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湖观察 | 中国芯,重庆魂:科学城芯片突围战

凤鸣湖观察 | 中国芯,重庆魂:科学城芯片突围战

芯片事关国家经济命脉,中国企业果断“抛弃一切幻想”,悄然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不归路。

从华为发布Mate60,余承东站在舞台上振臂高呼“遥遥领先”,到今年11月29日,龙科中芯发布新一代国产CPU,再到美国芯片出口连续18个月下滑,中国芯片产业产值逐月扩大……

有媒体称: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是中国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漫长而坎坷,悲壮而精彩。

初冬的重庆,雾气浓重。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庆市集成电路展示中心”,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是西永微电园乃至整个重庆集成电路产业的展示窗,向外界诉说着辉煌的过往和精彩的现状。

到访者感到震惊,他们并不知道,新中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在西永微电园企业电子部第24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他们也没有想到,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如此发达,多项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世界一流。

通常来讲,芯片一般被看作集成电路的商品化名称,是集成电路的载体,因此集成电路和芯片在称呼上基本可以画等号。截至目前,全国只有13个省市获批发展集成电路。

其中,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正以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重庆芯片看科学城

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于2005年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微电子”命名的产业园,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工艺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

西永微电园。雷键 摄
西永微电园。雷键 摄

众所周知,芯片是一切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制造一枚芯片就像在微观世界里,建造一栋高楼大厦,甚至是一座超级城市,最后通过一系列高精尖的工艺,把这些高楼大厦集成在一块小小芯片里。现在已知的是,一块芯片晶体管数量最多达到了800亿颗。

芯片产业链庞大而复杂,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设备—晶圆生产—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制造—封装测试”等链条。

从最上游的原材料来看,原材料企业从石英砂中提取单晶硅,铸成纯度极高的圆柱形硅锭,这些硅锭经过切片、研磨、抛光,形成单晶硅片,然后再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一片薄薄的晶圆才能成型。

在这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企业华润微电子可谓全国领先。华润微电子深耕半导体行业几十载,拥有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功率半导体IDM龙头企业。

近年来,华润微电子把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战略支点,展开了对12英寸晶圆技术的攻关。2023年,总投资75亿元建成的12英寸晶圆产线顺利投产,产能2万片/月,技术水平成功跻身于全球第一梯队。

华润微电子。雷键 摄
华润微电子。雷键 摄

晶圆片薄如蝉翼,尺寸越大,代表着技术越先进,对工艺的要求也越高。“目前重庆仅有两家公司能生产出12英寸晶圆,其中一家就是华润微电子。”西永微电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只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彰显实力的冰山一角,近些年来,西永微电园入驻企业技术水平节节攀升,战果颇丰。比如,硅基毫米波相控阵收发芯片在西永微电园研制成功;北斗三号多模多频和多通道抗干扰射频芯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西永微电园以42%的体量,占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半壁江山,产业集群效应也在不断扩大,已基本构建起了全产业链、全规格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全国独树一帜,并在连续三年荣获“集成电路十大特色园区”的基础上,被评为“2022—2023年度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优秀园区”。

厉兵秣马,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传统芯片主要分两种:光芯片和电芯片。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硅光芯片正式走上舞台。这种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载体的硅基光电子大规模集成技术,被看作下一代芯片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集成芯片性能,降低能耗。

联合微电子中心正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该中心是由重庆市政府重金打造,首期投入30亿元,重点解决国家微电子行业及其未来产业自主可控发展问题,从集成电路设计环节入手,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研发平台。

联合微电子中心。雷键 摄
联合微电子中心。雷键 摄

在联合微电子中心副总经理郭进博士看来,联合微电子成立伊始,硅光芯片产业刚刚崭露头角,重庆市委市政府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提前布局硅光芯片工艺平台,就是希望彻底解决硅光芯片产业在底层工艺上的核心技术问题。

