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届成都创意设计周上,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专职艺术家傅榆翔的“共生同息”艺术展受邀亮相,“信使”“放风筝”和“点石成金”三个大熊猫不同造型的数字雕塑受到观众热捧,被誉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创新”。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12-26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1

数字雕塑《大熊猫》 傅榆翔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2

油画《飞夺泸定桥》 刘国枢 记者 谢智强 翻拍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3

油画《父亲》 罗中立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4

油画《苹果熟了》 庞茂琨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5

雕塑《烈焰青春》 焦兴涛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6

“同源·同行川渝美术名家作品巡展(重庆展)暨双城记·筑梦偕行首届川渝美术作品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举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届成都创意设计周上,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专职艺术家傅榆翔的“共生同息”艺术展受邀亮相,“信使”“放风筝”和“点石成金”三个大熊猫不同造型的数字雕塑受到观众热捧,被誉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创新”。

四川搭台,重庆艺术家登台;重庆搭台,四川艺术家亮相。墨韵悠长的川渝地区,艺术“CP”(网络流行语,配对)高频“撒糖”,不仅令画坛直呼“太甜”,更续写着中国艺术史上“四川画派”的辉煌。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今年川渝各层级美术机构联合举办画展、采风、笔会、论坛等超过200场,并成立了多个联盟,两地美术界交流更加频繁紧密,也更加深入。

高频“撒糖”

川渝美术一体化筑梦偕行

成都创意设计周有多“牛”?或许,一些人并不了解。

这个创意周自2014年举办以来,已走过精彩十年,是面向国内外塑造文创品牌、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传播文化的重大节会,也是成都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的重要载体。

今年的创意周汇集了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创意设计机构、1.4万件创意设计作品,传递潮流、尽展风华,呈现不同文化源流、多元创意设计的千姿百态。

“我此次展出的三个数字雕塑作品,将大熊猫和三星堆、金沙和陨石等元素相融合,分别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傅榆翔说,以大熊猫为载体的这一系列作品,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向外界展现充满现代感的中国风。

川渝相互搭台,艺术家“双城”唱戏。事实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此类现象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来,川渝各层级美术机构联合举办画展、采风、笔会等活动就超过200场。

如今年9月,“同源·同行川渝美术名家作品巡展(重庆展)暨双城记·筑梦偕行首届川渝美术作品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举行,展出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多个画种的精品力作,庞茂琨、翁凯旋、侯宝川、梁时民、李兵、龚仁军等川渝名家的《花园中的母与女》《战火——新时代的零零后》《层林尽染渔头湾》《秋鹭图》等大量名作亮相。

这些作品勾勒了川渝多彩面貌,彰显了两地人文魅力和深厚底蕴,定格了长江流域川渝段独有的壮丽景观与秀美传奇,全面展示了川渝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本次展览是重庆与四川联手打造的高规格、高水准的美术交流活动,也是两地艺术家向经济圈建设提交的一份艺术答卷。”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表示。

作为搭台的“排头兵”,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更是先后推出“多彩巴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美术作品展”“巴蜀情——川渝中国画作品展”“重庆画院建院40周年系列展——重庆画院艺术家作品展巡展(四川展)”“悟道大千——张大千与成渝中国画生态圈中国画邀请展”“‘成渝地·巴蜀情’诗书画印艺术展”等一系列大展,促进两地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推广,以及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除了展览外,两地艺术家联合举行了多次写生采风、笔会研讨。如“巴蜀两地情、共绘凤仪湾——2023成渝美术名家嘉陵江采风写生活动”,“双城走笔·棠城游艺”成渝两地美术家走进荣昌暨第四届“到人民中去”重庆市油画学会采风活动,“同源·同向——2023川渝美术名家长江主题采风写生活动”等。

此外,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四川美术馆等50家川渝美术馆还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立足行业交流与共建,凝聚学术力量,推动成渝地区艺术事业更高层次的发展。

梁平、长寿、垫江、达川、邻水等成立“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川渝美术家联盟”,通过协同开展文艺采风创作、文艺品牌打造、文艺志愿服务等,持续加强川渝文化艺术交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双城”偕行,彰显地域特色,延续着“川派”风骨!

