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深化诚信体系建设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坚持以诚信促德治,依托覆盖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警示、引导、激励、约束作用,将诚实守信的道德自觉创造性转化为尊法重信、解纷止争的行为自觉,打造了“信易调·威和解”纠纷化解品牌,有力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

山东威海:深化诚信体系建设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来源:法治网2024-01-24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坚持以诚信促德治,依托覆盖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警示、引导、激励、约束作用,将诚实守信的道德自觉创造性转化为尊法重信、解纷止争的行为自觉,打造了“信易调·威和解”纠纷化解品牌,有力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

一是变无形为有形,“信用+应用”源头预防社会面矛盾纠纷

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威海市把信用管理应用到生产生活、政务服务、执法司法等各领域,使诚信从无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处处能看到的有形力量。

以个人诚信强自律。在全省率先推出个人“海贝分”,涵盖556个正面指标和1492个负面指标,并与村规民约、“红灰榜”等结合,促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效破解了“靠法律惩戒代价高、靠道德约束力度弱”难题。

以司法诚信促公正。持续狠抓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公检法机关依法受理的案件,除有法定正当理由延期外全部按期办结,办案效率方面的投诉下降48%。注重诉讼诚信建设,2020年以来依法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56起。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机制,创新推行“两见面、双签字”制度,即政法干警在固定诉求、答复反馈“两个环节”与信访人100%见面交流,对每项诉求、每条答复意见工作人员和信访人员“双方”100%共同签字确认,有力促进了息诉罢访。

以政务诚信赢公信。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对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作出公开承诺,年中组织评议问效,年底对账考核评价,示范带动作用显著。为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建立信用档案,作为干部使用、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2020年以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被纠错率明显下降。

二是变被动为主动,“信用+评价”超前化解重点领域矛盾纠纷

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有效防范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激化外溢。推动解决物业纠纷。创设物业公司“诚信指数”,建立社区、业委会、业主三方评价机制,获评星级物业可优先参与红色物业评选奖励等,全市物业满意度达到90.5%,12345热线物业投诉率下降到0.4%。

推动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引导企业开展信用承诺,根据内部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工资支付和社保费缴纳等指标,对企业实行等级分类、评价跟踪、等级升降动态管理,及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推动解决涉企经济纠纷。首创“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体系,将信用评价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差异化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失信纠纷。

成立山东省首家企业信用纠纷调解委员会,选聘信用管理师、律师、企业家等组成调解团队,灵活快捷处置涉企合同、债务、知识产权等纠纷,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市推开,2022年全市进入诉讼程序的此类案件比2019年减少23.5%。

三是变信访为信任,“信用+调解”妥善处理基层矛盾纠纷

针对部分矛盾纠纷调解难、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等问题,全市各级均成立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信调委”),创新“信用+调解”三步工作法,大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

信用警示。当事人申请调解时,由公证员见证签订信用承诺书,对提供虚假情况的视情进行信用扣分或降级;对失信又不愿参加调解的上门沟通,发放《失信风险负面清单》,教育引导其进行调解、解决问题;若当事人多次不履行调解协议,将向其发出《守信履约警示函》,绝大部分当事人收到警示后会主动按约履行。

失信惩戒。县、镇两级信调委对明显失信拒不解决问题或经调解后不履行协议的,及时上报县级信用中心依法依规公示,联合有关部门限制评先评优等。建立信用中心和信调委与法院执行信息共享、工作对接机制,对自动履行法定义务的给予信用加分,对拒不履行的进行信用联合惩戒,对积极配合执行的被惩戒当事人给予信用修复机会。

依法处置。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录入“山东智慧调解”系统;对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渠道依法解决问题;对调解成功且已司法确认案件当事人不履行义务的,协助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录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库;涉嫌违法违纪的,及时推送纪检监察等部门调查处理,形成闭环链条。

2020年以来,通过“信用+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推动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实现“三连降”。

(陈蓉 元瑞泉)

分享
新浪微博

山东威海:深化诚信体系建设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2024-01-24 17:10:28 来源: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坚持以诚信促德治,依托覆盖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警示、引导、激励、约束作用,将诚实守信的道德自觉创造性转化为尊法重信、解纷止争的行为自觉,打造了“信易调·威和解”纠纷化解品牌,有力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

一是变无形为有形,“信用+应用”源头预防社会面矛盾纠纷

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威海市把信用管理应用到生产生活、政务服务、执法司法等各领域,使诚信从无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处处能看到的有形力量。

以个人诚信强自律。在全省率先推出个人“海贝分”,涵盖556个正面指标和1492个负面指标,并与村规民约、“红灰榜”等结合,促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效破解了“靠法律惩戒代价高、靠道德约束力度弱”难题。

以司法诚信促公正。持续狠抓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公检法机关依法受理的案件,除有法定正当理由延期外全部按期办结,办案效率方面的投诉下降48%。注重诉讼诚信建设,2020年以来依法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56起。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机制,创新推行“两见面、双签字”制度,即政法干警在固定诉求、答复反馈“两个环节”与信访人100%见面交流,对每项诉求、每条答复意见工作人员和信访人员“双方”100%共同签字确认,有力促进了息诉罢访。

以政务诚信赢公信。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对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作出公开承诺,年中组织评议问效,年底对账考核评价,示范带动作用显著。为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建立信用档案,作为干部使用、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2020年以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被纠错率明显下降。

二是变被动为主动,“信用+评价”超前化解重点领域矛盾纠纷

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有效防范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激化外溢。推动解决物业纠纷。创设物业公司“诚信指数”,建立社区、业委会、业主三方评价机制,获评星级物业可优先参与红色物业评选奖励等,全市物业满意度达到90.5%,12345热线物业投诉率下降到0.4%。

推动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引导企业开展信用承诺,根据内部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工资支付和社保费缴纳等指标,对企业实行等级分类、评价跟踪、等级升降动态管理,及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推动解决涉企经济纠纷。首创“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体系,将信用评价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差异化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失信纠纷。

成立山东省首家企业信用纠纷调解委员会,选聘信用管理师、律师、企业家等组成调解团队,灵活快捷处置涉企合同、债务、知识产权等纠纷,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市推开,2022年全市进入诉讼程序的此类案件比2019年减少23.5%。

三是变信访为信任,“信用+调解”妥善处理基层矛盾纠纷

针对部分矛盾纠纷调解难、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等问题,全市各级均成立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信调委”),创新“信用+调解”三步工作法,大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

信用警示。当事人申请调解时,由公证员见证签订信用承诺书,对提供虚假情况的视情进行信用扣分或降级;对失信又不愿参加调解的上门沟通,发放《失信风险负面清单》,教育引导其进行调解、解决问题;若当事人多次不履行调解协议,将向其发出《守信履约警示函》,绝大部分当事人收到警示后会主动按约履行。

失信惩戒。县、镇两级信调委对明显失信拒不解决问题或经调解后不履行协议的,及时上报县级信用中心依法依规公示,联合有关部门限制评先评优等。建立信用中心和信调委与法院执行信息共享、工作对接机制,对自动履行法定义务的给予信用加分,对拒不履行的进行信用联合惩戒,对积极配合执行的被惩戒当事人给予信用修复机会。

依法处置。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录入“山东智慧调解”系统;对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渠道依法解决问题;对调解成功且已司法确认案件当事人不履行义务的,协助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录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库;涉嫌违法违纪的,及时推送纪检监察等部门调查处理,形成闭环链条。

2020年以来,通过“信用+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推动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实现“三连降”。

(陈蓉 元瑞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