郭进曾在比利时IMEC及国内研究院所工作多年,在硅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沉淀和多项研究成果。他坦言,收到工作邀请时,深感责任重大,几乎没有犹豫,就带领一个10多人的设计团队浩浩荡荡赶赴重庆。甚至在他的动员下,还有几个行业大咖加入进来,加上重庆本土的工艺人才,一个“设计+工艺”的顶级班底初步搭建完成。

从一开始,联合微电子设计的这个8英寸硅光电子与异质异构三维集成先导工艺平台,就对标了国际一流水准。为了拼进度,联合微电子最初采取的方案是直接从国外购买技术,以时间换空间,很快他们便与一家外国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协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外方审批速度满足不了公司的开发进度。2019年初,团队内部统一思想:不等了,自主研发,必须要在国庆节之前完成通线,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联合微电子中心研发车间。雷键 摄
联合微电子中心研发车间。雷键 摄

经过近10个月的奋战,最终,全国首个高端硅基光工艺平台在联合微电子顺利建成,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次年5月30日,备受期待的“180nm成套硅基光工艺PDK”成功发布,标志着联合微电子在硅基光电子领域,具备了全流程自主工艺制造能力。时隔一年,2021年6月,联合微电子再次向全球发出研发捷报,正式推出三套工艺PDK:130nm成套硅光工艺PDK、300nm氮化硅光电子工艺PDK、三维集成工艺PDK。

三套PDK的推出,意味着联合微电子已经成功搭建出国内首个基于8英寸工艺线,同时开放硅基光电子、异质异构三维集成等四套工艺的光电集成高端特色工艺平台。

截至目前,联合微电子已与国内外16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为5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流片服务,并建成了国内首个硅光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实验室。

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临芯投资,仅专注于芯片领域,其他领域概不涉猎,其董事长李亚军表示,“我们投资了很多硅光企业以后,发现在硅光制造这一块,联合微电子在全国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

一个晶圆就是一颗芯片

硅基光电子技术前景十分可观,另一项代表着全球芯片产业最前沿技术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集成微纳系统,同样不容小觑。这个系统脱胎于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理念,是一种可以在微米/纳米尺度上进行批量化、高精度加工的能力。

在MEMS工艺制造领域,西部(重庆)科学城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这与重庆市政府、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决心密切相关。随着28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名单公布,重庆果断向设立了“微电子学院”的双一流大学,抛出诚意。

2020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所知名高校几乎同时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历史悠久,前身是1960就已设立的半导体材料专业,实力雄厚。为了从0到1搭建北理工微电院,北理工校长想起了他远在美国任教的同学谢会开。

谢会开在微电子领域的研究长达30多年,他本科就读于北理工微电子专业,1996年出国深造,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佛罗里达大学开启了18年的教授生涯。

突如其来的邀约让这位终身正教授陷入深思:一方面,随着国际芯片市场风云变幻,科技正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要素,培养的学生很有可能将来成为祖国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由于是技术出身,研究成果在A国商业化还是在B国,产生的效应截然不同。

于谢会开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祖国贡献毕生所学,是他一直满怀期待的,更何况他的故乡就是重庆。海外游子,思乡心切,他当即决定,回国。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雷键 摄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雷键 摄

2021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正式入驻西永微电园科研大楼,谢会开任院长。说是研究院,当时整个团队只有十来个人,冷冷清清,办公室刚开始装修。最让谢会开着急的还是MEMS研发线的开工建设,受疫情影响,项目一度停滞,而真正施工起来,方案又不停改动,被迫搁浅,整个方案前前后后改了20多版,耗时一年半。

直到2023年11月5日,首期投资1.5亿元的MEMS工艺线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顺利通线,这也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条世界级的MEMS全流程工艺研发线。

谢会开认为,MEMS应该还有另一种理解,即由微电子和微系统(Microelectronics & Microsystems)两部分共同组成,可以说,正是两者的结合,才让MEMS有了灵魂。谢会开还率先提出“一个晶圆就是一颗芯片”理念,已带领研究院成功研制出4x4、10x10微镜阵列芯片。