同源同向

造就中国美术史三次高峰

上个月,全国美术理论评论界盛会——“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全国名师大咖汇集,开展学术争鸣、高端对话,探讨美术思潮、碰撞学术观点、启迪艺术思想。

庞茂琨、黄宗贤、凌承纬等一批重庆名家受邀参会,分享艺术领域的“重庆智慧”。

著名美术史论家、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凌承纬,论坛间隙到四川大学参观一个美术史展览后说:“川渝美术史同源同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割。”

钩沉中国美术史,从唐宋时期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赵黻的《江山万里图》到明清时期佚名的《长江万里图》;从抗战时期张大千的《嘉陵江图》到上世纪80年代罗中立的《父亲》及新时期庞茂琨的《苹果熟了》……这些经典作品,其实很难区分是“重庆的”,还是“四川的”。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川渝美术造就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3次高峰:上世纪50年代的版画、60年代的雕塑、80年代的油画,不仅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也谱就了川渝艺术家的群英像。

第一波高峰,是上世纪50年代的版画。四川版画的血统,最早可以溯源到鲁迅先生为推手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1931年8月,鲁迅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邀请到日本的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技艺。美术史论界称这次讲习班为中国新兴版画的萌芽。在讲习班的13位学员中,有3位四川籍学员,即乐以钧、苗勃然、李岫石。

之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国木刻研究会总会设在重庆,并在成都设立分会,艺术家们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艺术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少言、牛文、林军、吕琳等一批来自晋绥解放区的版画家来到重庆,与抗战时期留在重庆的版画家酆中铁等,构成了四川版画画派的基本队伍。牛文、李少言创作的《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传到康藏高原的时候》、林军创作的《巫峡》、吴凡创作的《蒲公英》等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自此,四川版画开始自成一派,名震全国。

四川版画群体还在全国率先实施集体创作的方式,创造出了以《红岩》为代表的一系列组画形式的版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版画史上最重要的杰作”。

第二波高峰,是上世纪60年代的雕塑。代表人物集中在四川美术学院,包括郭琪祥、叶毓山、伍明万、龙德辉、王官乙、赵树同等人,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收租院》。

1965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王官乙、赵树同等带着5名学生到成都大邑县,与当地的美工、县文化馆干部、民间艺人等组成创作队伍,集体创作了雕塑《收租院》。

《收租院》借鉴西方超级写实主义艺术的手法,用造型艺术的形式作叙事性的表述,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仅如此,《收租院》还开创了中国现代雕塑群雕创造的先河。1965年,《收租院》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震惊中国美术界。《人民日报》以大篇幅刊载文章《向四川雕塑学习》。

第三波高峰,是上世纪80年代的油画。1980年,罗中立的《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荣获金奖,罗中立连同《父亲》几乎在一夜之间为全国人民所知晓。

鉴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的杰出成就和影响,1982年1月,中国美术馆邀请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赴京展出,魏传义的《春晖》、张方震的《同甘共苦》、夏培耀的《金花》、王大同的《渔家女》、罗中立的《春蚕》等80余件油画作品参展。这些作品或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或以淳朴浓郁的乡土情怀让观者感动,思想性、艺术性再次震惊中国美术界。中国美术馆特地为这次展览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座谈会,与会学者首次提出了“四川画派”的概念,并在其后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重庆画家罗中立创作了油画《父亲》《春蚕》《故乡》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其源泉却是来自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川渝两地许多优秀艺术家的创作,都是立足生于斯长于斯的巴蜀大地。”凌承纬说,不仅是罗中立,包括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周春芽、庞茂琨以及他们的老师马一平等在内的一批优秀艺术家,都很难说是重庆的还是成都的,他们活跃于成渝两地,作品和人生经历都有着明显的双城色彩。

花萼相辉

期待再创高光时刻

棣华增映,花萼相辉。

12月12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七次联席会议在四川西昌市召开。这是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文化旅游部门为推动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举办的高级别会议,每年定期举行,总结过去得失,部署来年工作。

