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顶流旅游城市哈尔滨又“整新活儿”。1月16日起,哈药六厂对外开放,版画博物馆免费参观。气势恢宏的宫殿、精雕细琢的浮雕、扑面而来的欧洲风情,这座“东北卢浮宫”让不少网友慕名前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座被戏称为“东北卢浮宫”的办公楼,其实早已成为网红地标,还因为租赁权被拍卖、改建洗浴中心而受到关注。一边是恢宏气派的网红建筑,一边是等待变现的闲置资产,这不禁让人对背后的哈药股份充满好奇。
“东北卢浮宫”爆火,背后是等待变现的闲置资产
这个冬天,哈尔滨迎来了“泼天的富贵”,成为国内旅游的热门地。除了冰雪大世界、索菲亚大教堂等热门景点,哈药股份分公司哈药六厂原厂址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拍照。由于颇具欧式风情的外观以及金碧辉煌的内部装修,被网友称为“东北卢浮宫”。
走进哈药六厂的大厅,不少游客纷纷发出“哇”的赞叹声,璀璨的水晶吊灯以及金灿灿的墙壁装饰,十分惊艳。此次对外开放参观的重头戏,非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莫属了。它是一家公益性艺术类文化机构,设有六个展览和陈列厅、两个藏品库、一个版画工作室、一个版画电脑制作室和一个版画文献档案室。目前博物馆典藏和展示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开放的“东北卢浮宫”是哈药六厂的原厂址,是哈尔滨最早的制药厂之一。2021年,哈药六厂整体从南直路厂区搬迁至利民开发区,这里也就变成了闲置资产。2023年11月,包括哈药六厂办公艺术中心在内的22个建筑物的15年租赁权在阿里资产平台被拍卖,起拍价3000万/年,被人围观794次,但并无人报名。
如今,这座建筑从沉寂江湖到再度“翻身”,也不禁让人开始回忆哈药那些风起云涌的岁月。
医药行业第一股,但药企“老大哥”近年来跌跌不休
“哈药六牌钙加锌,钙锌同补,营养双吸收”……在不少人的童年记忆里,打开电视就能听到这句熟悉的广告词。对于哈药六厂,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背后的哈药股份,其实也一直在我们身边,“哈药”“三精”“世一堂”“盖中盖”“渭必治”“泻利停”等多个公众认知度高的品牌,都属于哈药股份。
20世纪40年代,哈药总厂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所属的一个部队小药厂,迁址哈尔滨后,至1958年,发展为当时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制药企业。后来,哈尔滨陆续建成了几十个制药厂,全国知名的哈药六厂则成立于1977年。1988年5月,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在所属31家药厂的基础上,组建了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来,经哈尔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成了“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黑龙江省首家上市公司。
公司涵盖工业制造业、商业及GNC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旗下拥有哈药三精、哈药总厂、哈药六厂、哈药世一堂等10家工业企业,哈药人民同泰(上市公司)、哈药营销2家商业流通企业,还拥有科研力量雄厚的药物研究院,注重于中枢神经、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
回看哈药股份过去的财务情况,公司归母净利润在2010年达到11.3亿元的峰值后,连续大跌到2013年的1.69亿元。此后在2016年反弹到7.88亿后,再次连续走低。公司营收则自2013年的181亿元高峰后再未回升,2018年甚至已低过2010年的水平。
2020年是哈药股份业绩的低谷,当年营收107.88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由多年的盈利转为亏损10.78亿元。2021年和2022年业绩逐渐回暖,2022年营收138.09亿元,归母净利润4.64亿元。2023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114.94亿元,归母净利润2.91亿元。截至2024年1月17日收盘,哈药股份收跌1.85%,收盘价为3.18元/股,市值80.18亿元。
“泼天的富贵”的东风,能否吹到哈药股份的身上?
如今,当“泼天的富贵”落到哈药六厂老建筑的头上,这股“东风”又能否吹到哈药股份的身上?
“现在哈药六厂对外开放的一系列宣传,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是一个品牌宣传,对公司有正向影响,但对于药企哈药股份来说,提升产品力、创新力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哈药股份的核心主要还是在医药领域,医药和文旅两个行业跨度较大,仅靠游客多、热度高,很难提升行业内的竞争力。
然而,“东北卢浮宫”的走红,为盘活工业遗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哈药六厂的攻略琳琅满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忙碌的生产线,也可以找到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却充满了故事和力量。
“这座百年老厂,不仅是一座工业遗产,更是一座文化遗产。”在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看来,哈药六厂的开放,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哈药六厂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百年沧桑。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哈药六厂的走红,未尝不是开了一个好头。” 张为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遗存较多,想要利用好,就要了解大家想要什么,从需求端入手,挖掘百年工业文化,将工业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从而引起游客共鸣。此外,通过盘活工业遗产,还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实习生 蒋梦茹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杨晓冬/文 郑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