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因女儿不能在身边照顾,家住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的张晓渝老人一直想找一家养老院养老。但找了一圈之后,她打消了这一念头。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4-01-12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1

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们为菜品和味道点赞。(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2

重庆高新区香炉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护工正在引导老人做康复活动。(资料图片)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因女儿不能在身边照顾,家住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的张晓渝老人一直想找一家养老院养老。但找了一圈之后,她打消了这一念头。

“好的养老院一个月要七八千,便宜的也要两三千,而且还要排队。我一个月退休金只有2000多,住不起呀!”张晓渝的感慨道出了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心声。目前,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712.11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588.16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群体。

去年重阳节前夕,重庆日报对7000余位老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老人占比30%。

低收入人群如何养老,我们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这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入住养老院成了部分老人的奢望

最近,在巴南区一养老院养老的李文慧老人的女儿找到院方,坚决要求“退房”。

李文慧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考虑到女儿要带孙子负担重,便和老邻居邀约,一起住进了养老院,每月费用2400多元。但仅住了一个多月,李文慧就后悔了。原因很简单,养老院环境不好,没有活动空间。

记者打探后发现,这个养老院位于一个老旧小区,有三层楼,底层是公共活动区域,二楼三楼则是老人房间,分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李文慧住的是三人间。每层楼护理人员有3名,主要照护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由于人手紧,为了保障安全,大门一般情况下都锁着,底层公共活动区域也几乎看不到老人。

“我对面房间住的两位瘫痪老人,异味时不时飘过来,越住越感觉像在受罪!”为此,李文慧老人与女儿商量后决定退房,继续回女儿家养老。

能不能换个好点的养老院?李文慧说,再好一点的就要三四千了,退休金就不够了,总要留点看病吃药的钱吧。

记者在渝中区张家花园等社区做过随机调查,发现住在这里的老人大多都选择居家养老,不是周边没有养老院,而是收入不够,住不进去。

城里低收入老人情况如此,农村老人又该如何呢?

“我们农村都是在儿女家养老,子女多的就轮流着住。”石柱县西沱镇的彭会淑婆婆今年71岁,每月退休金只有1300多元。在她看来,以她的退休金,连最便宜的养老院都住不起,跟着儿子生活,就是最适合的养老选择。

记者走访了几家农村敬老院发现,这些地方收费普遍都在每月1000—1500元之间,如果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收费则在2000元以上。

多种模式满足低收入老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那么,那些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老人是不是就不能享受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了呢?记者打探发现,并非如此。

“味道好,菜品多,价格对我们老年人还有特别优惠!”上个月,綦江区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的老年食堂正式营业,老人们赞不绝口。

72岁的张爷爷是通惠街道的居民,每月有2100多元退休金。“我在食堂吃豆花饭只要4块,打个一荤两素也就6块钱。”张爷爷说,他和女儿同住,但中午饭得自己解决。有了这个社区食堂,吃饭的难题就解决了。“二荤二素原价12元,老年价8元;三荤三素原价16元,老年价12元。这些是对我们老年人实实在在的关照。”截至去年10月,全市已建成助餐点1556个,累计开展助餐服务近200万人次。

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白鹤社区76岁的文忠林也是居家养老,他双目失明,常年卧病在床。他的女儿文利因身体原因没有工作,在家照顾父亲,一家人靠老人的退休金和文利拾废品维持生活。

“谢谢他们又来看我。”2023年12月9日,记者来到文忠林老人家时,社区工作人员刚刚离开。原来,文忠林老人是九龙坡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工作的受助对象,九龙坡区民政局为他免费安装了护理床、紧急呼叫铃、生命监测仪器,并为他的房子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不仅如此,对文忠林这类老人,石桥铺街道还建立了“1+N”结对陪伴服务机制,社区人员会定期上门走访,开展陪伴关怀服务。据悉,目前全市已有家庭养老床位3500余张,预计2025年达到5000张。

