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卫 “会”聚重庆|双向奔赴 “90后”博士后与重庆兑现“两年之约”

人才强卫 “会”聚重庆|双向奔赴 “90后”博士后与重庆兑现“两年之约”

来源:华龙网2023-12-24

核心提示:

作为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6日-17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的重庆国际医学领航人才专场活动举行。张伯礼、金力、仝小林、杨正林、于金明和蒋建新等6名院士及45名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新西兰等12个国家的国内外专家齐聚重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启迪思考、汇聚智慧的学术盛宴!

与会代表们通过交流经验、分享智慧,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华龙网为此专访了一批出席活动的青年人才代表,听他们讲述和重庆双向奔赴的故事。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金属元素药物通过近红外激光控制,不仅可以抗癌,还可以解决传统药物副作用大的痛点难点。

这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教授邓志勤,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不久前,这一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首发后,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今年6月,邓志勤从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后,如约来到重庆。

邓志勤是四川人,曾在广东求学,又在香港深造6年。完成学业后,却选择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这是出于什么原因?他说,背后有一个两年之约的故事……

香港深造6年

抗癌药成果国内首发

今年6月前,邓志勤的人生轨迹还未与重庆这座城市发生过交集。

1990年出生的邓志勤,在18岁那年通过优异成绩考入暨南大学本科化学系。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又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从事小分子金属药物设计与药物机理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传统抗癌药物普遍存在难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副作用大和耐药性等难题,一直以来制约着疗效。

研究过程中,邓志勤和团队一直关注着金属元素药物和光照疗法对抗癌的积极作用。

2021年,邓志勤作为香港地区首位获奖人,获评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星火奖。

获2023香港青年科学家奖。受访者供图
获2023香港青年科学家奖。受访者供图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创新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激活光敏剂产生活性氧物种,来引起肿瘤细胞损伤。”邓志勤介绍,

然而,传统的光动力疗法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大部分实体肿瘤组织内部缺乏氧气,极大地限制了疗法产生活性氧物种的效率,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此外,传统光敏剂主要通过可见光激活,组织穿透能力有限,仅适用于浅表肿瘤。

对此,团队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光激活的四价铂光氧化剂。在实体瘤的乏氧环境中仍能保持高效的肿瘤杀伤能力;同时近红外光具有比可见光更强的组织穿透能力,扩大了潜在的适应症范围。

“线上”结缘重大

科研志向一拍即合

科研成果需要与临床应用相结合,选择哪里开展?几年前,邓志勤就关注着数千公里外的重庆。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放射手术肿瘤治疗系统、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等。每年有大批临床应用案例,与科研成果双向反馈。

邓志勤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邓志勤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教授,曾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智能肿瘤学概念。这与邓志勤一直想做“智能肿瘤药物”项目,高度契合。

2021年,邓志勤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找到徐波的电子邮箱地址,以一封邮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发现,表达了交流学习的意愿,并附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令邓志勤惊喜的是,仅过了一个多小时,徐波就主动申请添加邓志勤为微信好友。

“我认真阅读了你的邮件……”在线上,邓志勤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医学院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为邓志勤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悉心建议。

一来一往中,素未谋面的两人竟聊得相当投机,有了“一拍即合”默契和惺惺相惜的情谊。邓志勤,坦率表达了对重庆的喜爱向往之情。

“欢迎你完成当前课题后,加入我们!”徐波答复。

放弃众多机会兑现当年诺言

扎根新平台重新出发

今年6月,“四价铂光氧化剂实现肿瘤光氧化疗法”这一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发表,引发学界普遍关注。

第一时间,邓志勤收到了来自重庆的祝贺,他也拒绝了众多平台的入职邀请。今年,邓志勤如约来到重庆大学,兑现两年前的诺言。

如今,落地重庆大学的教育部智能肿瘤学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建设已经通过验收,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正在入场。

邓志勤在实验室。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邓志勤在实验室。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这里,是邓志勤未来工作的主战场。

在实验室正式投用前,邓志勤常到徐波教授的实验工作平台,探讨学习。

而院内,已经集聚了一支高水平学术队伍,在神经生物学、肿瘤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学科特色与优势。

在繁忙的科研之余,邓志勤喜欢骑车逛逛重庆的公园。初冬的重大校园、歌乐山公园,景色正好。

“志同道合者很多,在这里干事创业,既有认同感,又有成就感。”邓志勤说,他的团队将继续针对现有抗肿瘤药物面临的难点,围绕金属药物的创新性设计和功能化构建,取得更多成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人才强卫 “会”聚重庆|双向奔赴 “90后”博士后与重庆兑现“两年之约”

2023-12-24 06:00:00 来源:

核心提示:

作为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6日-17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的重庆国际医学领航人才专场活动举行。张伯礼、金力、仝小林、杨正林、于金明和蒋建新等6名院士及45名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新西兰等12个国家的国内外专家齐聚重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启迪思考、汇聚智慧的学术盛宴!

