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1”→“6”→“1” 川渝生态廊道的双向奔赴
川渝两地来了一场跨界江河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观察 | “1”→“6”→“1” 川渝生态廊道的双向奔赴

来源:华龙网2023-12-27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上个月,川渝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简称《规划》)。

12月27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来渝,和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一起,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该《规划》的细则。

扈万泰介绍相关情况。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扈万泰介绍相关情况。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川渝两地来了一场跨界江河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从一条长江的大保护,细分到川渝境内六条主要干流的生态廊道建设,再到打破地理、流域限制,统成“一盘棋”的生态“共保、共建、共享”,川渝两地如何跨界联手、生态廊道怎么建设?从这份细致到具体街镇、精确到每项目标数字的《规划》中,可窥知一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

为何要建?

源于“一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20世纪80年代,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长江绵延6300余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

长江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带给沿江百姓山川之秀、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生态优先”的第一原则给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带来显著成效。长江大保护,也为《规划》明确了战略方向。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

徐志文介绍相关情况
徐志文介绍相关情况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徐志文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两地“合二为一”的进行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这也意味着,川渝两地,需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六江生态廊道,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规划》在第一章便直面“痛点”,提出目前六江面临的生态问题,局部水土流失与石漠化问题突出,林地质量整体不高,地质环境脆弱,抗旱防洪形势严峻,城乡生态系统韧性不足,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次级河流水质亟待提升,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尚不完善……

而这些也正是《规划》提及,现在至2035年间,川渝将共同努力克服的方向。

建什么?

“从一到六”

“到2035年,生态‘共保、共建、共享’格局全面形成,要想实现这一目标,6条生态廊道的分流域建设目标必须明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在发布会上介绍,具体来看,这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和涪江的干流沿线区域,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涉及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

长江生态廊道>>

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247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023.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700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105公顷;

重点开展璧南河、苎溪河等15条次级支流流域治理;

保护滨江岸线和江心绿岛,实施岸线治理203.9公里;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471平方公里。

嘉陵江生态廊道>>

嘉陵江北碚段
嘉陵江北碚段

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198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5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200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8公顷;

开展渠江、梁滩河等2条次级支流治理;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181平方公里,实施岸线治理150.6公里。

乌江生态廊道建设>>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34.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307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41公顷。

开展芙蓉江、郁江等4条次级支流流域的治理;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10处,保护和恢复生物栖息地738平方公里。

岷江生态廊道>>

岷江成都段金沙农田
岷江成都段金沙农田

保护和恢复林地植被,加快推进水土流失及沙化治理,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137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9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9平方公里、土地综合整治135平方公里。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修复硬化、受损的江岸,开展岸线治理121公里;

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等重要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保护生物栖息地443平方公里。

涪江生态廊道>>

推动两岸林地资源提升,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29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40.8平方公里。

实施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186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28公顷;

系统推进小安溪、琼江等3条次级支流的治理;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和沿岸城镇防洪能力。

沱江生态廊道>>

加强釜溪河、旭水河、青白江等次级支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障沱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稳定保持优良水质。

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198平方公里;

推进沱江两岸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区域自然灾害防治,开展地质灾害治理42处、岸线治理132公里。

长江沱江交汇处泸州段
长江沱江交汇处泸州段

怎么建?

“从六到一”

六个生态廊道的建设,一定不是千篇一律,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余颖直言,《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合理利用区,制定分区管控措施。

如果说对六江生态廊道整体的分区“划线”,是为了进行差异化地建设,那么如何让《规划》细则更好得以落地?川渝还需破界,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合力。

川渝两地从生态共保、共建、共享三个层面探索,部署8大行动计划和21项重点工程,细致到四川省13个市53个县(市、区)333个乡镇(街道),重庆市26个区县(自治县)250个乡镇(街道)。

余颖表示,深化川渝合作,首先会从牵头层面出发,依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国土空间专项工作组,多层级、多方位共同打破区域、流域、行业领域的分割限制,细化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形成由两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作机制,统筹做好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行动计划、重点工程等的分解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两地合力还要有制度和资金的保障,将建立沿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制度,加强全流域环境违法违规信息共享共管,支持科研平台协同攻关,推动将生态修复有关先进、成熟技术和方法转化为标准,共同使用。丰富资金筹措方式,加大川渝两地预算内投资,联合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共同探索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联合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多元化、多主体和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

此外,监管评估和社会参与力度也要得到充分保障,两地将依托现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川渝政务数据共享专区”,统筹川渝地区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水安全、地质灾害安全等防灾救灾减灾数据,建立水文、水质、地质灾害等数字化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机制。

徐志文也表示,要大力调动社会资本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支持政策,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和通道。

华龙网 首席记者 王玮/文 记者 石涛、市规划自然资源/图

相关专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观察 | “1”→“6”→“1” 川渝生态廊道的双向奔赴

2023-12-27 18:49:42 来源: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上个月,川渝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简称《规划》)。

12月27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来渝,和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一起,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该《规划》的细则。

扈万泰介绍相关情况。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扈万泰介绍相关情况。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川渝两地来了一场跨界江河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从一条长江的大保护,细分到川渝境内六条主要干流的生态廊道建设,再到打破地理、流域限制,统成“一盘棋”的生态“共保、共建、共享”,川渝两地如何跨界联手、生态廊道怎么建设?从这份细致到具体街镇、精确到每项目标数字的《规划》中,可窥知一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

为何要建?