71岁的罗永金是武隆区火炉镇向前村的低保人员,因脑梗常年瘫痪在床。前不久,他被子女送到武隆区隆康医养中心。在这里,罗永金不需要自己花钱,就可以得到24小时全方位照护。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女儿罗娅琼感叹地说,她在涪陵上班,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娃娃要照顾,不能时刻陪在父亲身边。当她得知武隆区政府正在推行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工作改革后,立马报了名。如今,不花一分钱,父亲就可以在医养中心得到照护,给她减轻了许多压力。

武隆是全市首个推行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工作改革的区县。下一步,全市将全面推行低保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支持政策。

创新社会养老保险协助制度让养老服务均衡可及

全市低收入老年群体庞大,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养老服务,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首先是财政压力。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长期关注低收入人群养老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彭静提交了一件提案,主题就是“促进社区与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加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提升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彭静认为,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问题却是一个难点。她建议,推出社会养老保险协助制度,鼓励社会组织、慈善基金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资金和服务援助,由低收入群体所在社区进行统一保管和支出。

同时,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此外,政府还要加大“社区智慧养老”项目的投入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包括建设更多老年人社区和日间照料中心,增加家庭护理人员和护理设施,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养老问题,市社科院专家建议:一是健全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制度,做好兜底工作,按照困难程度不同,对特困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给予分类保障和救助,切实保障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二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完善津补贴等措施,将空巢、留守、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纳入农村养老服务重点保障对象,以农村敬老院为基础,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挥机构养老的补充作用。三是将“回村养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民工回流,鼓励部分城市老人在当地农村长期居住养老,发挥有条件的城市退休老人余热,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总的说来,就是借助乡村振兴,打造出乡村养老“银发经济圈”。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宝认为,面向低收入老人,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当前,我市已将低收入老人列为养老服务的优先保障对象,在助餐、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便利,同时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面,为低收入老人提供高品质、便捷式、普惠性、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杨宝说,未来,我市仍需继续围绕低收入老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的均衡可及,做到实实在在地惠民有感。

他建议,一是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化”运营,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低收入老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二是推进城乡养老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低收入老人基本养老需求“有需必应”;三是加快推动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实施助力低收入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政策举措,提高养老服务便利共享程度;四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引导养老服务机构持续提升面向低收入老人的服务质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 黄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2024-01-12 06:31:49 来源: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1

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们为菜品和味道点赞。(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2

重庆高新区香炉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护工正在引导老人做康复活动。(资料图片)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因女儿不能在身边照顾,家住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的张晓渝老人一直想找一家养老院养老。但找了一圈之后,她打消了这一念头。

“好的养老院一个月要七八千,便宜的也要两三千,而且还要排队。我一个月退休金只有2000多,住不起呀!”张晓渝的感慨道出了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心声。目前,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712.11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588.16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群体。

去年重阳节前夕,重庆日报对7000余位老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老人占比30%。

低收入人群如何养老,我们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这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入住养老院成了部分老人的奢望

最近,在巴南区一养老院养老的李文慧老人的女儿找到院方,坚决要求“退房”。

李文慧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考虑到女儿要带孙子负担重,便和老邻居邀约,一起住进了养老院,每月费用2400多元。但仅住了一个多月,李文慧就后悔了。原因很简单,养老院环境不好,没有活动空间。

记者打探后发现,这个养老院位于一个老旧小区,有三层楼,底层是公共活动区域,二楼三楼则是老人房间,分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李文慧住的是三人间。每层楼护理人员有3名,主要照护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由于人手紧,为了保障安全,大门一般情况下都锁着,底层公共活动区域也几乎看不到老人。

“我对面房间住的两位瘫痪老人,异味时不时飘过来,越住越感觉像在受罪!”为此,李文慧老人与女儿商量后决定退房,继续回女儿家养老。

能不能换个好点的养老院?李文慧说,再好一点的就要三四千了,退休金就不够了,总要留点看病吃药的钱吧。

记者在渝中区张家花园等社区做过随机调查,发现住在这里的老人大多都选择居家养老,不是周边没有养老院,而是收入不够,住不进去。

城里低收入老人情况如此,农村老人又该如何呢?