借助MEMS,北理工的学生团队“光芯绘影”所研发的微镜芯片已经亮相,这款芯片仅有米粒大小,却可投射数千编码条纹,重建零部件信息。比如,在3D相机的应用上,MEMS芯片将结构光投影到物体表面,通过感知算法,解算结构光的形变,3D相机就能够准确地绘制出三维信息。

万丈高楼平地起,北理工微电院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国内最前沿的MEMS研究中试平台,尤其是一手打造的MEMS先进微纳工艺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掌握全驱动机理MEMS微镜设计与工艺的科研机构。

要有10年以上的决心

一块芯片即便从晶圆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工艺都达到超高水准,也不能保证最后的品质,还需要通过至关重要的“封装测试”环节,这也是芯片从一粒砂石经历漫长的科学之旅的最后一关。

国内芯片龙头,封测环节都由自身完成。一个尴尬的现状是,2023年上半年,全国122家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营收合计1585.75亿元,其中只有2家营收超100亿元,6家营收超10亿元,这也意味着,大多数企业营收较低,整个行业存在着小而散的情况。

芯片产业链发展至今,已经变得极度细分,术业有专攻,产业链最后一环出现了众多测试公司。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企业国芯微科技为例,2019年,李瑞麟决定联合几位老同事,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一家专业的测试公司。

李瑞麟跟芯片测试打了近40年交道,亲手检测过的芯片数量超过3亿颗,经验丰富,行业地位非常人可及。几年时间,国芯微累计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顶级的测试工厂和检测线,年销售额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4500万元、2023年8000万元,预计202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2亿元。

芯片产业投资大、风险系数高、回报周期长,需要奉行长期主义。在李瑞麟的规划里,未来国芯微每年将至少投入5000万元,打造集成电路检测基地,为重庆造芯片把好最后一道关。

客观地讲,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比不了北上广深,专业人才短缺,而检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解决人才短板,李瑞麟还计划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一个人才培训基地,前期每年培养50—100名专业人才,此后逐年加大培训力度,致力于成为芯片检测领域的人才摇篮。李瑞麟说,他已经做好了10年以上的心理准备。

这个想法与李亚军有所类似,李亚军表示,“集成电路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在海外,但是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我们通过架桥的方式,把海外的技术、人才跟中国的市场结合起来。”李亚军希望再花10年、20年时间,投出中国人自己的千亿级芯片巨头。

最近几个月,李亚军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频频接触,双方有意打造一支硅光芯片专项基金,集中力量把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成为硅光芯片产业“芯”高地。

万物复苏,大时代需要大布局

西部(重庆)科学城集成电路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善,而且重庆具备每年生产2亿台智能终端、6000万台笔电、3000万台家电、230万辆汽车整车产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023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将集成电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组建总规模3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新领域、新赛道。

2023年上半年,西部(重庆)科学城集成电路产值实现逆势增长,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下半年开始,动作同样不断,出手就是大手笔:

投资300亿元的三安意法碳化硅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动工,项目达产后,年产能52万片,预计年营收近200亿元,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高压输电等领域的芯片应用;9月20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又一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45亿元,建设一条月产2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特色工艺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千亿年产值,这也意味着重庆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三安项目效果图。
三安项目效果图。

相应的各类大会也如期举行。

从10月27日起,西永微电园携手长安等整车企业,连续举办了4场汽车电子对接会。大会以“芯”造车为切入点,从技术到应用、从设计到测试、从产品到产业,全面阐述和分析汽车电子芯片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11月20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走进重庆,当天落地120个项目,合同金额2012.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约落地电子行业16个项目,合同金额780.12亿元,超过合同总额三分之一。

11月25日,重庆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召开。这场论坛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承办,300多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索芯片产业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底气,充当芯片产业国家战略储备大后方。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芯片产业也走过了最艰难的凛冬时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迎接的将是万物复苏的春天。

