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赛迪益农以系统解决方案助推重庆市和美乡村建设
1月5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梁平区召开。会议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的乡村篇章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庆篇章。
中冶赛迪集团旗下重庆赛迪益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冶赛迪益农”)坚持“让乡村生活更美好,让农产品产消更轻松”理念,在重庆市30多个区县打造了一批和美乡村。中冶赛迪益农发挥高端咨询引领、多专业协同、资源整合优势,聚集乡村产业、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以乡村振兴系统解决方案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服务便捷、人才聚集、文化兴盛、治理高效的和美乡村。
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特色产业质效
针对乡村规划难落地、乡村建设资金短缺、乡村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冶赛迪益农深入研究乡村经济发展模型,因地制宜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帮助长寿、潼南、渝北、酉阳等多个区县项目精准定位,在长寿、潼南落地实践乡村振兴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在长寿秀才湾项目中,打造了农产、旅游、餐饮、科教等多样化业态,集耕读文化研学、传统工艺体验、柑橘柠檬采摘、特色乡食品尝、本土民宿体验、农业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于一体,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手艺人回乡卖特产、办民宿、开饭店等,高峰时期当地日均游客量达4000余人,五一节等节假日接待量数以万计。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长寿秀才湾
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助力乡村振兴,立足乡村振兴系统解决方案,以“1+1+X+Y”融合发展理念,链接乡村振兴上下游产业全链条,成立中冶赛迪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整合农业、文化、旅游、康养、数字乡村等领域的科研院所、投资运营企业2000余家,围绕“高端咨询+招商运营+资金申报”三轮驱动,协助潼南、巫溪、长寿、璧山、渝北、巫山等区县政府招商引资。
2023年9月中冶赛迪益农携产业联盟助推渝北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农业产业运营,通过自主开发的“益农源选”平台,持续开展农产品消费帮扶工作,消费帮扶金额逾3000万,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持续发展;正在搭建“中国土特产产业数字服务平台”,推进构建集种植、加工、储运、品牌、消费、服务为一体的土特产全产业链集群。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中冶赛迪益农将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作为重点业务,围绕当代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生态绿色村镇等开展研究,结合项目实践经验,编制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导则》和《绿色村镇建设技术指南》标准,并在重庆市长寿、北碚、石柱、酉阳等区县实践应用。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保护和综合治理,在重庆江北区五宝国土绿化行动中,依托本土农田水林资源,应用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人工促进森林更新,帮助当地新增国土绿化面积约1万亩,实现彩叶、观花的优良生态阔叶树种以及乡土经济树种为主的林相改造,兼顾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
践行“双碳”战略,开展低碳村庄技术体系研究,2021年受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委托,以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在北碚缙云山承建了重庆首个零碳建筑-北碚缙云零碳小屋。以“三可、三零”为建设原则(“三可”,即可零碳、可感受、可展示;“三零”,即零能耗、零废水、零废弃物),采用“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的多元互补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智能光导纤维照明、热致调光玻璃、气凝胶保温、聚氨酯节能被动门窗、雨水回收等多项科技材料技术产品,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效改善区域环境,引领低碳经济发展。
北碚缙云零碳小屋
以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设水美乡村,在梁平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中,践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美乡村技术体系,以镇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探索“治水+治岸+治污”的生态治水模式、“治水+营境+景观”的景观治水模式,把握乡村文化、自然生态、河道经济三大主要方向,修复河道岸线,建立“河道+村庄”交通骨架,完善岸线配套系统,营造生态栖息地,提升以河道两侧为辐射面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构建原乡活力水岸,形成以河道升级驱动乡村振兴的经济模型,带动村域、镇域的发展,打造梁平乡村河道的新名片。
梁平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龙溪河治理后效果
建设宜居生活空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中冶赛迪益农发挥在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专业技术能力和多年项目实践经验,积极协助各区县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在2023年“巴山蜀水·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大赛中,获得2项设计奖;在2023年5月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公布的《2023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中,参与了10余个区县多个和美乡村的建设工作,如丰都县包鸾镇包鸾村、云阳县人和街道晒经村、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等。
