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培养更多德艺双馨 、“艺科融通”的复合型人才
华龙网讯 1月6日,“新动能——全国青年油画学术研究展暨中国艺术院校高层次油画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等多位艺术大咖齐聚一堂,共话青年油画家人才培育。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出席会议并致辞。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还举行了“新动能——全国青年油画学术研究展”。本次展览采用邀请制,向全国青年硕博研究生成功征集共计166件油画作品。活动以作品为据,分析当前教育中的油画现状,寻求高层次油画人才培养新思路。

“近年来,油画艺术的发展逐渐被挤压,从重点学科到二级学科,地位逐渐下降。同时,面对智能时代技术的冲击,也引发了大家的忧虑。”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介绍,和国外油画不同,中国油画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从业者共同的期待和责任。庞茂琨希望能通过平衡传承和创新,为油画艺术提供可行的方案。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在致辞中就贯彻落实市委书记袁家军调研四川美术学院作出的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等指示,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坚持文化自信,赋予艺术创作新内涵。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耕精品创作。刘宴兵强调,四川美术学院应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勇于担当重庆“艺术营城”和乡村振兴的顶梁柱,推动油画艺术学科专业建设与时代发展、人民生活发展同进步,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在艺术创新策源地和承载地作用,鼓励名师大家和青年学子深入重庆大城市大山区大农村实际,营造艺术创新氛围,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描绘重庆大山大水大场景,打磨创作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化艺术成果,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文化内涵和文艺繁荣。
二是提升服务能级,擦亮艺术设计金名片。秉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集聚艺术创作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地联合,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融合,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挖掘工业设计“金矿”。刘宴兵指出,四川美术学院作为“重庆的金名片”,应立足艺术设计功能定位,主动进区县、进企业、进园区、进院所,实现艺术院校与科技园区、城乡社区的融合互动,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创新,支撑人民高品质生活。着力建好重庆工业设计中心,培育现代艺术产业,孵化文化创意企业,开辟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推动含油画在内的艺术研究成果转化,支撑带动全球艺术设计之都建设,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金名片”。
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塑造“艺科融通”新人才。四川美术学院在新文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美术学、艺术学学科优势突出。刘宴兵强调,四川美术学院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肩负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应积极探索包括油画人才等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组织模式,将数智技术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巩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优化一流课程体系,形成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成果。将数字化与艺术教学深度融合,打造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建好虚拟仿真平台,开发新形态数字化教材和艺术作品。用好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资源,积极搭建协同育人大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培养更多德艺双馨 、“艺科融通”的复合型人才。

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介绍,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油画的人才质量和创作能量是中国油画传承的重要指标。如何开展油画人才培养?需要找准时代的定位,把握新机遇,解决新问题。
范迪安评价,这次展览题目为“新动能”,展示了在油画上的新探索和新气象。不同院校的青年油画家呈现出不同的文脉印记和学术传统特征。“中国油画发展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范迪安针对艺术教育方面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艺理双修,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000年,中国美院率先举办实践类理论研究博士的培养,这在当时在全国、在全球都没有先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许江解释,画家做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优势,绘画是一门知识技能,但不止于知识技能。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33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以及向本次展览进行艺术家推荐的27所院校代表专家,大家共同积极回应高层次油画人才培养的新命题。
本次活动由四川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