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经济日报2024-01-10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

审慎稳妥深化农村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新的一年,“三农”工作有何思路?重点工作如何推进?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如既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2023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明确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紧接着举行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接下来,要把2024年“三农”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措施等抓落实、见成效。

2024年“三农”工作布局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和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两大板块工作。工作基调坚持“稳中求进”。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农业生产要稳扎稳打。在高平台上,针对薄弱环节和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施策,稳定农业生产大局。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任务重,难度大,各方面有很多期盼期待,但事情要一步一步做。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抓得住、能见成效、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能看出实质性进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这是对过往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的要求的科学把握。这些年农业农村取得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了强大作用。中央在机构改革中,对农业农村科技管理作出新部署。在实际工作中,农业农村部门将把农业农村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陈邦勋说,一是要优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应用导向,深化改革,强化引导,逐步建立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二是要推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加大力度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确保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要提高技术到位率。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指导服务,加快集成应用节本增效技术,促进良种良法良机等配套,提高资源效率和产出效益。

陈邦勋表示,关于农村改革,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处于深刻转型期,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将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不断推进、久久为功。中央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对做好新一轮农村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审慎稳妥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二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应对“谁来种地”问题。四是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势,提升一家一户的能力水平。

农村改革政策性很强,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容不得方向性错误,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一定要看准了再干,必须守住底线红线,保持历史耐心,做到突破政策法律底线的事不干,违背农民意愿的事不干,与农民争利的事不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2024年,在加强耕地建设与保护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陈邦勋表示,耕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耕地保护建设力度要不断加大。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与建设,反复要求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这项工作,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数量,一个是提质量。

在保数量方面,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以补定占”,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占优补优”。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确保耕地用足用好。

在提质量方面,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对此,中央下了很大决心,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早日实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个目标,要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中央投入标准要提高,各地也要积极争取提高省级投入标准,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如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陈邦勋介绍,将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推动食物供给加快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在工作推进中,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全方位拓展食物来源。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向森林要食物,积极发展木本粮油,开发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科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拓展深远海养殖,加快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转型发展。同时,引导各地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挖掘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各地认真落实大食物观,开发食物资源取得积极成效,过去的山珍海味现在都成了平常食品。

提高食物生产效率。主要是提高设施种养水平。设施农业占地少、产量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现实途径。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和配套专项方案,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下一步,将加快推广植物工厂、工厂化集约养殖等新型种养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推广与大食物开发相适应的新品种,加快薄弱环节机具研制,集成推广一批适宜技术,为大食物开发提供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推进乡村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陈邦勋表示,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乡村面貌明显改观,但与农民的期盼还有差距。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将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求,重点是从农民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入手,谋划推动几件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关键要事,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建设内容上,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在工作抓手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协调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改善水电路气房通信等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公共服务便利度。另一方面,牵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循序渐进推进农村改厕,成熟一个改一个。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莉华:

抓好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如何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面积单产提升是2023年粮食生产的一大亮点,2024年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任务,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按照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要求,确保播种面积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把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抓重点区域,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油菜四种作物,在抓好已有的100个大豆、200个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的基础上,2024年再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持续深入推进大面积提高单产。

抓示范带动,围绕整建制推进县和重点作物,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服务等活动;扶持培育一批单产提升规模种植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以点带面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抓技术落地,组建专家团队和科技小分队,盯紧春耕春管、“三夏”生产和秋冬种,分环节、分类型开展调研指导;突出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手,制定分作物、分区域培训计划,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抓政策保障,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对单产提升支持力度,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和规模主体提单产行动。将粮油等作物高性能机具优机优补作为长效机制纳入新一轮补贴政策,多渠道争取实施高质量机播等关键环节作业补贴政策,为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大豆油料生产是一项重点工作。刘莉华介绍,2022年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来,大豆油料面积产量连年增加,自给率稳步提升,见到了可考核成效。稳步提升大豆油料产能自给率,是党中央响鼓重槌的硬任务。对标这一要求,扩种大豆油料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2024年大豆油料生产要着力促进产销顺畅衔接,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立足面积稳中有增,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大豆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力争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持续提升国内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刘莉华说。

2024年,关于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有哪些工作安排?“我国地域辽阔,属大陆季风气候,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种养类型多样,导致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基本是年年有灾情、季季灾不断。近几年,我们成功克服了2021年罕见秋汛、2022年夏季南方高温干旱、2023年黄淮‘烂场雨’和东北华北严重洪涝等不利影响,实现了抗灾夺丰收,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刘莉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农业农村部将按照部署要求,落实好“防胜于救”的理念,突出防在救前、“平急两用”,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农业灾害精准预报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完善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有效响应。

