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监察建议书推动一轮“刮骨”整改
铜梁区修订完善87份文件,33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周尤
1月12日,铜梁区土桥镇石庄村,村民在村务公开栏前查看相关信息。
1月12日,铜梁区土桥镇石庄村,人畜饮水工程竣工后,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1月12日,铜梁区土桥镇石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山林坡地种上桃树。本组图片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名词解释>>>
监察建议书
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可以依法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监察建议书,大都针对日常监督和调查中发现的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有偏差、日常管理不严格不到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认真履行职责等问题。
当铜梁区土桥镇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青万被留置的消息发布到石庄村村民微信群里时,原本平静的群瞬间热闹起来,短短几分钟,群聊消息就达到了“99+”条,“鞭炮”刷屏。
微信群的反应,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村民们对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不懈整治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决心的认可,以及他们在正风肃纪反腐中不断增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年多前,铜梁区纪委监委对唐青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成为该区第一例村干部被留置案。这个大钱小钱都不放过,把权力当“生意”经营的村支书最终走到了末路。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村干部党纪国法观念不强,制度执行不严、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铜梁区纪委监委向土桥镇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指导土桥镇党委深入开展“以案四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此后,一轮由监察建议书推动的“刮骨”整改席卷整个铜梁。
如今,整改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进铜梁,实地感受由监察建议书带来的改变。
“苍蝇”虽小,危害不小
把“自留地”当“生意场”的村支书
揭开唐青万违纪违法面纱的,是一封十多人联名签字的举报信。
“举报人都是石庄村的村民,大家是实名举报,信中列举了唐青万套取国家资金等具体的违纪违法行为。”铜梁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回忆,一年多前,这封举报信引起了区纪委监委的高度重视。
唐青万虽然是一名基层干部,但“苍蝇”虽小,危害不小;“蝇贪”成群,其害如“虎”。鉴于此,铜梁区纪委监委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了调查。
石庄村地处铜梁区巴岳山地带,交通不便,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办案人员介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村民监督意识普遍较弱,唐青万就成了“一言九鼎”的“唐书记”,因此他便肆无忌惮地把“自留地”当成了“生意场”。
“唐青万是‘雁过拔毛’的典型。”据办案人员介绍,唐青万将自己经手的费用情况按照真实支出、实际报销建立两套台账。比如一盒笔花费20元,入账40元;一套鼠标键盘用了90元,入账240元……每笔入账发票都有几十到几千不等的差距。
随着村里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更多权力衍生的利益也随之而来。
2018年10月,石庄村五组孙家垭口发生滑坡,原区国土房管局和区财政局认定属于地质灾害,责成土桥镇政府负责排危治理工作,经土桥镇党委会研究决定由石庄村村委会具体实施。
“肥水不流外人田,交给其他人来做,钱就被外人赚走了。”经过一番思考和策划,唐青万私下伙同石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光海(另案处理),决定自行组织挖机和铲车对村地灾治理项目进行施工。
“他只在会上提过孙家坡垭口滑坡需治理,钱由政府出。会议记录上提到的询价这些内容,都是他编好后拿给我抄的。”石庄村一专干向办案人员说。
“为了把预算的工程款报出来,唐青万伪造会议记录、虚增费用,并虚造计时单、费用清单、签证单、验收表等系列资料,伙同张光海共同贪污3万多元。”办案人员表示,连虚造资料产生的40元费用,唐青万也不放过,以照片费用名目进行了报销。
原本是利民惠民的工程款,唐青万却利用职务的便利,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念起了自己的“生意经”。为套取国家资金,唐青万与张光海组成“拍档”,即由唐青万负责出点子并编造资料,张光海具体实施,两人不断故伎重施。
经审查调查,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的公务中,唐青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好处费共计10万余元。通过虚增费用的方式与他人共同非法占有公共资金23万余元,唐青万个人分得10.6万元,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犯罪。此外,唐青万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行为。2022年5月,唐青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我利用职权,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捞钱,富了自己、苦了百姓,也负了自己、苦了家人。如今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在忏悔视频中,唐青万痛哭流涕,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
直击“病根”祛除“病灶”
一份监察建议书推动“系统性问题”全面整改
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
唐青万被查处后不到一个月,一份监察建议书就摆在了土桥镇党委书记秦科的桌上。
近3000字的监察建议书,指出了唐青万案件暴露出来的四个问题:一是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村干部相对文化素养不高、学习意识不强、纪法意识淡薄;二是规范基层用权制度不健全,有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或针对性不强,有的规章制度虽然建立,但执行不严,甚至沦为村干部敛财的工具;三是基层监督监管力度不够,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渠道不畅;四是群众监督未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不敢监督,不愿监督。
与此同时,铜梁区纪委监委还实地督促指导土桥镇党委深入开展“以案四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就在唐青万被采取留置措施的消息发布的当天下午,铜梁区纪委就到土桥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对唐青万接受审查调查、全区五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等情况进行通报。
“大家心头蔑(重庆方言,盘算的意思)一下,算一下这个经济账和事业账,像唐青万这样收老板的钱,不仅自己被处理,丢了工作,名声也臭了,到底划不划得着?”
