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去年GDP增长5.2% 内需贡献率超100% 今年政策如何发力?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完成年初定下的5%预期目标。

分析|去年GDP增长5.2% 内需贡献率超100% 今年政策如何发力?

来源:澎湃新闻2024-01-18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完成年初定下的5%预期目标。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GDP增速前低、中高、后稳,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

康义指出,从经济增长看,去年我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23年GDP增速为较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一方面源于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本身具备内在修复动力,再加上政策面着力扩大内需,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另一方面,上年增速基数(3.0%)偏低,也有一定影响。剔除低基数效应,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1%,低于5.0%至6.0%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这也是2023年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央行连续实施降息降准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2023年消费动能稳步增强,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抵消了外需放缓影响。202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季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受美欧央行快速加息、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明显,外需对国内经济修复形成较大拖累。”王青说,这也是2023年制约经济修复的三大因素之一,另外两个因素为房地产行业低迷,以及在疫情“疤痕效应”尚未完全消退,以及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再度转弱影响下,2023年居民消费信心偏弱。

制造业投资加快,房地产投资仍有拖累

2023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我国产业结构在发生改变。比如,三大产业增加值中第三产业增速最高,占比最大;从投资角度看,第二产业增速最快。中国经济的支柱正在转向服务业、制造业等实体产业,未来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

基建投资方面,2023年基建投资(宽口径)增速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王青表示,剔除PPI通缩效应,实际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反映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持续发力。其中,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推进背景下,2023年城投平台融资受到较强约束,但当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上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得到有效利用,银行基建项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加之四季度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中有5000亿投入使用,都为2023年基建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制造业投资方面,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3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较1-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继续正增长,出口保持一定韧性,设备利用率持续回升,加上官方对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共同推动制造业投资加快。

房地产投资方面,周茂华表示,从全年投资数据看,房地产继续成为拖累,近几个月房地产呈现积极改善迹象,但商品房销售、新屋开工、房地产投资等指标仍在收缩,反映目前房地产表现低迷。

从房地产销售端看,温彬指出,全年商品房销售为11.1亿平米,降至2012年水平,销售额为11.6万亿元,降至2016年水平,佐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权威论断。“居民部门对未来收入预期偏弱、对期房信心不足以及看衰房价走势,导致加杠杆意愿继续走弱。”

民间投资方面,2023年全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温彬认为,自2023年7月19日民营经济31条发布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要素支持等方面,促进民间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对民间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目前除了房地产业外,其他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已明显提升。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在过去五、六年时间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徘徊在五、六十万亿元,“从实际需求来看,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饱和,房地产的投资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已经出现过剩,服务业的投资可能还有空间,总体来看,去年靠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比较小。”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王青表示,虽然社零增速较2022年大幅加快7.4个百分点,但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4%,也处于偏低水平,背后是疫情三年带来的“疤痕效应”,当前居民收入增速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股市下跌造成的资产缩水对居民消费信心构成一定冲击等。

整体看,全年服务消费增速强于商品消费。王青认为,这是由于2022年疫情对服务消费的冲击力度更大,加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数据显示,全年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20.0%,远超商品消费增速。

从居民部门看,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高于GDP增速,与疫前收入增速逐渐靠近,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升0.1个百分点至5.1%,整体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居民部门由于对未来预期不佳,加上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继续调整,财富效应难以发挥,居民行为正趋于保守。”温彬说。

从主要商品类别来看,2023年12月,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化妆品、通讯器材、石油及制品等可选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同比高增。不过,尽管同样面临低基数,但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位运行拖累,12月家电、家具、建筑装潢材料等涉房消费增长低迷。此外,年末车企冲刺和地方促消费共同推动汽车零售额环比大增,但受高基数拖累,12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也从上月的14.7%放缓至4.0%。

不过,消费在2023年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滕泰认为,2023年经济增长,如果从需求端结构来看,主要是靠消费拉动。“未来需求‘三驾马车’可能主要靠消费‘一枝独秀’,要维持较高的增速,还得通过国民收入支出结构的改革,要想办法减少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下阶段经济如何运行?宏观政策如何发力?