与会代表们通过交流经验、分享智慧,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华龙网为此专访了一批出席活动的青年人才代表,听他们讲述和重庆双向奔赴的故事。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金属元素药物通过近红外激光控制,不仅可以抗癌,还可以解决传统药物副作用大的痛点难点。

这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教授邓志勤,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不久前,这一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首发后,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今年6月,邓志勤从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后,如约来到重庆。

邓志勤是四川人,曾在广东求学,又在香港深造6年。完成学业后,却选择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这是出于什么原因?他说,背后有一个两年之约的故事……

香港深造6年

抗癌药成果国内首发

今年6月前,邓志勤的人生轨迹还未与重庆这座城市发生过交集。

1990年出生的邓志勤,在18岁那年通过优异成绩考入暨南大学本科化学系。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又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从事小分子金属药物设计与药物机理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传统抗癌药物普遍存在难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副作用大和耐药性等难题,一直以来制约着疗效。

研究过程中,邓志勤和团队一直关注着金属元素药物和光照疗法对抗癌的积极作用。

2021年,邓志勤作为香港地区首位获奖人,获评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星火奖。

获2023香港青年科学家奖。受访者供图
获2023香港青年科学家奖。受访者供图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创新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激活光敏剂产生活性氧物种,来引起肿瘤细胞损伤。”邓志勤介绍,

然而,传统的光动力疗法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大部分实体肿瘤组织内部缺乏氧气,极大地限制了疗法产生活性氧物种的效率,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此外,传统光敏剂主要通过可见光激活,组织穿透能力有限,仅适用于浅表肿瘤。

对此,团队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光激活的四价铂光氧化剂。在实体瘤的乏氧环境中仍能保持高效的肿瘤杀伤能力;同时近红外光具有比可见光更强的组织穿透能力,扩大了潜在的适应症范围。

“线上”结缘重大

科研志向一拍即合

科研成果需要与临床应用相结合,选择哪里开展?几年前,邓志勤就关注着数千公里外的重庆。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放射手术肿瘤治疗系统、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等。每年有大批临床应用案例,与科研成果双向反馈。

邓志勤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邓志勤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教授,曾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智能肿瘤学概念。这与邓志勤一直想做“智能肿瘤药物”项目,高度契合。

2021年,邓志勤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找到徐波的电子邮箱地址,以一封邮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发现,表达了交流学习的意愿,并附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令邓志勤惊喜的是,仅过了一个多小时,徐波就主动申请添加邓志勤为微信好友。

“我认真阅读了你的邮件……”在线上,邓志勤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医学院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为邓志勤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悉心建议。

一来一往中,素未谋面的两人竟聊得相当投机,有了“一拍即合”默契和惺惺相惜的情谊。邓志勤,坦率表达了对重庆的喜爱向往之情。

“欢迎你完成当前课题后,加入我们!”徐波答复。

放弃众多机会兑现当年诺言

扎根新平台重新出发

今年6月,“四价铂光氧化剂实现肿瘤光氧化疗法”这一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发表,引发学界普遍关注。

第一时间,邓志勤收到了来自重庆的祝贺,他也拒绝了众多平台的入职邀请。今年,邓志勤如约来到重庆大学,兑现两年前的诺言。

如今,落地重庆大学的教育部智能肿瘤学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建设已经通过验收,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正在入场。

邓志勤在实验室。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邓志勤在实验室。华龙网记者 陈美西摄

这里,是邓志勤未来工作的主战场。

在实验室正式投用前,邓志勤常到徐波教授的实验工作平台,探讨学习。

而院内,已经集聚了一支高水平学术队伍,在神经生物学、肿瘤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学科特色与优势。

在繁忙的科研之余,邓志勤喜欢骑车逛逛重庆的公园。初冬的重大校园、歌乐山公园,景色正好。

“志同道合者很多,在这里干事创业,既有认同感,又有成就感。”邓志勤说,他的团队将继续针对现有抗肿瘤药物面临的难点,围绕金属药物的创新性设计和功能化构建,取得更多成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佳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