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新农人喻中林:稻香鱼肥双丰收 生态种养致富路
“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肥药双减、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优势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丰都新农人喻中林:稻香鱼肥双丰收 生态种养致富路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2023-12-31

“你看,这是去年6月才放养的鱼苗,现在大多数已长到1.5公斤以上。”近日,在丰都县双龙镇官都坝村六组一块稻鱼共生的田沟里,村民喻中林抓起一条活蹦欢跳的草鱼对记者说。

喻中林今年58岁,他于2021年春返乡创业,通过流转村里无劳力耕种的村民稻田,搞起了稻田养鱼,探索出“免耕、免除草、免施肥、免撒农药”的稻鱼共生有机循环模式,不仅实现了稻鱼双丰收,也促进了农产品更绿色生态,更是盘活了家乡闲置的农田,带动了部分村民增收。

喻中林展示稻田养殖的草鱼。

返乡创业搞起稻鱼共生

喻中林4岁那年,跟小伙伴玩耍时不幸伤了左眼,导致左眼失明,高中毕业后,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后来结婚,除了种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还当上了组长,后来又被安排做村文书。2009年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和母亲,举家去云南的安宁市务工。”喻中林说。

在外一呆就是10多年,直到2021年,喻中林因思乡心切,才利用春节独自回了一趟老家。当他看到曾经被当作“香饽饽”的大片农田,如今因年轻人离乡背井无劳力耕种而被荒芜,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而且自己也当过半辈子农民,他感到非常痛惜。

经过多天的思考,喻中林决定不再外出,要留下来垦荒种田。于是他把留守在家的老人召集起来协商,希望在已有的稻田种植区域,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走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道路。大家都表示赞成,并爽快地把自家的稻田流转给了喻中林,共计40亩。

“我租用了挖掘机作业,并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不改变原有田块的基础上,对每块稻田开挖一米的深沟,并采取宽、窄行间距水稻栽培模式,这样既利于水稻通风透气,更有利于鱼儿在稻花盛开之际觅食,实现稻美、鱼肥。”喻中林说。

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

去年5月水稻秧苗移栽时节,喻中林在稻鱼共生的区域栽种了大约8亩水稻,剩余的30余亩稻田,在开沟整平后,他都给了村民自家栽种,其条件是村民不能擅自往稻田施化肥和撒农药。以后水稻成熟了,是谁家的田,稻谷就归谁家所有。

一个月后,移栽的秧苗全面出根并成活,喻中林便及时购回鱼苗投放。

“我们主要投放草鱼、鲤鱼和鲫鱼三种鱼苗,每亩稻田必须按照三者间的数量比例进行投放。”喻中林说。在水稻拔节抽穗前,是幼鱼管护的关键期,除了确保有新鲜的水源,还要注意预防老鼠、鸟等天敌。

喻中林介绍,稻鱼共生的稻田,水稻秧苗不能满栽满插,必须腾出20%的面积作为鱼类的生存活动空间。因此,每亩田块只有0.8亩用于种植水稻。虽是这样,但水稻的总体产量基本不会减少。而且稻鱼共生的稻田,有利于留蓄再生稻,其亩产量一般可达200公斤。

“同时,通过鱼游动、采食和排泄等活动,不但抑制了杂草生长,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且减少了饲喂量,保证了鱼的生态品质,整个种养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喻中林说,总之,稻田里养鱼能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据了解,喻中林的稻鱼共生模式为,水稻每年正常种收一茬,鱼则要养殖两年后捕捞上市。在水稻收割时,只要把鱼群赶回水沟或水坑栖息,这样就不会影响鱼群的生长。

值得有水源条件乡镇推广

眼下已进入冬季,在喻中林的稻鱼共生田块里,再生稻早已收割,目前只剩下浅浅的稻茬。记者站在田埂上,目光透过清澈的田水,可以看到鱼儿在水底下游玩或觅食。

喻中林介绍,从去年6月投放鱼苗至今,草鱼体重普遍已达1.5公斤,鲤鱼在1公斤以上,鲫鱼有巴掌大小,均已达到商品鱼的标准。

“我计划在今年春节期间集中捕捞出售,那段时间,在外务工的村民都回家来过年了,市场消费需求增加,价格相对较高,可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喻中林说。

喻中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每亩稻田按捕捞750公斤成品鱼折算,产值可达1.3万元,近40亩稻田也就是50万元。即便是扣除鱼苗等成本,稻田养鱼的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目前,喻中林还承包了村里两口面积约8亩的水塘用于水产品养殖。

“下一步,我将把两口水塘主要用于繁殖鱼苗,以后稻田养鱼就不用从外面购进,这样可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我要把妻子和两个子女也叫回家来,协助我一起搞稻鱼共生项目。”喻中林说,为了拓宽成品鱼销售渠道,他正在联系水产市场、酒店,争取建立长期供货关系。