“对已经犯了错的同志来说,回避现实无济于事,自欺欺人更不可取,相信组织,把问题主动向组织讲清楚,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
面对台下70余名镇、村(社区)干部,区纪委领导并没有大讲特讲晦涩的条例法规,而是用最质朴的大白话,敲响了最重的警钟。
警示教育会后,按照区纪委监委安排,土桥镇又通过村支“两委”会议、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村社干部会议、干部大会、党员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层层传达警示教育会议精神。
“唐青万的教训我们是逢会必讲。”秦科说,除了持续传导压力,土桥镇主动开展以案促改,紧盯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针对性地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建立严密的监管机制。
根据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铜梁区纪委监委举一反三,结合全区333个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现状,制定出台《铜梁区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村(社区)干部权力运行“正负面清单”,划出履职“硬杠杠”、制定权力“刻度尺”,在全区范围内推动“系统性问题”全面整改。
同时,进一步推动完善党务、政务、财务、服务的“四务”公开机制,督促区级主责部门健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风险防控措施等制度,指导推动相关镇街建立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村组财务管理制度、“巴岳农庄”建设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工程项目建设“三避三退”等50余个。
用好监察建议书
杜绝整改“走过场”落实“打折扣”
“实在没想到,我们山里头也能像城市一样用上自来水。”1月12日,当记者在石庄村见到村民汪正琼时,他正打开新安装的水龙头接水煮饭。
历时一年多,石庄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全面竣工,老百姓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现在的村干部我们放心得很,村里用了哪些钱都要公开,账目清清楚楚,我们这些老年人都看得懂。”
“新来的书记是个90后的妹儿,莫看年纪小,工作负责得很,带起村里的干部给我们做了很多实事。”
……
走进石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精气神也越来越昂扬,唐青万带来的阴霾已经散去,大家对村干部的工作也比较肯定。
“才来的时候也是‘压力山大’。”石庄村现任书记吴霜说,由于村里的书记和副书记双双被查,老百姓当时对村干部已经毫无信任可言。
这个91年出生的年轻人,秉承少说多做的原则,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用实际行动改变了村民们的看法。
“首先是让村里的监督委员会真正运行起来。”吴霜介绍,曾经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现在,经过改选,在企业从事过金融工作的村民罗昌文担任了监督委员会的主任,真正把监督的“探头”深入村务全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核查票据,监督资金的流向,还要对钱用到哪些地方、能不能用等问题进行检查,确保每一笔钱都晒在阳光下。”罗昌文表示,除了履行监督职责外,监督委员会还会为村民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每次村务公开遇到村民有疑问的时候,我们都会做好解释工作,确保公布的账目老百姓能实实在在地看得懂。”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石庄村。
作为铜梁首批投入“巴岳农庄”试点建设的侣俸镇,项目建设规模大、任务重,为保障项目工程廉洁高效建设,该镇深入分析研判工程建设的薄弱点、风险点,对项目建设开展专项监督、跟踪监督、全程监督,制定《“巴岳农庄”建设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严防项目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据统计,监察建议书下发以来,铜梁区完善修订相关文件87份,33名党员干部在警示教育后主动交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