在2024年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重点工作安排中,“开展一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是两地文旅部门商定的8个“再发力点”之一,具体内容包括以巴风蜀韵为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两地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等。

无独有偶。10月17日,四川省文联、重庆市文联主办的第四届川渝文化发展合作论坛暨“文艺两新”新的文化使命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两地发布了川渝文化发展合作的《成都倡议》:倡导文艺工作者彰显理论评论力量,助力民族文化主体性建设;强化文艺内容生产,建设西部高品质文化生态;锻造川渝文艺精品,提升综合影响力传播力等。在此之前,两地文联还先后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艺先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艺先行战略合作协议》等。

大笔如椽,绘出新蓝图;令出行随,干出加速度。

如今,庞茂琨、张杰、焦兴涛、翁凯旋、李强、杨述等一大批艺术大家正活跃在国内外文艺界,《开天辟地—中共一大》《遥远的星》《烈焰青春》《老城》《古老的歌》等一批作品,在国内外美术界影响深远。

作为川渝地区美术事业的推手,巴蜀画派促进会近年来也非常活跃。促进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美术评论家李杰称,他们每年不仅在川渝两地举办多个展览,还出版了160多万字的《巴蜀画派史论》,被誉为“巴蜀地区美术书法的百科全书”。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实施“巴蜀画派名家工程”,坚持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与市场推广相结合,致力把川渝艺术家的作品从画室推广到媒体、推广到展会、推广到国内外。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人文相亲、习俗相通。上世纪后半叶,两地美术家共同创造了新中国‘川派’美术的辉煌,在中国美术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四川美术》执行主编唐开奇称,1997年重庆直辖后,川渝两地美术事业经过了20多年平行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唱好“双城记”,两地美术界再度汇聚力量,结成“共同体”,深入合作,必将促成两地出作品、出人才的良好局面,推动川渝地区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站在艺术史的角度,川渝两地美术发展当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扎根巴蜀大地,继承前辈大师的传统,深入人民大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两地艺术家们一定会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概、民族精神、时代气息和巴蜀气韵的艺术精品,让川渝美术事业再创高光时刻。

记者 韩毅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

2023-12-26 06:42:58 来源: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1

数字雕塑《大熊猫》 傅榆翔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2

油画《飞夺泸定桥》 刘国枢 记者 谢智强 翻拍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3

油画《父亲》 罗中立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4

油画《苹果熟了》 庞茂琨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5

雕塑《烈焰青春》 焦兴涛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6

“同源·同行川渝美术名家作品巡展(重庆展)暨双城记·筑梦偕行首届川渝美术作品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举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届成都创意设计周上,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专职艺术家傅榆翔的“共生同息”艺术展受邀亮相,“信使”“放风筝”和“点石成金”三个大熊猫不同造型的数字雕塑受到观众热捧,被誉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创新”。

四川搭台,重庆艺术家登台;重庆搭台,四川艺术家亮相。墨韵悠长的川渝地区,艺术“CP”(网络流行语,配对)高频“撒糖”,不仅令画坛直呼“太甜”,更续写着中国艺术史上“四川画派”的辉煌。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今年川渝各层级美术机构联合举办画展、采风、笔会、论坛等超过200场,并成立了多个联盟,两地美术界交流更加频繁紧密,也更加深入。

高频“撒糖”

川渝美术一体化筑梦偕行

成都创意设计周有多“牛”?或许,一些人并不了解。

这个创意周自2014年举办以来,已走过精彩十年,是面向国内外塑造文创品牌、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传播文化的重大节会,也是成都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的重要载体。

今年的创意周汇集了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创意设计机构、1.4万件创意设计作品,传递潮流、尽展风华,呈现不同文化源流、多元创意设计的千姿百态。

“我此次展出的三个数字雕塑作品,将大熊猫和三星堆、金沙和陨石等元素相融合,分别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傅榆翔说,以大熊猫为载体的这一系列作品,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向外界展现充满现代感的中国风。

川渝相互搭台,艺术家“双城”唱戏。事实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此类现象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来,川渝各层级美术机构联合举办画展、采风、笔会等活动就超过200场。

