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观察丨心灵石会奔赴“制”高地 武陵深山崛起加工小镇
武陵山腹地,蚕桑之乡黔江明耀一方,其实,这里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也毫不逊色,蚕桑大镇石会镇就因此脱颖而出。

区县观察丨心灵石会奔赴“制”高地 武陵深山崛起加工小镇

来源:华龙网2024-01-12

武陵山腹地,蚕桑之乡黔江明耀一方,其实,这里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也毫不逊色,蚕桑大镇石会镇就因此脱颖而出。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矗立着一栋只有3层楼的建筑,就是这栋不显眼的小楼,却浓缩了产业精华,大到废弃桑枝条的循环利用,小到粮油面条,来自9个村(社)的农产品在这里汇聚,经九村共赋商贸有限公司与山外紧紧相连。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在重庆黔江石会镇,从“一镇三园,心灵石会”出发,巴渝乡村故事在这里生动演绎。

国家生物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国家生物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心灵石会

蚕桑基地长出加工小镇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桑叶茶、羊肚菌、油辣子......特色农产品多达数十种,而在2023年以前,这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屈指可数。

仅用1年多的时间,石会镇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遍地开花,秘诀是什么?这还得从石会镇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说起。

石会镇,黔江有名的蚕桑大镇,背靠武陵仙山,坐拥国家生物蚕桑产业基地,地处这样一片人杰地灵的福地,一群人围绕创建工作开动脑筋。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华龙网 陆丹摄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华龙网 陆丹 摄

“创建重点是什么,特色之路是什么?”黔江区主要领导深入调研,24个项目清单,“一镇三园·心灵石会”的创建思路随之展开。

“一镇,即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三园,即现代畜牧产业园、桑菌生态农业园和珠兰花茶科普示范园。”石会镇有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方案为创建工作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作为蚕桑大镇,首先在支柱产业上做足文章——引进和培育企业,发展蚕桑全产业链。

时间来到2024年,弘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桑枝收购到生产加工,经历9道工序后,废旧桑枝变身营养包,木耳、松茸从菌棒中探出头来,经扶持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当地集食用菌研发、菌包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知名企业。

废弃的桑枝培育食用菌。华龙网 陆丹摄
废弃的桑枝培育食用菌。华龙网 陆丹 摄

“废弃的桑枝不但可以卖钱,菌包培育成型后,村民还可以回购出菇,已经成为循环农业经济的一种新模式。”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石头会镇每年要处理回收超1万吨的废弃桑枝条,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模式,一方面提高了桑枝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增加了蚕业的附加值,延长了蚕桑产业链,实现蚕菌双赢。

外面的加工企业引进来,本地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仅2023年,石会镇引进并培育了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1-9月累计实现销售产值5000余万元,荣获黔江区“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称号。

兴业石会

“三园”托起富民新村

解决了创建重点是什么,特色之路是什么,还要让群众知道石会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要干什么。继续深入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印入眼帘的农特产品越丰富,答案也跃然眼前——兴业富民。

“乡村振兴示范,就是在家乡发展有盼头。”

本土企业深耕食品,负责人蒲克艳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蒲氏传统调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这一年,通过扩能提质,深耕食品初长成,她也从非遗传承人一跃成为公司负责人。

深耕食品产品。华龙网 陆丹 摄
深耕食品产品。华龙网 陆丹 摄

深耕辣椒酱,石会镇人记忆中的美味,从4款基础产品起步,深耕食品因其土法制作,其调味品与市场同类产品拉开差距,一年要卖出100多万瓶辣椒酱。

产品深受市场青睐,企业生产规模却逐渐跟不上市场需求,去年,深耕食品迎来关键成长期。

“想扩大生产规模,设备、场地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比较困难。”正在蒲克艳一筹莫展的时候,石会镇政府送来政策,解了深耕燃眉之急。

走进深耕食品,辣椒混合葱姜蒜的香味钻入鼻腔,引得客人连声赞“真香”,通过提能升级,加工车间能同时容纳40-50人加工,每天可生产上千瓶辣椒酱。

珠兰花茶基地。华龙网 陆丹 摄
珠兰花茶基地。华龙网 陆丹 摄

深耕食品的发展壮大,是石会镇聚焦“一镇三园·心灵石会”主题,做好兴业富民工作的生动实践,像这样的案例在石会镇还有很多。

就在前不久,“三园”中的珠兰花茶科普示范园有了新进展,当地首次集中培育出30万株珠兰花苗,完成珍珠兰茶地方标准制定。以珠兰花茶科普示范园为基础,双绿食品、泳葆农业研发的“珍珠兰·黔龙贡”、“羽人红”等茶叶新品陆续投放市场,实现茶叶产值850万元。

此外,现代畜牧产业园,无抗生猪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年出栏生猪30万头;桑菌生态农业园,在地桑园面积突破7300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000元。

村民坐拥“三园”,对未来生活更有盼头。

和美石会

手工作坊谋展大舞台

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中元村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石会镇“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的印象。

