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为中国新闻事业出谋划策——发出时代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
1月11日,作为中国新闻奖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获奖代表围绕内容生产、技术赋能、传播平台、文化建设等4个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内容生产——
聚焦内容生产 打造精品工程
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专题研讨会,以“坚持内容为本,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主题,邀请了中央、各省(市)新闻单位负责同志、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委、创作团队、获奖代表交流心得、总结经验。
“做记者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初心。”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调查室主任王文志开门见山地表示,记者不能一味地“只种花不栽刺”,不能对问题“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
他表示,记者要真正在“四力”上下足功夫。“我深切感到,精品的调查报道是跑出来的,要深入现场抓‘活鱼’。总是坐在办公室,靠会议、文件、新闻通稿,靠部委‘施舍’一点新闻素材,靠专家、学者‘隔空喊话’,或打打电话、网上剪切拼凑,很难做出有影响力的调查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党委书记肖振生以创作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的故事为切入口,分享了自己对如何讲好百年大党风采故事的感悟。
肖振生表示,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15篇“党代表通道”稿件,总阅读量超550万。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传播,在肖振生看来,就是弱化了那些远离火热生活、不接地气、缺少温度的概念和表态的表达冲动。“代表们讲述的是个人的生活局部原貌,他们何尝不是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不平凡路的伟大故事。而代表们释放出来的很多新闻信息承载着恰当的主题内涵,这大大增加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是报纸的思想导向。”重庆日报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单士兵表示,评论作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要真正体现“四力”,来对用户的及时拦截和舆论引导,也必须不断转换思维,迭代技术。
单士兵介绍,这几年,重庆日报持续不断探索评论业务的转型升级,其中,不断加强媒体融合思维,强化“走转改”推动评论员成为评论记者,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对评论产品进行全体系改造升级,成为探索的重要追求。在此过程中,重庆日报有多篇文章也得到人民日报等央媒的转载。而以大评论的方式进行跨文体写作,就是其中一种重要创新模式。
评论写作,永远在路上。单士兵说:“从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到见人见物的故事细节,重庆日报都努力做到既有严谨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感人至深的细腻表达,努力让评论实现与读者共鸣与共情。”
技术赋能——
以“数字”为笔 书写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协办的专题研讨会,以“数字赋能 守正创新”为主题,邀请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新闻从业者交流总结数字赋能新闻传播规律,共同推进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总编室视觉产品室副主任姚竣译带来了党的二十大特别策划创意微政论片《真理之光》,他向大家分享了主创团队以“光”为核心意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的可视化阐释的创作心得。他表示,抽象思想具象化,艺术呈现是融媒创新的点睛之笔,主创团队选择“光”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片,以光比喻思想。通过对光线的创造性运用,让受众直接“目击”了思想的磅礴伟力。这是新华社以微视频形式宣传阐释党的理论的一次新尝试,从主题创意、文本架构到视觉呈现,都具有创新意义。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杜术林以两江新区打造“三智”融合传播体系为切口,向大家讲述了两江新区全面优化融合传播生产关系,以数字化变革提升融合传播生产力,以及智库式生产内容和产品中面临的“痛点”和对应破题办法。他坦言,当前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进程中,两江新区对数字赋能传播体系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与在场的专家学者更多交流学习,更好抓住数字化变革机遇。
传播平台——
拥抱AI 用好流量 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平台
“社交属性是微信平台的重要特点,媒体朋友们想要获得更高的流量,也可以尝试用社交的生态带动内容二次传播。”由华龙网集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协办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新型主流传播平台”专题研讨会上,腾讯公司文化与内容事业部总监顾金蓉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新型主流传播平台”主题,向在场的媒体记者发出了“拥抱流量”的邀请。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今报总编辑谌贻照以“转型没有止境,唯有奋‘融’争先”为题,讲述了自己挺进全媒体阵地和直播带货新天地的心得,他认为新时代主流媒体不谈转型,就只能谈生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以创作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为切口,分享了自己对精心制作、精湛制作、精准传播的新闻传播“三步走”战略的感悟。他特别指出,主流媒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地落实,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否则都只会是自描自画、自聊自唱,永远不会有出息。
四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杜蔚和大家交流分享了《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的创作心得。他表示,该新闻能引发读者共鸣、形成影响,既离不开新闻拥有的价值元素,也得益于每日经济新闻强大的新媒体矩阵传播。在他看来,面对颠覆性的科技浪潮,媒体人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手段赋能内容生产,同时也要做有担当、有本领、有情怀的新时代新闻从业者,传播主流价值观,提升传播效能,成为有影响力、公信力的智媒体。
文化建设——
共赴文化之约 共享传播之美
当代党员杂志社协办的专题研讨会以“‘渝’您相遇 凝心铸魂 共赴文化之约 共享传播之美”为主题,来自重庆市内外的40余家记协及媒体单位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围绕如何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守好新闻主责主业、深耕传媒领域的“定盘星”,深入探寻了在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中持续壮大主流文化的方法和路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学习时报社原社长许宝健的发言围绕“提问”展开,强调新闻宣传特别是理论宣传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研究阐释问题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邢宇皓的发言由作品《神山村三日》引出,他以“探访山乡巨变 感悟血肉深情”为主题,分享了在这一作品调研采访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在分享中谈道,一篇“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报道需要一个凸显主旨、贯穿全文的具体意象,好的结构是新闻报道吸引读者的一大关键等观点,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普遍共鸣。
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殷俊以“加快构建文化传播的中国话语体系”为题作了交流分享。他表示,要从伟大旗帜、价值引领、文化根基、战略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六个维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耕内容,抓实文化精品传播,建设中国式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