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如何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
近年来,网络娱乐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监管日趋严格。除学习外,娱乐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机,但同时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过度消费、网络沉迷和网络犯罪等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

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如何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

来源:法治网2024-01-02

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已基本见顶。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恰逢其时且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构建了包括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对网络空间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重点保护。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通过对未成年人的用网状况、用网行为、网络环境进行调查,有助于深化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和把握,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从而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网络娱乐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近年来,网络娱乐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监管日趋严格。除学习外,娱乐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机,但同时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过度消费、网络沉迷和网络犯罪等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

报告指出,过去几年,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的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发布实施,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消费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61.5%的未成年网民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使得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此外,未成年人从事网络直播活动也得到有效管理,经常收看网络直播的比例从2019年的19.8%下降至2022年的16.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等法律政策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并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

报告显示,尽管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有所增加,但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持肯定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的管理日趋严格,一些未成年人会使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从而规避对游戏时长的限制。数据显示,在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中,32%会使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39.1%的家长表示会让孩子使用自己的账号玩游戏。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引导家长为子女树立榜样并提升管理能力,对于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至关重要。

“一方面,明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并提倡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另一方面,对家长的互联网使用能力进行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孙宏艳说。

继续完善视频类应用监管

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并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过去几年短视频应用在未成年人中广泛流行,其丰富的内容、短平快的方式、简单的操作和根据兴趣推送的机制对未成年用户具有很强吸引力。

数据显示,经常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至2022年的54.1%,5年内增长了13.6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用户规模超过1亿人,32.9%的未成年网民表示过去一年曾使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拍摄并发布短视频。与此同时,视频类平台还超越电视,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调查发现,55.9%的未成年网民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类平台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但只有47.3%的未成年网民会有意识地区分是官方发布还是自媒体发布,超过一半用户对此不具备鉴别意识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报告指出,视频类应用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休闲工具和信息获取渠道,但与此同时,其可能导致的过度使用、信息茧房、不良诱导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建议完善视频类应用监管,加强内容的正向引导。

报告建议,推动形成短视频行业良性竞争机制,持续改善部分平台审核把关不严格、推荐算法不科学、流量分配机制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实现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持续推动青少年模式的普及,进一步完善功能,早日形成针对未成年群体的内容池标准,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未成年人高质量、有节制地收看短视频。此外,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推动短视频内容质量的提升,引导健康、积极的内容创作,结合未成年群体的兴趣爱好,推出能够对未成年人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的优秀内容,严厉打击哗众取宠、虚假消息、价值观扭曲的内容题材。

“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要重视视频类平台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多提供优质内容并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普法工作。”苑宁宁说。

重视新型网络安全风险隐患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网络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相关体系日益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协同发力,努力将未成年人的“防护网”织牢织密。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均对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合法权益作出专门规定。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感稳步提升。

报告显示,87.1%的未成年网民对至少一项与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但只有16.9%的未成年网民对近年来新推出的未成年人上网相关法律或政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当前,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既有硬件产品方面的,也有软环境层面的,这就要求相关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持续完善。对此,报告建议,重视新型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加强网络普法执法和安全教育。

报告提出,严格对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等专门面向未成年群体的智能产品的安全管理,完善相关产品标准,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规范,重点打击以教育应用之名传播非法内容、不良信息的恶意软件,压实应用分发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强化应对新型网络诈骗手段的相关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打着明星粉丝群纳新、演唱会门票转让等名义的新型诈骗方式的认识和警惕,并持续针对新型网络犯罪形式动态调整教育内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旭坤建议,相关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政策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补齐漏洞,修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守护“数字原住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如何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

2024-01-02 20:22:59 来源:

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已基本见顶。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恰逢其时且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构建了包括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对网络空间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重点保护。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通过对未成年人的用网状况、用网行为、网络环境进行调查,有助于深化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和把握,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从而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网络娱乐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近年来,网络娱乐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监管日趋严格。除学习外,娱乐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机,但同时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过度消费、网络沉迷和网络犯罪等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

报告指出,过去几年,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的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发布实施,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消费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61.5%的未成年网民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使得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此外,未成年人从事网络直播活动也得到有效管理,经常收看网络直播的比例从2019年的19.8%下降至2022年的16.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等法律政策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并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

报告显示,尽管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有所增加,但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持肯定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的管理日趋严格,一些未成年人会使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从而规避对游戏时长的限制。数据显示,在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中,32%会使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39.1%的家长表示会让孩子使用自己的账号玩游戏。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引导家长为子女树立榜样并提升管理能力,对于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至关重要。

“一方面,明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并提倡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另一方面,对家长的互联网使用能力进行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孙宏艳说。

继续完善视频类应用监管

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并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过去几年短视频应用在未成年人中广泛流行,其丰富的内容、短平快的方式、简单的操作和根据兴趣推送的机制对未成年用户具有很强吸引力。

数据显示,经常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至2022年的54.1%,5年内增长了13.6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用户规模超过1亿人,32.9%的未成年网民表示过去一年曾使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拍摄并发布短视频。与此同时,视频类平台还超越电视,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调查发现,55.9%的未成年网民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类平台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但只有47.3%的未成年网民会有意识地区分是官方发布还是自媒体发布,超过一半用户对此不具备鉴别意识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报告指出,视频类应用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休闲工具和信息获取渠道,但与此同时,其可能导致的过度使用、信息茧房、不良诱导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建议完善视频类应用监管,加强内容的正向引导。

报告建议,推动形成短视频行业良性竞争机制,持续改善部分平台审核把关不严格、推荐算法不科学、流量分配机制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实现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持续推动青少年模式的普及,进一步完善功能,早日形成针对未成年群体的内容池标准,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未成年人高质量、有节制地收看短视频。此外,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推动短视频内容质量的提升,引导健康、积极的内容创作,结合未成年群体的兴趣爱好,推出能够对未成年人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的优秀内容,严厉打击哗众取宠、虚假消息、价值观扭曲的内容题材。

“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要重视视频类平台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多提供优质内容并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普法工作。”苑宁宁说。

重视新型网络安全风险隐患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网络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相关体系日益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协同发力,努力将未成年人的“防护网”织牢织密。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均对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合法权益作出专门规定。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感稳步提升。

报告显示,87.1%的未成年网民对至少一项与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但只有16.9%的未成年网民对近年来新推出的未成年人上网相关法律或政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当前,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既有硬件产品方面的,也有软环境层面的,这就要求相关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持续完善。对此,报告建议,重视新型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加强网络普法执法和安全教育。

报告提出,严格对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等专门面向未成年群体的智能产品的安全管理,完善相关产品标准,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规范,重点打击以教育应用之名传播非法内容、不良信息的恶意软件,压实应用分发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强化应对新型网络诈骗手段的相关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打着明星粉丝群纳新、演唱会门票转让等名义的新型诈骗方式的认识和警惕,并持续针对新型网络犯罪形式动态调整教育内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旭坤建议,相关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政策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补齐漏洞,修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守护“数字原住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