要知道,春天一到,雪一定会化,花一定会开。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凤鸣湖观察 | 中国芯,重庆魂:科学城芯片突围战

2023-12-25 20:50:23 来源:

芯片事关国家经济命脉,中国企业果断“抛弃一切幻想”,悄然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不归路。

从华为发布Mate60,余承东站在舞台上振臂高呼“遥遥领先”,到今年11月29日,龙科中芯发布新一代国产CPU,再到美国芯片出口连续18个月下滑,中国芯片产业产值逐月扩大……

有媒体称: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是中国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漫长而坎坷,悲壮而精彩。

初冬的重庆,雾气浓重。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庆市集成电路展示中心”,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是西永微电园乃至整个重庆集成电路产业的展示窗,向外界诉说着辉煌的过往和精彩的现状。

到访者感到震惊,他们并不知道,新中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在西永微电园企业电子部第24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他们也没有想到,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如此发达,多项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世界一流。

通常来讲,芯片一般被看作集成电路的商品化名称,是集成电路的载体,因此集成电路和芯片在称呼上基本可以画等号。截至目前,全国只有13个省市获批发展集成电路。

其中,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正以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重庆芯片看科学城

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于2005年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微电子”命名的产业园,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工艺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

西永微电园。雷键 摄
西永微电园。雷键 摄

众所周知,芯片是一切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制造一枚芯片就像在微观世界里,建造一栋高楼大厦,甚至是一座超级城市,最后通过一系列高精尖的工艺,把这些高楼大厦集成在一块小小芯片里。现在已知的是,一块芯片晶体管数量最多达到了800亿颗。

芯片产业链庞大而复杂,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设备—晶圆生产—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制造—封装测试”等链条。

从最上游的原材料来看,原材料企业从石英砂中提取单晶硅,铸成纯度极高的圆柱形硅锭,这些硅锭经过切片、研磨、抛光,形成单晶硅片,然后再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一片薄薄的晶圆才能成型。

在这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企业华润微电子可谓全国领先。华润微电子深耕半导体行业几十载,拥有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功率半导体IDM龙头企业。

近年来,华润微电子把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战略支点,展开了对12英寸晶圆技术的攻关。2023年,总投资75亿元建成的12英寸晶圆产线顺利投产,产能2万片/月,技术水平成功跻身于全球第一梯队。

华润微电子。雷键 摄
华润微电子。雷键 摄

晶圆片薄如蝉翼,尺寸越大,代表着技术越先进,对工艺的要求也越高。“目前重庆仅有两家公司能生产出12英寸晶圆,其中一家就是华润微电子。”西永微电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只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彰显实力的冰山一角,近些年来,西永微电园入驻企业技术水平节节攀升,战果颇丰。比如,硅基毫米波相控阵收发芯片在西永微电园研制成功;北斗三号多模多频和多通道抗干扰射频芯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西永微电园以42%的体量,占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半壁江山,产业集群效应也在不断扩大,已基本构建起了全产业链、全规格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全国独树一帜,并在连续三年荣获“集成电路十大特色园区”的基础上,被评为“2022—2023年度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优秀园区”。

厉兵秣马,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传统芯片主要分两种:光芯片和电芯片。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硅光芯片正式走上舞台。这种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载体的硅基光电子大规模集成技术,被看作下一代芯片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集成芯片性能,降低能耗。

联合微电子中心正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该中心是由重庆市政府重金打造,首期投入30亿元,重点解决国家微电子行业及其未来产业自主可控发展问题,从集成电路设计环节入手,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研发平台。

联合微电子中心。雷键 摄
联合微电子中心。雷键 摄

在联合微电子中心副总经理郭进博士看来,联合微电子成立伊始,硅光芯片产业刚刚崭露头角,重庆市委市政府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提前布局硅光芯片工艺平台,就是希望彻底解决硅光芯片产业在底层工艺上的核心技术问题。