展望2024年,王青认为,2024年经济增长动能将“前低后高”,202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居民商品消费还有较大修复空间,以及政策面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钟辉勇认为,展望今年投资表现,预计固定投资仍会有小幅度增长,同时希望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能够得到恢复。

“总体来看,维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速,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尤其是在政策空间受限的条件下。”钟辉勇表示,民间投资下降的趋势及其原因需要高度关注。

温彬认为,预计2024年民间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2.0%左右。从政策面来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一视同仁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成为政策主线,政策效应预计会持续发挥,继续提振民企信心。从基本面来看,出口回暖有利于私营工业企业投资增速继续反弹;“三大工程”陆续落地、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以及上年基数偏低等因素,有望推动民营房企开发投资降幅收窄。

“2024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房地产行业何时企稳回暖。”王青说。

温彬认为,从需求端看,收入信心不足、房价预期不强和不信任期房仍然会限制居民加杠杆意愿,但随着5年期LPR利率连续下调,以及“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出台,居民购房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加上城市更新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仍在,预计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与2023年持平;从投资端看,“三大工程”建设和央行提供的PSL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提振开发投资增速。不过,考虑到房企上一年拿地和新开工面积大幅减少,土地购置费递延支付以及建安投资对2024年开发投资的支撑作用都将相对有限,再加上房企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当期拿地和新开工同样难以大幅反弹,预计年度开发投资增速约为-5%左右。

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方面,周茂华认为,这两项将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方面,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回暖,宏观政策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转向补库存等;基建投资方面,有望继续保持一定力度,继续发挥投资在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展望下阶段消费表现,温彬认为,就业压力有望随着出口产业链恢复以及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地而缓解,“伤痕效应”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转淡,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预计2024年消费尤其是商品消费有望走好,服务消费有望保持韧性,但整体增速在高基数拖累下可能略低于上年。

盘和林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保持增长为提振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人口结构看,人口总量有所减少,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消费、投资等方向的政策要更多面向新的人口结构特征来制定,比如发展银发经济等。

展望2024年宏观政策,周茂华认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复苏仍不平衡,来自外部挑战不少,预计今年国内宏观政策继续偏积极,积极财政与稳健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保持基建投资平稳扩张,通过财税、多种货币工具配合,进一步推动消费和投资成本下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与结构性货币工具优势,引导金融资源继续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倾斜等。

滕泰认为,考虑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24年经济增长就需要消费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增速,“财政政策方面,给居民收入一定的补贴,是有必要的。另外,如果股市能够在2024年有比较好的表现,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也是提振消费,扩大需求的有效办法。”

王青表示,考虑到2023年四季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CPI也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房地产低迷状况仍在延续,判断2024年一季度将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前置发力。其中,降息降准落地的可能性较大,基建投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分析|去年GDP增长5.2% 内需贡献率超100% 今年政策如何发力?

2024-01-18 06:30:40 来源: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完成年初定下的5%预期目标。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GDP增速前低、中高、后稳,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

康义指出,从经济增长看,去年我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23年GDP增速为较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一方面源于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本身具备内在修复动力,再加上政策面着力扩大内需,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另一方面,上年增速基数(3.0%)偏低,也有一定影响。剔除低基数效应,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1%,低于5.0%至6.0%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这也是2023年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央行连续实施降息降准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2023年消费动能稳步增强,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抵消了外需放缓影响。202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季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受美欧央行快速加息、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明显,外需对国内经济修复形成较大拖累。”王青说,这也是2023年制约经济修复的三大因素之一,另外两个因素为房地产行业低迷,以及在疫情“疤痕效应”尚未完全消退,以及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再度转弱影响下,2023年居民消费信心偏弱。

制造业投资加快,房地产投资仍有拖累

2023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我国产业结构在发生改变。比如,三大产业增加值中第三产业增速最高,占比最大;从投资角度看,第二产业增速最快。中国经济的支柱正在转向服务业、制造业等实体产业,未来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

基建投资方面,2023年基建投资(宽口径)增速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王青表示,剔除PPI通缩效应,实际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反映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持续发力。其中,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推进背景下,2023年城投平台融资受到较强约束,但当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上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得到有效利用,银行基建项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加之四季度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中有5000亿投入使用,都为2023年基建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制造业投资方面,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3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较1-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继续正增长,出口保持一定韧性,设备利用率持续回升,加上官方对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共同推动制造业投资加快。

房地产投资方面,周茂华表示,从全年投资数据看,房地产继续成为拖累,近几个月房地产呈现积极改善迹象,但商品房销售、新屋开工、房地产投资等指标仍在收缩,反映目前房地产表现低迷。

从房地产销售端看,温彬指出,全年商品房销售为11.1亿平米,降至2012年水平,销售额为11.6万亿元,降至2016年水平,佐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权威论断。“居民部门对未来收入预期偏弱、对期房信心不足以及看衰房价走势,导致加杠杆意愿继续走弱。”