强化基础设施和救灾装备建设。一方面,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着力解决北方重灌轻排、南方重排轻灌的短板,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加快储备一批“平急两用”救灾机具,比如履带式拖拉机、移动式烘干机,一旦有灾情,能拉得出、顶得上。

强化科技支撑。筛选推广了一批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高抗多抗的优良品种,也集成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秋粮“一喷多促”等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技术措施。农业农村部正积极推动将这些“吹糠见米”的好技术措施常态化、全覆盖实施。

强化协作机制。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队伍建设,完善救灾组织机制。比如下沉一线机制,部领导包省包片,专家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蹲点指导服务,这几年在推进技术落实和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局级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杨炼: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如何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局级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杨炼表示,2023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地区农民和脱贫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也要清醒认识到,受各种因素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不少。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杨炼介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制定工作指南,明确具体规范和要求,中西部22个省(区、市)和东部的辽宁、山东、福建都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并按年度调整防止返贫监测范围,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入户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及时将有返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并逐户逐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截至目前,超过六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以消除风险。

下一步,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督促指导各地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发挥大数据智能比对、模型分析、预测预警等作用,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及时性、帮扶的有效性。同时,聚焦广大农户住房、饮水、义务教育、产业、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带来的各类风险隐患,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好各类针对性帮扶,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如何持续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杨炼表示,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日子越过越红火,最根本的是要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这也是脱贫群众最关注、最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过渡期以来,我们坚持把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作为重要举措,着力提升脱贫群众技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双手勤劳致富。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550元、同比增长16.9%,2022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42元、同比增长14.3%,预计2023年脱贫人口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杨炼说。

接下来,将持续做好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产业方面,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对帮扶产业的分类指导,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促进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发挥效益。健全并落实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使脱贫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就业方面,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一是稳定外出务工规模。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作用,督促东部省份落实帮扶责任,努力把脱贫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督促中西部地区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劳务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落实好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吸纳就业奖补等各项政策。二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三是聚焦重点地区。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深入开展帮扶协作专项行动,确保重点地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四是提升技能水平。配合人社部门分类搞好培训,提高脱贫人口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帮扶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同时,加大乡村工匠和脱贫地区劳务品牌培育,提升带动就业能力。

分享
新浪微博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1-10 15:12:18 来源: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

审慎稳妥深化农村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新的一年,“三农”工作有何思路?重点工作如何推进?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如既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2023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明确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紧接着举行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接下来,要把2024年“三农”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措施等抓落实、见成效。

2024年“三农”工作布局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和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两大板块工作。工作基调坚持“稳中求进”。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农业生产要稳扎稳打。在高平台上,针对薄弱环节和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施策,稳定农业生产大局。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任务重,难度大,各方面有很多期盼期待,但事情要一步一步做。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抓得住、能见成效、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能看出实质性进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这是对过往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的要求的科学把握。这些年农业农村取得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了强大作用。中央在机构改革中,对农业农村科技管理作出新部署。在实际工作中,农业农村部门将把农业农村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陈邦勋说,一是要优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应用导向,深化改革,强化引导,逐步建立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二是要推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加大力度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确保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要提高技术到位率。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指导服务,加快集成应用节本增效技术,促进良种良法良机等配套,提高资源效率和产出效益。

陈邦勋表示,关于农村改革,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处于深刻转型期,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将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不断推进、久久为功。中央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对做好新一轮农村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审慎稳妥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二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应对“谁来种地”问题。四是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势,提升一家一户的能力水平。

农村改革政策性很强,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容不得方向性错误,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一定要看准了再干,必须守住底线红线,保持历史耐心,做到突破政策法律底线的事不干,违背农民意愿的事不干,与农民争利的事不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2024年,在加强耕地建设与保护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陈邦勋表示,耕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耕地保护建设力度要不断加大。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与建设,反复要求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这项工作,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数量,一个是提质量。

在保数量方面,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以补定占”,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占优补优”。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确保耕地用足用好。

在提质量方面,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对此,中央下了很大决心,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早日实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个目标,要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中央投入标准要提高,各地也要积极争取提高省级投入标准,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如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陈邦勋介绍,将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推动食物供给加快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在工作推进中,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全方位拓展食物来源。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向森林要食物,积极发展木本粮油,开发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科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拓展深远海养殖,加快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转型发展。同时,引导各地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挖掘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各地认真落实大食物观,开发食物资源取得积极成效,过去的山珍海味现在都成了平常食品。