如今年9月,“同源·同行川渝美术名家作品巡展(重庆展)暨双城记·筑梦偕行首届川渝美术作品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举行,展出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多个画种的精品力作,庞茂琨、翁凯旋、侯宝川、梁时民、李兵、龚仁军等川渝名家的《花园中的母与女》《战火——新时代的零零后》《层林尽染渔头湾》《秋鹭图》等大量名作亮相。

这些作品勾勒了川渝多彩面貌,彰显了两地人文魅力和深厚底蕴,定格了长江流域川渝段独有的壮丽景观与秀美传奇,全面展示了川渝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本次展览是重庆与四川联手打造的高规格、高水准的美术交流活动,也是两地艺术家向经济圈建设提交的一份艺术答卷。”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表示。

作为搭台的“排头兵”,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更是先后推出“多彩巴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美术作品展”“巴蜀情——川渝中国画作品展”“重庆画院建院40周年系列展——重庆画院艺术家作品展巡展(四川展)”“悟道大千——张大千与成渝中国画生态圈中国画邀请展”“‘成渝地·巴蜀情’诗书画印艺术展”等一系列大展,促进两地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推广,以及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除了展览外,两地艺术家联合举行了多次写生采风、笔会研讨。如“巴蜀两地情、共绘凤仪湾——2023成渝美术名家嘉陵江采风写生活动”,“双城走笔·棠城游艺”成渝两地美术家走进荣昌暨第四届“到人民中去”重庆市油画学会采风活动,“同源·同向——2023川渝美术名家长江主题采风写生活动”等。

此外,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四川美术馆等50家川渝美术馆还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立足行业交流与共建,凝聚学术力量,推动成渝地区艺术事业更高层次的发展。

梁平、长寿、垫江、达川、邻水等成立“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川渝美术家联盟”,通过协同开展文艺采风创作、文艺品牌打造、文艺志愿服务等,持续加强川渝文化艺术交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双城”偕行,彰显地域特色,延续着“川派”风骨!

同源同向

造就中国美术史三次高峰

上个月,全国美术理论评论界盛会——“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全国名师大咖汇集,开展学术争鸣、高端对话,探讨美术思潮、碰撞学术观点、启迪艺术思想。

庞茂琨、黄宗贤、凌承纬等一批重庆名家受邀参会,分享艺术领域的“重庆智慧”。

著名美术史论家、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凌承纬,论坛间隙到四川大学参观一个美术史展览后说:“川渝美术史同源同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割。”

钩沉中国美术史,从唐宋时期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赵黻的《江山万里图》到明清时期佚名的《长江万里图》;从抗战时期张大千的《嘉陵江图》到上世纪80年代罗中立的《父亲》及新时期庞茂琨的《苹果熟了》……这些经典作品,其实很难区分是“重庆的”,还是“四川的”。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川渝美术造就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3次高峰:上世纪50年代的版画、60年代的雕塑、80年代的油画,不仅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也谱就了川渝艺术家的群英像。

第一波高峰,是上世纪50年代的版画。四川版画的血统,最早可以溯源到鲁迅先生为推手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1931年8月,鲁迅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邀请到日本的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技艺。美术史论界称这次讲习班为中国新兴版画的萌芽。在讲习班的13位学员中,有3位四川籍学员,即乐以钧、苗勃然、李岫石。

之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国木刻研究会总会设在重庆,并在成都设立分会,艺术家们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艺术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少言、牛文、林军、吕琳等一批来自晋绥解放区的版画家来到重庆,与抗战时期留在重庆的版画家酆中铁等,构成了四川版画画派的基本队伍。牛文、李少言创作的《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传到康藏高原的时候》、林军创作的《巫峡》、吴凡创作的《蒲公英》等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自此,四川版画开始自成一派,名震全国。

四川版画群体还在全国率先实施集体创作的方式,创造出了以《红岩》为代表的一系列组画形式的版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版画史上最重要的杰作”。

