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带来的是收益还是损失
近日,一则有关投保退保的短视频引发关注。一男子在视频中称,投保10年缴费近4万元,10年后却只能退费1.7万多元。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也对自己购买的保险产生了担忧,不少人跟评:“赶紧退,早退少损失。”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代理退保”带来的是收益还是损失

近日,一则有关投保退保的短视频引发关注。一男子在视频中称,投保10年缴费近4万元,10年后却只能退费1.7万多元。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也对自己购买的保险产生了担忧,不少人跟评:“赶紧退,早退少损失。”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退保时为何拿不回全部已交保费?因为退保时拿回的钱不是已交总保费,而是保单的现金价值,即带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保单在退保时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其计算方式是从已缴保费和所产生利息中,扣除保险公司管理费用、销售佣金、承担该保单保险责任所需要的风险费用等。通常情况下,前期保险的销售费用较高,因而扣除的各项成本也高,导致现金价值在投保初期较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储蓄型保险的现金价值会逐渐累积、超过保费。因此,在犹豫期后退保,现金价值一般都会少于已交保费,消费者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

消费者应当了解的是,不同于银行理财等短期资产,以“储蓄”“收益”为卖点的保险产品多是一种着眼于长期的资产规划,交费期满不一定意味着保障期满,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作为养老补充用的,应更加注重长期收益情况。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信息,例如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健康告知、体检要求、产品缴费期限、犹豫期及相应权利、提前解除保险合同可能产生的损失等。

退保即保险合同的终止,作为一种单方面解约行为,既是投保人的权利,也是契约框架下正常的保险消费行为。然而近年来,一些机构、组织和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打着“帮助全额退保”的幌子,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宜,甚至怂恿消费者伪造证据材料,并以投诉举报名义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向保险公司施压获利,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逐渐形成一条披着“维权”外衣的黑色产业链。

消费者应理性维权,切勿轻信第三方恶意“代理退保”组织及个人。一旦退保,保险责任也将随之消失;未来想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也要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此外,“代理退保”黑产不仅向消费者索要高额费用,还伴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近年来,监管机构持续加大“代理退保”黑产整治力度,已有多个犯罪团伙及个人受到法律制裁。

保险行业也需多从自身下功夫。复杂冗长宛如“天书”的保险合同,是消费者陷入信息不对称窘境的重要原因。若保险公司能把保险条款设计得更加通俗化、标准化,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理解保险产品、按需购买,更将有利于消费者增强对保险行业的信心、消弭误会。保险公司还应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杜绝销售误导行为,激励保险代理人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销售从业人员。此外,利用保险科技更智能地管控风险,也能够为保险销售提供更多可回溯手段,有效遏制“代理退保”黑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 然)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代理退保”带来的是收益还是损失

2023-12-26 06:30:12 来源:

近日,一则有关投保退保的短视频引发关注。一男子在视频中称,投保10年缴费近4万元,10年后却只能退费1.7万多元。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也对自己购买的保险产生了担忧,不少人跟评:“赶紧退,早退少损失。”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退保时为何拿不回全部已交保费?因为退保时拿回的钱不是已交总保费,而是保单的现金价值,即带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保单在退保时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其计算方式是从已缴保费和所产生利息中,扣除保险公司管理费用、销售佣金、承担该保单保险责任所需要的风险费用等。通常情况下,前期保险的销售费用较高,因而扣除的各项成本也高,导致现金价值在投保初期较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储蓄型保险的现金价值会逐渐累积、超过保费。因此,在犹豫期后退保,现金价值一般都会少于已交保费,消费者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

消费者应当了解的是,不同于银行理财等短期资产,以“储蓄”“收益”为卖点的保险产品多是一种着眼于长期的资产规划,交费期满不一定意味着保障期满,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作为养老补充用的,应更加注重长期收益情况。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信息,例如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健康告知、体检要求、产品缴费期限、犹豫期及相应权利、提前解除保险合同可能产生的损失等。

退保即保险合同的终止,作为一种单方面解约行为,既是投保人的权利,也是契约框架下正常的保险消费行为。然而近年来,一些机构、组织和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打着“帮助全额退保”的幌子,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宜,甚至怂恿消费者伪造证据材料,并以投诉举报名义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向保险公司施压获利,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逐渐形成一条披着“维权”外衣的黑色产业链。

消费者应理性维权,切勿轻信第三方恶意“代理退保”组织及个人。一旦退保,保险责任也将随之消失;未来想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也要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此外,“代理退保”黑产不仅向消费者索要高额费用,还伴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近年来,监管机构持续加大“代理退保”黑产整治力度,已有多个犯罪团伙及个人受到法律制裁。

保险行业也需多从自身下功夫。复杂冗长宛如“天书”的保险合同,是消费者陷入信息不对称窘境的重要原因。若保险公司能把保险条款设计得更加通俗化、标准化,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理解保险产品、按需购买,更将有利于消费者增强对保险行业的信心、消弭误会。保险公司还应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杜绝销售误导行为,激励保险代理人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销售从业人员。此外,利用保险科技更智能地管控风险,也能够为保险销售提供更多可回溯手段,有效遏制“代理退保”黑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 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陶龙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