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东 | 探寻历史细节的魅力,让历史“活”起来
历史存在于细节中,只有细节搞清楚了,历史才能生动起来,才有了魅力和吸引力。

黄晓东 | 探寻历史细节的魅力,让历史“活”起来

2024-01-06 来源: 华龙网

文/黄晓东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大家一起参观桂园和周公馆,缅怀共产党的伟大功绩。通过学习和参观,深深感受到毛主席与重庆这片英雄的土地发生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这些历史的细节深处,更感受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伟大谋略、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这些伟大精神,在毛主席在重庆的伟大革命实践中,都能感受到。

毛主席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雄才大略,与重庆在军事、文化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表征。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这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毛主席在重庆谈判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毛主席开始从军事上关注重庆。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秘密成立,与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合署办公。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有力挽救和维护了团结抗日局面,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最后胜利。

1939年毛主席等7位参政员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议前,发表了《我们对于过去参政会工作和目前时局的意见》,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财政、外交及党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产生了很大反响。这个“意见”提出的主张,彰显了政治远见。沈钧儒、张澜等在会后主持召开了宪政问题座谈会,连续举行8次,成立了重庆各界宪政促进会,一场民主宪政运动在重庆蓬勃展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5年8月28 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前往重庆,参加具有重大意义的重庆谈判,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利用一切时机会见外国驻华大使等外交人员、中外记者,各国援华救济团体等;会见政界有关人士,重庆社会各界各阶层代表人士,四赴特园会见张澜、冯玉祥等,与中间党派、新闻界、产业界、妇女界、文化艺术界和青年学生等进行座谈。利用重庆谈判绝好机会,宣传中共主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伟大革命实践,让世界更加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中共政治清明,毛泽东的亲切诚恳,犹如春风,给重庆各界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毛泽东的词作,在重庆掀起了政治文化巨澜。毛泽东到沙坪坝南开中学访柳亚子、张伯苓,以《沁园春·雪》词书赠柳亚子。后被发表在《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上,在大后方引起极大关注和各种解读、仿作。毛主席的 114 个字,在重庆引起巨大震动和影响。在重庆首发的《沁园春·雪》成为重庆抗战文化史和中国政治文化史的著名事件,细品慢嚼,吟咏往复,气势如虹,意蕴悠长。

毛主席特别关注三峡工程,并寄予厚望。1956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句,展现宏伟愿景。1958年春天,毛主席带着自己编辑的《邹容集》来到重庆,乘船东下,叮嘱要注重三峡生态保护建设,要求多种树,让三峡绿树长荫。

研究毛主席重庆谈判的历史,要回到历史中去,从重庆史角度看,要回到重庆的具体时空范围中来。才能让历史文献真正“活”起来。我们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与毛主席在重庆的有关研究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我想补充的是,我们的研究,特别是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研究,作为地方历史角度,要更加努力,更加细致,更加注重细节,高质量地推进重庆史的研究和发展。毛主席在重庆43天,如果算起到的一天和走的一天,就是45天时间。这45天时间是如何度过的?每一天,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见面,谈了什么事情,在哪里吃饭,留下了什么文字信息,如讲话、报告、文件、谈话、社论、报道、信函、题词、照片、视频、录音等等。将这些材料置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落实在今天仍然能感知到的空间范围内,提供出详细的地点,历史才能长出来,生根开花,才能“窥”见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轨迹,才能更好认识和理解伟大事件的详细过程,我们讲起历史,才能有更准确的“依傍”,历史才能“活”起来。历史存在于细节中,只有细节搞清楚了,历史才能生动起来,才有了魅力和吸引力。

研究毛主席重庆谈判,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算文献的“总账”,建立大数据库。现在研究毛主席重庆谈判的文献不少,但都没有集中于一个“平台”进行数据库的处理,把各种载体的文献进行对比、甄别、勘比、梳理、联结和校对,形成一个“靠谱”的历史记录,再结合地理、城市变化、街区,甚至一个门牌号。把历史落实在一个具体的点上,才能让历史生动发光,如果推广宣传,增加城市的历史厚重感,提升城市的美誉度。毛主席在重庆送给柳亚子的《沁园春·雪》,后来发表在《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上,这是经吴祖光回忆得来的。但《新民报》社址在哪里呢?据《新民报》主笔罗承烈回忆,就在七星岗,与《新华日报》不远。后来看到《新民报》报社社址照片,就在通远门城墙下,现在的七星岗汽车站附近。如果经专家们结合有关材料,确认在这个地方,那就可以在此设立毛主席《沁园春·雪》的纪念牌。毕竟,这是首先发表这首气壮山河的词的地方,是对毛主席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