这个曾因乡风文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三批)”荣誉称号的小村庄,如今又将另一大特色搬上台面。由汉珍玉丝加工生产的桑叶面、桑叶茶,是黔江区为数不多的以桑叶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企业,该公司还以此开发了蚕丝系列产品。

走进中元村,华龙网记者发现,除了长在蚕桑产业链上的企业,当地手工作坊随处可见。半个月前,网络主播“渝益农娜娜”来到中元村,面向屏幕讲起中元村滔滔不绝,吸引5万网友关注,这让中元村党支部书记费远忠欣慰不已。

加工分布图。华龙网 陆丹摄
加工分布图。华龙网 陆丹 摄

“这是中元村首次网络直播,我们预想的是,让这些中元特产通过直播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在中元村,家家户户都会一门手艺,有的村民做腌菜远近闻名,有的村民做豆瓣酱香飘万里,基于本村特色,当地号召村民发展属于自己的美食品牌。

“由村集体经济出资,村民出力,只要有意愿参与的都可以加入进来,由我们统一到镇上办理手工作坊许可证等资质。”就这样,整个中元村,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发展培育了13家手工农产品加工作坊,打造出中元村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

腌菜手工作坊。华龙网 陆丹摄
腌菜手工作坊。华龙网 陆丹摄

中元村直播间,设在一个农家乐,放眼望去,水上垂钓、光伏发电、自助烧烤、农家民宿依次而落,村民结伴上山农作,一片和乐融融的场景如一幅美丽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以特色民宿开发为纽带,当地还融合了羽人山等自然资源禀赋,开展户外露营、团建拓展、非遗体验、农事活动等农文旅融合新兴业态,与汉珍玉丝公司合作发展乡村民宿,以“旅游+民宿”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石会镇,像中元村一样,各村依据自身特色围绕“一镇三园”做文章,生动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故事,成为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的重要一页。

记者手记

从蚕桑大镇奔赴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建立在石会镇摸清自己家底,对各种资源做了初步分析的基础之上。

更重要的是当地健全了体制机制,专班落实。为共同推进示范镇建设,黔江区级层面成立了工作指挥部和7个工作组,调度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了指挥部牵头抓总,石会镇和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从“一镇三园·心灵石会”创建主题来看,“三园”是石会在过去产业基础上积累发展出来的,并将价值链和产业链建在产业之上,借此,石会镇也把自己的优势说清楚了,也回答了石会镇乡村振兴如何示范的问题。

华龙网记者 陈攀 黄欢

摄影:陆丹 通讯员 田鹏

视频:杨淳淇

分享
新浪微博

区县观察丨心灵石会奔赴“制”高地 武陵深山崛起加工小镇

2024-01-12 07:00:08 来源:

武陵山腹地,蚕桑之乡黔江明耀一方,其实,这里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也毫不逊色,蚕桑大镇石会镇就因此脱颖而出。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矗立着一栋只有3层楼的建筑,就是这栋不显眼的小楼,却浓缩了产业精华,大到废弃桑枝条的循环利用,小到粮油面条,来自9个村(社)的农产品在这里汇聚,经九村共赋商贸有限公司与山外紧紧相连。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在重庆黔江石会镇,从“一镇三园,心灵石会”出发,巴渝乡村故事在这里生动演绎。

国家生物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国家生物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心灵石会

蚕桑基地长出加工小镇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桑叶茶、羊肚菌、油辣子......特色农产品多达数十种,而在2023年以前,这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屈指可数。

仅用1年多的时间,石会镇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遍地开花,秘诀是什么?这还得从石会镇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说起。

石会镇,黔江有名的蚕桑大镇,背靠武陵仙山,坐拥国家生物蚕桑产业基地,地处这样一片人杰地灵的福地,一群人围绕创建工作开动脑筋。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华龙网 陆丹摄
石会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华龙网 陆丹 摄

“创建重点是什么,特色之路是什么?”黔江区主要领导深入调研,24个项目清单,“一镇三园·心灵石会”的创建思路随之展开。

“一镇,即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三园,即现代畜牧产业园、桑菌生态农业园和珠兰花茶科普示范园。”石会镇有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方案为创建工作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作为蚕桑大镇,首先在支柱产业上做足文章——引进和培育企业,发展蚕桑全产业链。

时间来到2024年,弘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桑枝收购到生产加工,经历9道工序后,废旧桑枝变身营养包,木耳、松茸从菌棒中探出头来,经扶持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当地集食用菌研发、菌包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知名企业。

废弃的桑枝培育食用菌。华龙网 陆丹摄
废弃的桑枝培育食用菌。华龙网 陆丹 摄

“废弃的桑枝不但可以卖钱,菌包培育成型后,村民还可以回购出菇,已经成为循环农业经济的一种新模式。”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石头会镇每年要处理回收超1万吨的废弃桑枝条,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模式,一方面提高了桑枝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增加了蚕业的附加值,延长了蚕桑产业链,实现蚕菌双赢。