喻中林这种稻鱼共生模式,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肥药双减、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优势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丰都新农人喻中林:稻香鱼肥双丰收 生态种养致富路

2023-12-31 06:00:00 来源:

“你看,这是去年6月才放养的鱼苗,现在大多数已长到1.5公斤以上。”近日,在丰都县双龙镇官都坝村六组一块稻鱼共生的田沟里,村民喻中林抓起一条活蹦欢跳的草鱼对记者说。

喻中林今年58岁,他于2021年春返乡创业,通过流转村里无劳力耕种的村民稻田,搞起了稻田养鱼,探索出“免耕、免除草、免施肥、免撒农药”的稻鱼共生有机循环模式,不仅实现了稻鱼双丰收,也促进了农产品更绿色生态,更是盘活了家乡闲置的农田,带动了部分村民增收。

喻中林展示稻田养殖的草鱼。

返乡创业搞起稻鱼共生

喻中林4岁那年,跟小伙伴玩耍时不幸伤了左眼,导致左眼失明,高中毕业后,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后来结婚,除了种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还当上了组长,后来又被安排做村文书。2009年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和母亲,举家去云南的安宁市务工。”喻中林说。

在外一呆就是10多年,直到2021年,喻中林因思乡心切,才利用春节独自回了一趟老家。当他看到曾经被当作“香饽饽”的大片农田,如今因年轻人离乡背井无劳力耕种而被荒芜,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而且自己也当过半辈子农民,他感到非常痛惜。

经过多天的思考,喻中林决定不再外出,要留下来垦荒种田。于是他把留守在家的老人召集起来协商,希望在已有的稻田种植区域,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走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道路。大家都表示赞成,并爽快地把自家的稻田流转给了喻中林,共计40亩。

“我租用了挖掘机作业,并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不改变原有田块的基础上,对每块稻田开挖一米的深沟,并采取宽、窄行间距水稻栽培模式,这样既利于水稻通风透气,更有利于鱼儿在稻花盛开之际觅食,实现稻美、鱼肥。”喻中林说。

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

去年5月水稻秧苗移栽时节,喻中林在稻鱼共生的区域栽种了大约8亩水稻,剩余的30余亩稻田,在开沟整平后,他都给了村民自家栽种,其条件是村民不能擅自往稻田施化肥和撒农药。以后水稻成熟了,是谁家的田,稻谷就归谁家所有。

一个月后,移栽的秧苗全面出根并成活,喻中林便及时购回鱼苗投放。

“我们主要投放草鱼、鲤鱼和鲫鱼三种鱼苗,每亩稻田必须按照三者间的数量比例进行投放。”喻中林说。在水稻拔节抽穗前,是幼鱼管护的关键期,除了确保有新鲜的水源,还要注意预防老鼠、鸟等天敌。

喻中林介绍,稻鱼共生的稻田,水稻秧苗不能满栽满插,必须腾出20%的面积作为鱼类的生存活动空间。因此,每亩田块只有0.8亩用于种植水稻。虽是这样,但水稻的总体产量基本不会减少。而且稻鱼共生的稻田,有利于留蓄再生稻,其亩产量一般可达200公斤。

“同时,通过鱼游动、采食和排泄等活动,不但抑制了杂草生长,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且减少了饲喂量,保证了鱼的生态品质,整个种养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喻中林说,总之,稻田里养鱼能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据了解,喻中林的稻鱼共生模式为,水稻每年正常种收一茬,鱼则要养殖两年后捕捞上市。在水稻收割时,只要把鱼群赶回水沟或水坑栖息,这样就不会影响鱼群的生长。

值得有水源条件乡镇推广

眼下已进入冬季,在喻中林的稻鱼共生田块里,再生稻早已收割,目前只剩下浅浅的稻茬。记者站在田埂上,目光透过清澈的田水,可以看到鱼儿在水底下游玩或觅食。

喻中林介绍,从去年6月投放鱼苗至今,草鱼体重普遍已达1.5公斤,鲤鱼在1公斤以上,鲫鱼有巴掌大小,均已达到商品鱼的标准。

“我计划在今年春节期间集中捕捞出售,那段时间,在外务工的村民都回家来过年了,市场消费需求增加,价格相对较高,可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喻中林说。

喻中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每亩稻田按捕捞750公斤成品鱼折算,产值可达1.3万元,近40亩稻田也就是50万元。即便是扣除鱼苗等成本,稻田养鱼的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目前,喻中林还承包了村里两口面积约8亩的水塘用于水产品养殖。

“下一步,我将把两口水塘主要用于繁殖鱼苗,以后稻田养鱼就不用从外面购进,这样可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我要把妻子和两个子女也叫回家来,协助我一起搞稻鱼共生项目。”喻中林说,为了拓宽成品鱼销售渠道,他正在联系水产市场、酒店,争取建立长期供货关系。

喻中林这种稻鱼共生模式,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肥药双减、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优势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佳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