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织牢智慧监管网 守护群众“生命线”
华龙网讯(方科)为保障好民政服务机构的安全运行,守护好民政服务对象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綦江区着力信息化应用改革创新,以“1251”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打造为契机,构建起“一个智慧大脑”与“N个隐患感知神经元”互联互动的智能监管体系,推动解决发现问题不及时、信息不畅通、措施执行不到位、隐患整改未落实等问题,切实为提升养老机构本质安全水平。
建强“智慧大脑” 打通“神经脉络”
近日,綦江区三角镇中心敬老院新收一名老人,这一动态以及老人的基本信息马上就在綦江区民政局的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上同步显示出来。
信息传输的高质高效源自强大的硬件建设。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政服务机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近年来,綦江区向科技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开发打造了“1251”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包括1张总览地图,机构和人员2类基础信息,设备监测、老人状态监测、流程监管、培训监管、医疗健康监测等5个自动监测预警系统,1个隐患处置结果。如今,在綦江区民政局指挥中心不仅能看到“智慧大脑”,还能深切感受到与“智慧大脑”相连的“神经系统”。
“只有将监管平台的神经末梢触及基层一线,才能及时有效掌握各方信息。”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刘杰介绍,目前,綦江区已为19个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基础数据采集、物联设备、音视频网和互联网等设施设备,并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一同构成隐患识别的“神经元”。
“智慧大脑”与隐患感知“神经元”的建立,切实让区级指挥中心、机构监管站、服务人员手机端三级监管网络更加立体。刘杰介绍,指挥中心负责发布通知公告、开展月度检查、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可以进行预警督办、规则维护、倒查追责;机构负责人负责开展每周抽查、重点人员监管、三级培训、设施设备维保,可以进行预警督办、机构信息更新;工作人员则负责日排查日报告、预警处置、巡查值班、两单两卡应知应会等。
科技融入服务 开启全面守护
三角镇中心敬老院院长杨志香已从事养老服务行业14年,始终坚守在一线的她亲身感受到安全监管手段不断更新、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带来的实效。
“以前,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我自己建立了住老人基本情况评估、入住老人亲属联系方式、入住老人所在村(社区)干部电话、职工信息4本台账,尽管工作做得很细,但是也存在紧急情况台账翻阅不便的问题。”杨志香说,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打开手机终端,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通过“1251”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实现对民政服务机构水压、电路、燃气、温度、湿度等风险点的实时传输和生命体征、火焰、声音的智能监控,实时监测服务对象摔倒、体征异常等不安全行为,切实以“智能助力”弥补人工排查不到位不及时的短板,把民政服务机构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平台对识别到的隐患会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根据自动预警机制,主动推送到三级监管网络的电脑端和手机端。”杨志香说,通过平台,她不仅能及时了解存在的隐患,还能根据平台提前预设的各类风险隐患标准化处置流程,进行逐项处置,这样一来也能倒逼养老服务机构认真排查、认真整改、认真履职。
此外,考虑到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智能监管体系还链接了脑力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医疗健康监测板块心理健康监测的技术支撑。该项技术通过BCI脑机接口对大脑进行300次扫描,无需量表答题,6分钟就可以识别出被测评人的心理状态,形成个人心理20项大数据,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各养老服务机构会定期借助技术手段对入住老人进行测评。
有效化解风险 老人安享晚年
横山镇福利院院长陈某,进过测评筛查出其心理状态:紧张戒备低,对外部环境防范心理较弱,安全感较高,没有紧张不安的情绪;情绪输出较低,释放压力、负性情绪能力较弱,容易积累负性情绪。结合测评及实际情况,发现陈某不再适合担任福利院院长,随即进行了岗位干预调整。
横山镇福利院老人杨某曾与院中老人发生争执,出手伤人,经过测评其心理状态预警。针对老人的具体情况,福利院工作人员时常与老人沟通交谈,鼓励老人多参加互动型活动,与大家建立友好关系,并叮嘱周围的人不向老人施加压力。如今,老人已改善很多,能与人和睦相处。
永新镇中心敬老院五楼配电箱(左)发出漏电报警,经检查是该监测区域所涉的厨房用电漏电,随即敬老院进行了整改,预防了事故发生。
……
通过“1251”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的打造,綦江区将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风险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截至目前,綦江区已通过该平台累计推送并处置有效预警6000余次,对26名心理健康失衡老人开展疏导干预64次,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
据悉,下一步,綦江区将充分利用好智慧平台,深入推动“技防+人防”模式,着力破解民政养老机构安全难点、痛点、堵点,持续强化安全和服务质量提升,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