“我们农村都是在儿女家养老,子女多的就轮流着住。”石柱县西沱镇的彭会淑婆婆今年71岁,每月退休金只有1300多元。在她看来,以她的退休金,连最便宜的养老院都住不起,跟着儿子生活,就是最适合的养老选择。

记者走访了几家农村敬老院发现,这些地方收费普遍都在每月1000—1500元之间,如果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收费则在2000元以上。

多种模式满足低收入老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那么,那些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老人是不是就不能享受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了呢?记者打探发现,并非如此。

“味道好,菜品多,价格对我们老年人还有特别优惠!”上个月,綦江区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的老年食堂正式营业,老人们赞不绝口。

72岁的张爷爷是通惠街道的居民,每月有2100多元退休金。“我在食堂吃豆花饭只要4块,打个一荤两素也就6块钱。”张爷爷说,他和女儿同住,但中午饭得自己解决。有了这个社区食堂,吃饭的难题就解决了。“二荤二素原价12元,老年价8元;三荤三素原价16元,老年价12元。这些是对我们老年人实实在在的关照。”截至去年10月,全市已建成助餐点1556个,累计开展助餐服务近200万人次。

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白鹤社区76岁的文忠林也是居家养老,他双目失明,常年卧病在床。他的女儿文利因身体原因没有工作,在家照顾父亲,一家人靠老人的退休金和文利拾废品维持生活。

“谢谢他们又来看我。”2023年12月9日,记者来到文忠林老人家时,社区工作人员刚刚离开。原来,文忠林老人是九龙坡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工作的受助对象,九龙坡区民政局为他免费安装了护理床、紧急呼叫铃、生命监测仪器,并为他的房子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不仅如此,对文忠林这类老人,石桥铺街道还建立了“1+N”结对陪伴服务机制,社区人员会定期上门走访,开展陪伴关怀服务。据悉,目前全市已有家庭养老床位3500余张,预计2025年达到5000张。

71岁的罗永金是武隆区火炉镇向前村的低保人员,因脑梗常年瘫痪在床。前不久,他被子女送到武隆区隆康医养中心。在这里,罗永金不需要自己花钱,就可以得到24小时全方位照护。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女儿罗娅琼感叹地说,她在涪陵上班,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娃娃要照顾,不能时刻陪在父亲身边。当她得知武隆区政府正在推行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工作改革后,立马报了名。如今,不花一分钱,父亲就可以在医养中心得到照护,给她减轻了许多压力。

武隆是全市首个推行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工作改革的区县。下一步,全市将全面推行低保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支持政策。

创新社会养老保险协助制度让养老服务均衡可及

全市低收入老年群体庞大,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养老服务,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首先是财政压力。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长期关注低收入人群养老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彭静提交了一件提案,主题就是“促进社区与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加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提升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彭静认为,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问题却是一个难点。她建议,推出社会养老保险协助制度,鼓励社会组织、慈善基金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资金和服务援助,由低收入群体所在社区进行统一保管和支出。

同时,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此外,政府还要加大“社区智慧养老”项目的投入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包括建设更多老年人社区和日间照料中心,增加家庭护理人员和护理设施,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养老问题,市社科院专家建议:一是健全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制度,做好兜底工作,按照困难程度不同,对特困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给予分类保障和救助,切实保障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二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完善津补贴等措施,将空巢、留守、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纳入农村养老服务重点保障对象,以农村敬老院为基础,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挥机构养老的补充作用。三是将“回村养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民工回流,鼓励部分城市老人在当地农村长期居住养老,发挥有条件的城市退休老人余热,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总的说来,就是借助乡村振兴,打造出乡村养老“银发经济圈”。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宝认为,面向低收入老人,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当前,我市已将低收入老人列为养老服务的优先保障对象,在助餐、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便利,同时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面,为低收入老人提供高品质、便捷式、普惠性、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杨宝说,未来,我市仍需继续围绕低收入老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的均衡可及,做到实实在在地惠民有感。

他建议,一是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化”运营,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低收入老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二是推进城乡养老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低收入老人基本养老需求“有需必应”;三是加快推动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实施助力低收入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政策举措,提高养老服务便利共享程度;四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引导养老服务机构持续提升面向低收入老人的服务质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 黄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