源于“一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20世纪80年代,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长江绵延6300余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

长江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带给沿江百姓山川之秀、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生态优先”的第一原则给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带来显著成效。长江大保护,也为《规划》明确了战略方向。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

徐志文介绍相关情况
徐志文介绍相关情况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徐志文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两地“合二为一”的进行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这也意味着,川渝两地,需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六江生态廊道,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规划》在第一章便直面“痛点”,提出目前六江面临的生态问题,局部水土流失与石漠化问题突出,林地质量整体不高,地质环境脆弱,抗旱防洪形势严峻,城乡生态系统韧性不足,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次级河流水质亟待提升,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尚不完善……

而这些也正是《规划》提及,现在至2035年间,川渝将共同努力克服的方向。

建什么?

“从一到六”

“到2035年,生态‘共保、共建、共享’格局全面形成,要想实现这一目标,6条生态廊道的分流域建设目标必须明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在发布会上介绍,具体来看,这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和涪江的干流沿线区域,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涉及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

长江生态廊道>>

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247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023.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700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105公顷;

重点开展璧南河、苎溪河等15条次级支流流域治理;

保护滨江岸线和江心绿岛,实施岸线治理203.9公里;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471平方公里。

嘉陵江生态廊道>>

嘉陵江北碚段
嘉陵江北碚段

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198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5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200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8公顷;

开展渠江、梁滩河等2条次级支流治理;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181平方公里,实施岸线治理150.6公里。

乌江生态廊道建设>>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34.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307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41公顷。

开展芙蓉江、郁江等4条次级支流流域的治理;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10处,保护和恢复生物栖息地738平方公里。

岷江生态廊道>>

岷江成都段金沙农田
岷江成都段金沙农田

保护和恢复林地植被,加快推进水土流失及沙化治理,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137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9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59平方公里、土地综合整治135平方公里。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修复硬化、受损的江岸,开展岸线治理121公里;

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等重要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保护生物栖息地443平方公里。

涪江生态廊道>>

推动两岸林地资源提升,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29平方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40.8平方公里。

实施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186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28公顷;

系统推进小安溪、琼江等3条次级支流的治理;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和沿岸城镇防洪能力。

沱江生态廊道>>

加强釜溪河、旭水河、青白江等次级支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障沱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稳定保持优良水质。

开展重要山体保护提升198平方公里;

推进沱江两岸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区域自然灾害防治,开展地质灾害治理42处、岸线治理132公里。

长江沱江交汇处泸州段
长江沱江交汇处泸州段

怎么建?

“从六到一”

六个生态廊道的建设,一定不是千篇一律,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余颖直言,《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合理利用区,制定分区管控措施。

如果说对六江生态廊道整体的分区“划线”,是为了进行差异化地建设,那么如何让《规划》细则更好得以落地?川渝还需破界,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合力。

川渝两地从生态共保、共建、共享三个层面探索,部署8大行动计划和21项重点工程,细致到四川省13个市53个县(市、区)333个乡镇(街道),重庆市26个区县(自治县)250个乡镇(街道)。

余颖表示,深化川渝合作,首先会从牵头层面出发,依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国土空间专项工作组,多层级、多方位共同打破区域、流域、行业领域的分割限制,细化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形成由两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作机制,统筹做好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行动计划、重点工程等的分解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两地合力还要有制度和资金的保障,将建立沿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制度,加强全流域环境违法违规信息共享共管,支持科研平台协同攻关,推动将生态修复有关先进、成熟技术和方法转化为标准,共同使用。丰富资金筹措方式,加大川渝两地预算内投资,联合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共同探索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联合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多元化、多主体和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

此外,监管评估和社会参与力度也要得到充分保障,两地将依托现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川渝政务数据共享专区”,统筹川渝地区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水安全、地质灾害安全等防灾救灾减灾数据,建立水文、水质、地质灾害等数字化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机制。

徐志文也表示,要大力调动社会资本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支持政策,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和通道。

华龙网 首席记者 王玮/文 记者 石涛、市规划自然资源/图

相关专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