郭进曾在比利时IMEC及国内研究院所工作多年,在硅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沉淀和多项研究成果。他坦言,收到工作邀请时,深感责任重大,几乎没有犹豫,就带领一个10多人的设计团队浩浩荡荡赶赴重庆。甚至在他的动员下,还有几个行业大咖加入进来,加上重庆本土的工艺人才,一个“设计+工艺”的顶级班底初步搭建完成。

从一开始,联合微电子设计的这个8英寸硅光电子与异质异构三维集成先导工艺平台,就对标了国际一流水准。为了拼进度,联合微电子最初采取的方案是直接从国外购买技术,以时间换空间,很快他们便与一家外国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协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外方审批速度满足不了公司的开发进度。2019年初,团队内部统一思想:不等了,自主研发,必须要在国庆节之前完成通线,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联合微电子中心研发车间。雷键 摄
联合微电子中心研发车间。雷键 摄

经过近10个月的奋战,最终,全国首个高端硅基光工艺平台在联合微电子顺利建成,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次年5月30日,备受期待的“180nm成套硅基光工艺PDK”成功发布,标志着联合微电子在硅基光电子领域,具备了全流程自主工艺制造能力。时隔一年,2021年6月,联合微电子再次向全球发出研发捷报,正式推出三套工艺PDK:130nm成套硅光工艺PDK、300nm氮化硅光电子工艺PDK、三维集成工艺PDK。

三套PDK的推出,意味着联合微电子已经成功搭建出国内首个基于8英寸工艺线,同时开放硅基光电子、异质异构三维集成等四套工艺的光电集成高端特色工艺平台。

截至目前,联合微电子已与国内外16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为5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流片服务,并建成了国内首个硅光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实验室。

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临芯投资,仅专注于芯片领域,其他领域概不涉猎,其董事长李亚军表示,“我们投资了很多硅光企业以后,发现在硅光制造这一块,联合微电子在全国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

一个晶圆就是一颗芯片

硅基光电子技术前景十分可观,另一项代表着全球芯片产业最前沿技术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集成微纳系统,同样不容小觑。这个系统脱胎于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理念,是一种可以在微米/纳米尺度上进行批量化、高精度加工的能力。

在MEMS工艺制造领域,西部(重庆)科学城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这与重庆市政府、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决心密切相关。随着28所示范性微电子院校名单公布,重庆果断向设立了“微电子学院”的双一流大学,抛出诚意。

2020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所知名高校几乎同时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历史悠久,前身是1960就已设立的半导体材料专业,实力雄厚。为了从0到1搭建北理工微电院,北理工校长想起了他远在美国任教的同学谢会开。

谢会开在微电子领域的研究长达30多年,他本科就读于北理工微电子专业,1996年出国深造,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佛罗里达大学开启了18年的教授生涯。

突如其来的邀约让这位终身正教授陷入深思:一方面,随着国际芯片市场风云变幻,科技正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要素,培养的学生很有可能将来成为祖国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由于是技术出身,研究成果在A国商业化还是在B国,产生的效应截然不同。

于谢会开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祖国贡献毕生所学,是他一直满怀期待的,更何况他的故乡就是重庆。海外游子,思乡心切,他当即决定,回国。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雷键 摄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雷键 摄

2021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正式入驻西永微电园科研大楼,谢会开任院长。说是研究院,当时整个团队只有十来个人,冷冷清清,办公室刚开始装修。最让谢会开着急的还是MEMS研发线的开工建设,受疫情影响,项目一度停滞,而真正施工起来,方案又不停改动,被迫搁浅,整个方案前前后后改了20多版,耗时一年半。

直到2023年11月5日,首期投资1.5亿元的MEMS工艺线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顺利通线,这也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条世界级的MEMS全流程工艺研发线。

谢会开认为,MEMS应该还有另一种理解,即由微电子和微系统(Microelectronics & Microsystems)两部分共同组成,可以说,正是两者的结合,才让MEMS有了灵魂。谢会开还率先提出“一个晶圆就是一颗芯片”理念,已带领研究院成功研制出4x4、10x10微镜阵列芯片。