丰都县包鸾镇包鸾村、龙井社区、花地堡村、飞仙洞村。2023年,中冶赛迪益农驻村参与丰都县包鸾镇3村1社区共计1800户的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以“一村一品”为总体设计思路,采用以工代赈、村民自建的方式,以设计师驻场设计,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调动村民积极性,以新乡愁主义为理念,汲取地方乡愁、乡味、乡韵,从基础设施、精神文明、乡村治理三方面着手,系统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023年4月丰都包鸾镇示范院落“春分小院”建成,中冶赛迪益农驻村设计师们在小院对村民代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宣讲和推广。
云阳县人和街道晒经村、巴阳镇巴阳村。2022年9月,中冶赛迪益农承担了云阳“五指印江”田园综合体设计任务,其中人和街道晒经村桃源人家农旅融合项目于2023年11月顺利完工;项目坚持“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当地产业与自然优势,全力打造三峡库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渝地区城乡融合驱动乡村振兴样板。在云阳巴阳镇云崖宿集项目中,借助长江上游的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巴阳的乡间景色与自然景色,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俯瞰江水浩浩汤汤,远眺青山郁郁葱葱,走出一条与城市不同的绿色文旅发展道路。
人和街道晒经村桃源人家农旅融合项目
重塑乡村“神”和“魂”,传承活化乡土文化
中冶赛迪益农深入开展了乡土材料数据库、56个民族民俗建筑、古镇古村落保护等课题研究,提出新乡愁主义理念,对乡土材料收集和研究,形成了乡土材料选用图集;开展56个民族建筑数字化技术研究,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让古老的民族建筑技艺得以传承,推进民族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同时,推进基于以古镇古村为文化消费内核的“一二三”产融合,激活古镇古村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传承保护、活化运营、致富增收,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找回各地乡村的“神”和“魂”。
参加2022年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创新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武隆后坪乡天池苗王寨,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群之一,也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中冶赛迪益农通过以苗医药文化复兴,苗寨风情旅游、康养产业链再造,导入民族文化型乡村振兴系统化解决方案,建设了民宿度假、苗医苗药体验、特色美食加工、民俗文化体验和田园山野游憩五大区域。以“村民+村集体+旅游公司”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统一运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2021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脱贫攻坚考察点。
武隆后坪乡天池苗王寨
酉阳县两罾乡内口村楠木湾,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55%以上,是以千年金丝楠木为代表的原生态村落,曾荣获“中国千年金丝楠木第一村”等称号。2022年,中冶赛迪承担了酉阳两罾乡楠木湾产业规划及研学中心设计项目,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遵循当地传统自然村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为集亲子研学、古耕农趣,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2023年12月,中冶赛迪益农又承担了楠木湾美丽乡村旅游区原寨改造项目,对楠木湾原寨民居进行改造提升,利用本土木材石材保留古寨原本韵味,传承乡村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延续内口村楠木湾传统村落文化。
“酉阳县楠木湾研学主题民宿”获得“巴山蜀水·美丽乡村”民宿设计大赛二等奖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冶赛迪益农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汇聚乡村数据资源,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及和美乡村典型应用场景,目前已形成乡村综合管理平台、生态资源综合管理平台、智慧乡村旅游管理平台、农业产业互联网等系列数字化产品。
其中,数字乡村综合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数字乡村一张图、乡村产业经济、乡村数字治理、三农信息服务四大功能,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乡村管理可视化,产业发展数字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信息服务便捷化,在大足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项目、潼南农科城项目中应用。
大足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项目
围绕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智联平台、智慧设施农业等重点课题,开展了茶叶大数据、智慧农业生产服务关键技术等5项重庆市级重点科研项目;探索丘陵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抓住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契机,在重庆中心城区构建数字农业创新高地;针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打造智慧农业典型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手段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开展重庆市级科研项目茶叶大数据,开发茶叶智慧管控平台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中,中冶赛迪益农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以系统解决方案助推重庆市和美乡村建设。
文图/中冶赛迪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