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加强保护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
当下的重庆正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地评线】渝论 | 加强保护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

来源:华龙网2023-12-23

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到“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从风光旖旎的南滨路到满目苍翠的枇杷山,从飞檐翘角的古老会馆到精彩纷呈的文博展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传承发展历久弥新,为我们的生活赋能添彩。当下的重庆正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加强保护,让文物“亮”起来。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好文物就是保住文化的根和魂。只有保护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才能挖掘好、研究好、传承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的多重价值,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文物?今年以来重庆通过凝聚各方力量,举办“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第一届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研讨会等活动,为文物保护“把脉问诊”,同时协同四川将包括武胜城遗址在内的川渝20座山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外,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河水尺也启动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更好保护重庆文物,接下来还应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加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文物。

加强转化,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保护和开发并非不可兼得。发挥文物历史的承载者和传播者的作用,就是要让文物“活”起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关键是要善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善于坚持守正创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如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坚持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并重,保护性修缮立德乐洋行旧址群等8处文物保护建筑、2处优秀历史建筑,复建老旧建筑7栋,精心打造重庆首个开埠历史陈列馆,广泛征集开埠时期文献、照片、老物件等,充分利用数字化、科技化手段,讲述重庆城市百年嬗变。又如潼南区博物馆由原大佛粮仓改建而成,毗邻潼南大佛寺国家AAAA级景区,是一座小而精、小而美的综合性博物馆。据统计,中秋国庆假期,该馆日均接待观众近6000人次。要继续立足发挥好文物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改革创新,更好让文物实现转化、变得智慧、越发鲜活,更好地承担“大学校”的职责。

加强利用,让文物“热”起来。保护文物并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合理利用,给人民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让文物在人民群众中“热”起来。在这方面重庆也作出不少探索,重庆通过举办讲座、开展研学等形式,让历史文化沁人心脾,让市民更亲近文物。尤其是各博物馆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不断破圈,让参观博物馆不再是“走马观花”。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175M博物馆咖啡,不仅能给公众带来视觉享受,还能带来听觉、味觉体验。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推出“漫云之城——博物馆钢琴音乐会”,实现博物馆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要继续通过创新,加强文物转化和发展,让重庆越来越多的文物通过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而“热”起来。

期待重庆更多的文物在“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中,不断滋养着巴渝儿女的精神世界,为重庆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赋能添彩。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地评线】渝论 | 加强保护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

2023-12-23 06:00:00 来源:

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到“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从风光旖旎的南滨路到满目苍翠的枇杷山,从飞檐翘角的古老会馆到精彩纷呈的文博展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传承发展历久弥新,为我们的生活赋能添彩。当下的重庆正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加强保护,让文物“亮”起来。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好文物就是保住文化的根和魂。只有保护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才能挖掘好、研究好、传承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的多重价值,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文物?今年以来重庆通过凝聚各方力量,举办“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第一届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研讨会等活动,为文物保护“把脉问诊”,同时协同四川将包括武胜城遗址在内的川渝20座山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外,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河水尺也启动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更好保护重庆文物,接下来还应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加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文物。

加强转化,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保护和开发并非不可兼得。发挥文物历史的承载者和传播者的作用,就是要让文物“活”起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关键是要善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善于坚持守正创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如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坚持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并重,保护性修缮立德乐洋行旧址群等8处文物保护建筑、2处优秀历史建筑,复建老旧建筑7栋,精心打造重庆首个开埠历史陈列馆,广泛征集开埠时期文献、照片、老物件等,充分利用数字化、科技化手段,讲述重庆城市百年嬗变。又如潼南区博物馆由原大佛粮仓改建而成,毗邻潼南大佛寺国家AAAA级景区,是一座小而精、小而美的综合性博物馆。据统计,中秋国庆假期,该馆日均接待观众近6000人次。要继续立足发挥好文物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改革创新,更好让文物实现转化、变得智慧、越发鲜活,更好地承担“大学校”的职责。

加强利用,让文物“热”起来。保护文物并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合理利用,给人民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让文物在人民群众中“热”起来。在这方面重庆也作出不少探索,重庆通过举办讲座、开展研学等形式,让历史文化沁人心脾,让市民更亲近文物。尤其是各博物馆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不断破圈,让参观博物馆不再是“走马观花”。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175M博物馆咖啡,不仅能给公众带来视觉享受,还能带来听觉、味觉体验。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推出“漫云之城——博物馆钢琴音乐会”,实现博物馆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要继续通过创新,加强文物转化和发展,让重庆越来越多的文物通过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而“热”起来。

期待重庆更多的文物在“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中,不断滋养着巴渝儿女的精神世界,为重庆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赋能添彩。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伊永军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