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三兴”并举 做强做大乡村产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必须坚持高质量和绿色发展。“千万工程”起始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逐渐丰富为乡村振兴的经验集成。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根本上要紧扣产业、质量、绿色“三位一体”发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产业兴农夯实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是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文章。鼓励更多资金进入欠发达地区,支持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调动产业兴农积极性。深入推进产业兴农,还需要根据各地特色、基础,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提高效率,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现代技能,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质量兴农增强实力。农业之强归根结底强在质量上,没有高质量就不会有强农业。农产品优质化离不开农业标准化,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对此,要强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全面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倒逼产业质量提高。此外,也不能忽视科技创新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对质量兴农起了重要作用。
绿色兴农擦亮底色。农业产业的绿色化,主要基于生产环境的绿色化。农产品在市场上叫好又抢手,背后得有干净安全的空气、水、土壤。绿色兴农需要全链条协同发力,一以贯之抓源头,把化肥、农药用量控制在合理区间;硬起手腕抓过程,提高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和涉农废弃物的回收率;善始善终抓末端,大力推广水生态自净处理、农田退水“零直排”新模式,避免农田退水、养殖尾水造成次生污染。我国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农业减排固碳政策和技术措施,已基本建立了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政策和技术体系。如构建秸秆还田丰产与甲烷减排新模式,实现了产量增加、氮肥利用增效、节本增收和甲烷减排多赢效果。绿色兴农,必须在减排固碳的同时,还要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期待各地严格落实中央部署,坚持“三兴”并举,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作者: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