提高食物生产效率。主要是提高设施种养水平。设施农业占地少、产量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现实途径。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和配套专项方案,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下一步,将加快推广植物工厂、工厂化集约养殖等新型种养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推广与大食物开发相适应的新品种,加快薄弱环节机具研制,集成推广一批适宜技术,为大食物开发提供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推进乡村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陈邦勋表示,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乡村面貌明显改观,但与农民的期盼还有差距。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将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求,重点是从农民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入手,谋划推动几件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关键要事,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建设内容上,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在工作抓手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协调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改善水电路气房通信等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公共服务便利度。另一方面,牵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循序渐进推进农村改厕,成熟一个改一个。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莉华:

抓好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如何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面积单产提升是2023年粮食生产的一大亮点,2024年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任务,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按照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要求,确保播种面积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把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抓重点区域,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油菜四种作物,在抓好已有的100个大豆、200个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的基础上,2024年再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持续深入推进大面积提高单产。

抓示范带动,围绕整建制推进县和重点作物,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服务等活动;扶持培育一批单产提升规模种植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以点带面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抓技术落地,组建专家团队和科技小分队,盯紧春耕春管、“三夏”生产和秋冬种,分环节、分类型开展调研指导;突出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手,制定分作物、分区域培训计划,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抓政策保障,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对单产提升支持力度,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和规模主体提单产行动。将粮油等作物高性能机具优机优补作为长效机制纳入新一轮补贴政策,多渠道争取实施高质量机播等关键环节作业补贴政策,为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大豆油料生产是一项重点工作。刘莉华介绍,2022年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来,大豆油料面积产量连年增加,自给率稳步提升,见到了可考核成效。稳步提升大豆油料产能自给率,是党中央响鼓重槌的硬任务。对标这一要求,扩种大豆油料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2024年大豆油料生产要着力促进产销顺畅衔接,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立足面积稳中有增,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大豆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力争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持续提升国内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刘莉华说。

2024年,关于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有哪些工作安排?“我国地域辽阔,属大陆季风气候,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种养类型多样,导致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基本是年年有灾情、季季灾不断。近几年,我们成功克服了2021年罕见秋汛、2022年夏季南方高温干旱、2023年黄淮‘烂场雨’和东北华北严重洪涝等不利影响,实现了抗灾夺丰收,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刘莉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农业农村部将按照部署要求,落实好“防胜于救”的理念,突出防在救前、“平急两用”,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农业灾害精准预报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完善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有效响应。

强化基础设施和救灾装备建设。一方面,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着力解决北方重灌轻排、南方重排轻灌的短板,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加快储备一批“平急两用”救灾机具,比如履带式拖拉机、移动式烘干机,一旦有灾情,能拉得出、顶得上。

强化科技支撑。筛选推广了一批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高抗多抗的优良品种,也集成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秋粮“一喷多促”等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技术措施。农业农村部正积极推动将这些“吹糠见米”的好技术措施常态化、全覆盖实施。

强化协作机制。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队伍建设,完善救灾组织机制。比如下沉一线机制,部领导包省包片,专家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蹲点指导服务,这几年在推进技术落实和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局级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杨炼: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如何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局级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杨炼表示,2023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地区农民和脱贫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也要清醒认识到,受各种因素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不少。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杨炼介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制定工作指南,明确具体规范和要求,中西部22个省(区、市)和东部的辽宁、山东、福建都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并按年度调整防止返贫监测范围,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入户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及时将有返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并逐户逐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截至目前,超过六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以消除风险。

下一步,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督促指导各地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发挥大数据智能比对、模型分析、预测预警等作用,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及时性、帮扶的有效性。同时,聚焦广大农户住房、饮水、义务教育、产业、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带来的各类风险隐患,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好各类针对性帮扶,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如何持续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杨炼表示,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日子越过越红火,最根本的是要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这也是脱贫群众最关注、最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过渡期以来,我们坚持把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作为重要举措,着力提升脱贫群众技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双手勤劳致富。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550元、同比增长16.9%,2022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42元、同比增长14.3%,预计2023年脱贫人口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杨炼说。

接下来,将持续做好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产业方面,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对帮扶产业的分类指导,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促进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发挥效益。健全并落实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使脱贫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就业方面,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一是稳定外出务工规模。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作用,督促东部省份落实帮扶责任,努力把脱贫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督促中西部地区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劳务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落实好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吸纳就业奖补等各项政策。二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三是聚焦重点地区。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深入开展帮扶协作专项行动,确保重点地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四是提升技能水平。配合人社部门分类搞好培训,提高脱贫人口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帮扶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同时,加大乡村工匠和脱贫地区劳务品牌培育,提升带动就业能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