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 成渝地区将全面形成生态“共保、共建、共享”格局
华龙网讯(王旭睿)12月2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在重庆举行。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内容为总体目标,到2030年,区域协作机制更加完善,生态廊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生态“共保、共建、共享”格局全面形成,“六江”生态廊道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关键保护带、长江上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带、巴山蜀水生态人文魅力展示带。
“六江”生态廊道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和涪江的干流沿线区域,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它是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天然纽带,具有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碳汇能力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串联成渝地区双核及46个重要节点城市。
“‘六江’生态廊道建设着眼提升川渝两地跨区域、跨流域协同治理能力,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具体行动。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介绍,规划策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强化生态共保,守住廊道生态安全底线。强化重要生态空间和重要资源保护,建立涵盖江心绿岛、河流湿地、峡谷、湖库、珍稀动植物等5大类、共180处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名录,协同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合理利用区,统一生态廊道分区管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生态补偿规章制度建设,探索制定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是推进生态共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突出生态廊道“带状”空间分布特性,分流域明确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6条生态廊道建设目标及任务,显著改善流域人水关系,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促进生态共享,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推动天然食品、竹木产品、道地药材、矿泉水、天然纤维等特色生态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培育巴蜀地域特色生态产品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打造乌江百里画廊等一批文旅精品路线,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
此外,《规划》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六江”干流、重要山体、水陆交界带为核心,以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敏感脆弱区、生态问题集中分布区为重点,统筹部署和实施川渝毗邻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城镇生态品质提升、乡村生态治理、河湖综合治理、自然灾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提升、支撑体系建设等8大行动计划和21项重点工程。
其中,为强化川渝毗邻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两地谋划了“川渝毗邻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计划”,包括长江干流、嘉陵江干流、涪江干流3项川渝毗邻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力争打造全国跨区域生态廊道共建示范样板。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