借助MEMS,北理工的学生团队“光芯绘影”所研发的微镜芯片已经亮相,这款芯片仅有米粒大小,却可投射数千编码条纹,重建零部件信息。比如,在3D相机的应用上,MEMS芯片将结构光投影到物体表面,通过感知算法,解算结构光的形变,3D相机就能够准确地绘制出三维信息。

万丈高楼平地起,北理工微电院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国内最前沿的MEMS研究中试平台,尤其是一手打造的MEMS先进微纳工艺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掌握全驱动机理MEMS微镜设计与工艺的科研机构。

要有10年以上的决心

一块芯片即便从晶圆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工艺都达到超高水准,也不能保证最后的品质,还需要通过至关重要的“封装测试”环节,这也是芯片从一粒砂石经历漫长的科学之旅的最后一关。

国内芯片龙头,封测环节都由自身完成。一个尴尬的现状是,2023年上半年,全国122家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营收合计1585.75亿元,其中只有2家营收超100亿元,6家营收超10亿元,这也意味着,大多数企业营收较低,整个行业存在着小而散的情况。

芯片产业链发展至今,已经变得极度细分,术业有专攻,产业链最后一环出现了众多测试公司。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企业国芯微科技为例,2019年,李瑞麟决定联合几位老同事,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一家专业的测试公司。

李瑞麟跟芯片测试打了近40年交道,亲手检测过的芯片数量超过3亿颗,经验丰富,行业地位非常人可及。几年时间,国芯微累计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顶级的测试工厂和检测线,年销售额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4500万元、2023年8000万元,预计202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2亿元。

芯片产业投资大、风险系数高、回报周期长,需要奉行长期主义。在李瑞麟的规划里,未来国芯微每年将至少投入5000万元,打造集成电路检测基地,为重庆造芯片把好最后一道关。

客观地讲,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比不了北上广深,专业人才短缺,而检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解决人才短板,李瑞麟还计划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一个人才培训基地,前期每年培养50—100名专业人才,此后逐年加大培训力度,致力于成为芯片检测领域的人才摇篮。李瑞麟说,他已经做好了10年以上的心理准备。

这个想法与李亚军有所类似,李亚军表示,“集成电路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在海外,但是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我们通过架桥的方式,把海外的技术、人才跟中国的市场结合起来。”李亚军希望再花10年、20年时间,投出中国人自己的千亿级芯片巨头。

最近几个月,李亚军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频频接触,双方有意打造一支硅光芯片专项基金,集中力量把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成为硅光芯片产业“芯”高地。

万物复苏,大时代需要大布局

西部(重庆)科学城集成电路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善,而且重庆具备每年生产2亿台智能终端、6000万台笔电、3000万台家电、230万辆汽车整车产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023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将集成电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组建总规模3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新领域、新赛道。

2023年上半年,西部(重庆)科学城集成电路产值实现逆势增长,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下半年开始,动作同样不断,出手就是大手笔:

投资300亿元的三安意法碳化硅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动工,项目达产后,年产能52万片,预计年营收近200亿元,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高压输电等领域的芯片应用;9月20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又一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45亿元,建设一条月产2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特色工艺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千亿年产值,这也意味着重庆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三安项目效果图。
三安项目效果图。

相应的各类大会也如期举行。

从10月27日起,西永微电园携手长安等整车企业,连续举办了4场汽车电子对接会。大会以“芯”造车为切入点,从技术到应用、从设计到测试、从产品到产业,全面阐述和分析汽车电子芯片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11月20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走进重庆,当天落地120个项目,合同金额2012.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约落地电子行业16个项目,合同金额780.12亿元,超过合同总额三分之一。

11月25日,重庆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召开。这场论坛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承办,300多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索芯片产业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底气,充当芯片产业国家战略储备大后方。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芯片产业也走过了最艰难的凛冬时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迎接的将是万物复苏的春天。

要知道,春天一到,雪一定会化,花一定会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佳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