外面的加工企业引进来,本地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仅2023年,石会镇引进并培育了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1-9月累计实现销售产值5000余万元,荣获黔江区“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称号。

兴业石会

“三园”托起富民新村

解决了创建重点是什么,特色之路是什么,还要让群众知道石会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要干什么。继续深入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印入眼帘的农特产品越丰富,答案也跃然眼前——兴业富民。

“乡村振兴示范,就是在家乡发展有盼头。”

本土企业深耕食品,负责人蒲克艳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蒲氏传统调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这一年,通过扩能提质,深耕食品初长成,她也从非遗传承人一跃成为公司负责人。

深耕食品产品。华龙网 陆丹 摄
深耕食品产品。华龙网 陆丹 摄

深耕辣椒酱,石会镇人记忆中的美味,从4款基础产品起步,深耕食品因其土法制作,其调味品与市场同类产品拉开差距,一年要卖出100多万瓶辣椒酱。

产品深受市场青睐,企业生产规模却逐渐跟不上市场需求,去年,深耕食品迎来关键成长期。

“想扩大生产规模,设备、场地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比较困难。”正在蒲克艳一筹莫展的时候,石会镇政府送来政策,解了深耕燃眉之急。

走进深耕食品,辣椒混合葱姜蒜的香味钻入鼻腔,引得客人连声赞“真香”,通过提能升级,加工车间能同时容纳40-50人加工,每天可生产上千瓶辣椒酱。

珠兰花茶基地。华龙网 陆丹 摄
珠兰花茶基地。华龙网 陆丹 摄

深耕食品的发展壮大,是石会镇聚焦“一镇三园·心灵石会”主题,做好兴业富民工作的生动实践,像这样的案例在石会镇还有很多。

就在前不久,“三园”中的珠兰花茶科普示范园有了新进展,当地首次集中培育出30万株珠兰花苗,完成珍珠兰茶地方标准制定。以珠兰花茶科普示范园为基础,双绿食品、泳葆农业研发的“珍珠兰·黔龙贡”、“羽人红”等茶叶新品陆续投放市场,实现茶叶产值850万元。

此外,现代畜牧产业园,无抗生猪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年出栏生猪30万头;桑菌生态农业园,在地桑园面积突破7300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000元。

村民坐拥“三园”,对未来生活更有盼头。

和美石会

手工作坊谋展大舞台

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中元村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石会镇“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的印象。

这个曾因乡风文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三批)”荣誉称号的小村庄,如今又将另一大特色搬上台面。由汉珍玉丝加工生产的桑叶面、桑叶茶,是黔江区为数不多的以桑叶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企业,该公司还以此开发了蚕丝系列产品。

走进中元村,华龙网记者发现,除了长在蚕桑产业链上的企业,当地手工作坊随处可见。半个月前,网络主播“渝益农娜娜”来到中元村,面向屏幕讲起中元村滔滔不绝,吸引5万网友关注,这让中元村党支部书记费远忠欣慰不已。

加工分布图。华龙网 陆丹摄
加工分布图。华龙网 陆丹 摄

“这是中元村首次网络直播,我们预想的是,让这些中元特产通过直播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在中元村,家家户户都会一门手艺,有的村民做腌菜远近闻名,有的村民做豆瓣酱香飘万里,基于本村特色,当地号召村民发展属于自己的美食品牌。

“由村集体经济出资,村民出力,只要有意愿参与的都可以加入进来,由我们统一到镇上办理手工作坊许可证等资质。”就这样,整个中元村,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发展培育了13家手工农产品加工作坊,打造出中元村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

腌菜手工作坊。华龙网 陆丹摄
腌菜手工作坊。华龙网 陆丹摄

中元村直播间,设在一个农家乐,放眼望去,水上垂钓、光伏发电、自助烧烤、农家民宿依次而落,村民结伴上山农作,一片和乐融融的场景如一幅美丽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以特色民宿开发为纽带,当地还融合了羽人山等自然资源禀赋,开展户外露营、团建拓展、非遗体验、农事活动等农文旅融合新兴业态,与汉珍玉丝公司合作发展乡村民宿,以“旅游+民宿”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石会镇,像中元村一样,各村依据自身特色围绕“一镇三园”做文章,生动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故事,成为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的重要一页。

记者手记

从蚕桑大镇奔赴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建立在石会镇摸清自己家底,对各种资源做了初步分析的基础之上。

更重要的是当地健全了体制机制,专班落实。为共同推进示范镇建设,黔江区级层面成立了工作指挥部和7个工作组,调度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了指挥部牵头抓总,石会镇和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从“一镇三园·心灵石会”创建主题来看,“三园”是石会在过去产业基础上积累发展出来的,并将价值链和产业链建在产业之上,借此,石会镇也把自己的优势说清楚了,也回答了石会镇乡村振兴如何示范的问题。

华龙网记者 陈攀 黄欢

摄影:陆丹 通讯员 田鹏

视频:杨淳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