处文物遗址和景点,年接待游客约1000万人次。为畅通交通体系,沙坪坝区交巡警围绕盘活停车、道路和步行系统三类资源,积极策动相关部门新建梅林、松林坡、壮志路停车场,增加停车位500余个,整合附近小区1000个停车位,协调开放四川外国语大学部分道路,为景区提供停车配套。
同时,对停车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合理布局,大小客车分区分类停放,车辆分道进出。针对道路资源,积极推进凌云路拓宽改造,盘活部分企业内部道路、城市支路作为景区交通转换通道。此外,景区还建成人行步道41公里,重点对白公馆路口等节点升级改造,人车混行突出路段加装中央隔离,消除安全隐患。
交通运行井然有序
红岩文化景区道路狭窄的客观问题一直存在,一时难以改变。为此,沙坪坝区交巡警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增加了车辆通行能力。
现在,白天时间,白公馆到渣滓洞景点实施单向通行,利用杨家山厂区支路,形成了杨家山——白公馆——渣滓洞——杨家山的微循环通行。
另一方面,交巡警对景区外围的212国道创新实施串联调头等交通组织,加强磁器口古镇、凌云路口等景区外围节点交通疏导,并对公交和景区直通车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在停车场内设置接驳站点,方便游客出行,确保了景区进出车辆畅通。
此外,沙坪坝区交巡警还加强了隐患治理、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和强化安全管理,全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处置快速有力
景区人多车多,如何进行疏导?今年来,沙坪坝区交巡警与红岩派出所建立联勤机制,利用远端分流控制岗和信号灯智能控制给予调控支撑,增强交通管理力量。
同时,还推动司法、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组成专班,试点综合执法,利用辅警版协助执法软件,实现综合执法队员前端取证,民警后台审核,进一步充实执法劝导力量。
此外,交巡警支队还成立了红岩交通志愿者服务队,在重要节点、接驳站点开展秩序疏导,切实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记者 胡亚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