第二波高峰,是上世纪60年代的雕塑。代表人物集中在四川美术学院,包括郭琪祥、叶毓山、伍明万、龙德辉、王官乙、赵树同等人,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收租院》。

1965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王官乙、赵树同等带着5名学生到成都大邑县,与当地的美工、县文化馆干部、民间艺人等组成创作队伍,集体创作了雕塑《收租院》。

《收租院》借鉴西方超级写实主义艺术的手法,用造型艺术的形式作叙事性的表述,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仅如此,《收租院》还开创了中国现代雕塑群雕创造的先河。1965年,《收租院》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震惊中国美术界。《人民日报》以大篇幅刊载文章《向四川雕塑学习》。

第三波高峰,是上世纪80年代的油画。1980年,罗中立的《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荣获金奖,罗中立连同《父亲》几乎在一夜之间为全国人民所知晓。

鉴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的杰出成就和影响,1982年1月,中国美术馆邀请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赴京展出,魏传义的《春晖》、张方震的《同甘共苦》、夏培耀的《金花》、王大同的《渔家女》、罗中立的《春蚕》等80余件油画作品参展。这些作品或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或以淳朴浓郁的乡土情怀让观者感动,思想性、艺术性再次震惊中国美术界。中国美术馆特地为这次展览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座谈会,与会学者首次提出了“四川画派”的概念,并在其后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重庆画家罗中立创作了油画《父亲》《春蚕》《故乡》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其源泉却是来自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川渝两地许多优秀艺术家的创作,都是立足生于斯长于斯的巴蜀大地。”凌承纬说,不仅是罗中立,包括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周春芽、庞茂琨以及他们的老师马一平等在内的一批优秀艺术家,都很难说是重庆的还是成都的,他们活跃于成渝两地,作品和人生经历都有着明显的双城色彩。

花萼相辉

期待再创高光时刻

棣华增映,花萼相辉。

12月12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七次联席会议在四川西昌市召开。这是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文化旅游部门为推动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举办的高级别会议,每年定期举行,总结过去得失,部署来年工作。

在2024年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重点工作安排中,“开展一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是两地文旅部门商定的8个“再发力点”之一,具体内容包括以巴风蜀韵为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两地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等。

无独有偶。10月17日,四川省文联、重庆市文联主办的第四届川渝文化发展合作论坛暨“文艺两新”新的文化使命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两地发布了川渝文化发展合作的《成都倡议》:倡导文艺工作者彰显理论评论力量,助力民族文化主体性建设;强化文艺内容生产,建设西部高品质文化生态;锻造川渝文艺精品,提升综合影响力传播力等。在此之前,两地文联还先后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艺先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艺先行战略合作协议》等。

大笔如椽,绘出新蓝图;令出行随,干出加速度。

如今,庞茂琨、张杰、焦兴涛、翁凯旋、李强、杨述等一大批艺术大家正活跃在国内外文艺界,《开天辟地—中共一大》《遥远的星》《烈焰青春》《老城》《古老的歌》等一批作品,在国内外美术界影响深远。

作为川渝地区美术事业的推手,巴蜀画派促进会近年来也非常活跃。促进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美术评论家李杰称,他们每年不仅在川渝两地举办多个展览,还出版了160多万字的《巴蜀画派史论》,被誉为“巴蜀地区美术书法的百科全书”。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实施“巴蜀画派名家工程”,坚持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与市场推广相结合,致力把川渝艺术家的作品从画室推广到媒体、推广到展会、推广到国内外。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人文相亲、习俗相通。上世纪后半叶,两地美术家共同创造了新中国‘川派’美术的辉煌,在中国美术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四川美术》执行主编唐开奇称,1997年重庆直辖后,川渝两地美术事业经过了20多年平行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唱好“双城记”,两地美术界再度汇聚力量,结成“共同体”,深入合作,必将促成两地出作品、出人才的良好局面,推动川渝地区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站在艺术史的角度,川渝两地美术发展当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扎根巴蜀大地,继承前辈大师的传统,深入人民大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两地艺术家们一定会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概、民族精神、时代气息和巴蜀气韵的艺术精品,让川渝美术事业再创高光时刻。

记者 韩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