民间投资方面,2023年全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温彬认为,自2023年7月19日民营经济31条发布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要素支持等方面,促进民间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对民间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目前除了房地产业外,其他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已明显提升。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在过去五、六年时间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徘徊在五、六十万亿元,“从实际需求来看,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饱和,房地产的投资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已经出现过剩,服务业的投资可能还有空间,总体来看,去年靠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比较小。”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王青表示,虽然社零增速较2022年大幅加快7.4个百分点,但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4%,也处于偏低水平,背后是疫情三年带来的“疤痕效应”,当前居民收入增速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股市下跌造成的资产缩水对居民消费信心构成一定冲击等。

整体看,全年服务消费增速强于商品消费。王青认为,这是由于2022年疫情对服务消费的冲击力度更大,加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数据显示,全年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20.0%,远超商品消费增速。

从居民部门看,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高于GDP增速,与疫前收入增速逐渐靠近,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升0.1个百分点至5.1%,整体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居民部门由于对未来预期不佳,加上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继续调整,财富效应难以发挥,居民行为正趋于保守。”温彬说。

从主要商品类别来看,2023年12月,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化妆品、通讯器材、石油及制品等可选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同比高增。不过,尽管同样面临低基数,但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位运行拖累,12月家电、家具、建筑装潢材料等涉房消费增长低迷。此外,年末车企冲刺和地方促消费共同推动汽车零售额环比大增,但受高基数拖累,12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也从上月的14.7%放缓至4.0%。

不过,消费在2023年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滕泰认为,2023年经济增长,如果从需求端结构来看,主要是靠消费拉动。“未来需求‘三驾马车’可能主要靠消费‘一枝独秀’,要维持较高的增速,还得通过国民收入支出结构的改革,要想办法减少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下阶段经济如何运行?宏观政策如何发力?

展望2024年,王青认为,2024年经济增长动能将“前低后高”,202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居民商品消费还有较大修复空间,以及政策面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钟辉勇认为,展望今年投资表现,预计固定投资仍会有小幅度增长,同时希望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能够得到恢复。

“总体来看,维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速,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尤其是在政策空间受限的条件下。”钟辉勇表示,民间投资下降的趋势及其原因需要高度关注。

温彬认为,预计2024年民间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2.0%左右。从政策面来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一视同仁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成为政策主线,政策效应预计会持续发挥,继续提振民企信心。从基本面来看,出口回暖有利于私营工业企业投资增速继续反弹;“三大工程”陆续落地、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以及上年基数偏低等因素,有望推动民营房企开发投资降幅收窄。

“2024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房地产行业何时企稳回暖。”王青说。

温彬认为,从需求端看,收入信心不足、房价预期不强和不信任期房仍然会限制居民加杠杆意愿,但随着5年期LPR利率连续下调,以及“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出台,居民购房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加上城市更新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仍在,预计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与2023年持平;从投资端看,“三大工程”建设和央行提供的PSL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提振开发投资增速。不过,考虑到房企上一年拿地和新开工面积大幅减少,土地购置费递延支付以及建安投资对2024年开发投资的支撑作用都将相对有限,再加上房企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当期拿地和新开工同样难以大幅反弹,预计年度开发投资增速约为-5%左右。

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方面,周茂华认为,这两项将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方面,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回暖,宏观政策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转向补库存等;基建投资方面,有望继续保持一定力度,继续发挥投资在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展望下阶段消费表现,温彬认为,就业压力有望随着出口产业链恢复以及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地而缓解,“伤痕效应”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转淡,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预计2024年消费尤其是商品消费有望走好,服务消费有望保持韧性,但整体增速在高基数拖累下可能略低于上年。

盘和林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保持增长为提振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人口结构看,人口总量有所减少,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消费、投资等方向的政策要更多面向新的人口结构特征来制定,比如发展银发经济等。

展望2024年宏观政策,周茂华认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复苏仍不平衡,来自外部挑战不少,预计今年国内宏观政策继续偏积极,积极财政与稳健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保持基建投资平稳扩张,通过财税、多种货币工具配合,进一步推动消费和投资成本下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与结构性货币工具优势,引导金融资源继续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倾斜等。

滕泰认为,考虑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24年经济增长就需要消费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增速,“财政政策方面,给居民收入一定的补贴,是有必要的。另外,如果股市能够在2024年有比较好的表现,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也是提振消费,扩大需求的有效办法。”

王青表示,考虑到2023年四季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CPI也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房地产低迷状况仍在延续,判断2024年一季度将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前置发力。其中,降息降准落地的可能性较大,基建投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陶龙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