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李潇珂:以具有鲜明辨识度“巴蜀标准”文化内核 谱写新时代教育华章

【向往的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李潇珂:以具有鲜明辨识度“巴蜀标准”文化内核 谱写新时代教育华章

来源:华龙网2024-01-18

【核心导读】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庆教育》政务新媒体、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开展“向往的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型融媒特别报道活动。

 我们走进全市城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提出的“六大行动”和“九项计划”,聚焦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优质均衡、名师培育、强基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聆听中小学书记校长们的办学思考,见证我市城乡中小学的发展成果,展现重庆基础教育发展的变革力量,讲好重庆教育故事,传递重庆教育好声音,反映全市基础教育系统“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的良好精神风貌。 

校门

【关键词】“巴蜀标准”文化内核助推新时代育人模式变革

华龙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十四五”到 2035,学校制定了怎样的发展理念与目标规划?

李潇珂:一所学校的改革发展,应与国家的整体规划同频共振。对于巴蜀来说,变革的核心则在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巴蜀中学始终以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发展,将未来发展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培养”上。我们基于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本”理念,提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看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被成就,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被链接”。

这样的巴蜀文化内核,助推了学校新时期育人模式的变革。我认为,一所能让师生、家长向往的好学校,应是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赋能学生终身学习力。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成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也要求学校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面向未来的教育评价观及治理体系,形成共享共治、独具特色的“巴蜀标准”。

 
校旗

【关键词】“潜能·个性”课程体系唤醒学生的内在成长自觉

华龙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全面实施,新时代、新课标、新课改,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哪些长远考量和规划?

李潇珂:课程是唤起学生内在潜能和张扬个性的载体,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品质、多维度、可选择的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建设就是要内化为共同愿景、外化为课改行动、升华为学校文化。

巴蜀中学以学校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具有巴蜀特色的“潜能·个性”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板块。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是关键。而提供丰富多样,有助于提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校本课程板块包括了知行课程、学养课程、挑战课程,将共同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助推学生的多元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我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赋予学生的,是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关键时期,因为巴蜀课程曾经的滋养,得到唤醒与启发,帮助他们实现突破。这是巴蜀课程正在努力去完成的一项使命。

 

【关键词】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华龙网:新时代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有哪些新举措?

李潇珂:着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助力“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之举,也是深入落实“强师计划”的必要之措,不拘一格引进、选拔和培养人才。

学校结合国内外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并开发出“耕道·立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体系。“耕道课程”根植巴蜀中学90年教育成果,坚持“五育并举”,实施“善雅志”特色德育,充分发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引领作用,聚合海内外优质资源。同时,学校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协同提质“N计划”,将“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打好教师培训“组合拳”,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通过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塑造有品格、有品行、有品味的“大先生”,形成一支道德高尚、专业扎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职工队伍。

 
梧桐大道-夏

【关键词】让国际教育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华龙网:2023年4月,巴蜀中学主办首届“洞见·未来”国际教育峰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更多可能。会上,巴蜀中学开启了巴蜀国际教育中心终身学习者社区的新篇章。您认为,国际化教育应当培养怎样的孩子?

李潇珂:国际教育肩负着建立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话语体系和打造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使命。通过融合创新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胜任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龙的传人。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世界舞台代表中国,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经验。让我们的外籍学生成为链接自己国家和中国友好往来的使者。这是接受国际教育的孩子应有的样子。

巴蜀国际教育中心坚持“全人教育”理念,以成就“终身学习者”为培养目标,通过严谨的办学标准、多元的课程设置、丰富的社会实践以及广泛的知识探索,培育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国际人才。巴蜀中学自2003年起深耕国际教育领域以来,获得了阶段性成绩。在国际升学方向,学校近年来培养了数百名优秀学子进入世界级学府学习深造;学校开设的海外云班,辐射十多个国家;课程上不断融合创新,通过六年一贯制的培养体系,将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中的精华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我们希望,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能够共同参与,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渴望。

 

【关键词】迭代升级教育评价体系

华龙网: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5 大评价维度。围绕高质量特色发展,有哪些长远考量和规划?

李潇珂: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一所学校的评价改革反映了学校的育人主张,遵循着教育的原则与规律,渗透着教育的方法与智慧。因此,学校的评价不应只是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评价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运用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真正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教育评价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关注和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我们希望将增值性评价用于集团化办学发展评估的过程之中,特别是要促进帮扶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人才选拔机制会更加多元和包容,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更加强调通过综合性评价来促进人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真正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全面、多元的优质人才。

 
至善楼

【关键词】数字赋能 扩大巴蜀优质资源辐射面

华龙网: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教育系统正在实施强基赋能计划,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这一未来教育领域有哪些战略和布局?

李潇珂: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基于这样的背景,巴蜀云校应运而生。

建“巴蜀云校”的初衷,为的是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它不仅仅是对巴蜀中学的资源,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单方面输出。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形成教育共同体更重要的是双向赋能。“巴蜀云校”在向外输出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课程标准化的实施,促进了我们资料研发质量的提升,提升了我们的教研水平和教师的发展。这是属于双向的赋能和双向的监督机制,是建立“巴蜀云校”的政策依据、技术支撑、理论引领和目标导向。

2022年,我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渝中区试点学校,搭建跨区域同步教研信息化平台,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推进,为教育优质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贡献力量,让区域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流通和共享,让教育打破时空的限制成为可能,给教育均衡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同时,我校继续深化探索集团校办学模式,选派优秀团队对彭水、巫溪等地实施教育协同发展,以教育共同体的概念,真正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多元成长,全面发展。

 
至善钟楼

【关键词】向未来 谱写新时代巴蜀教育华章

华龙网:站在建校9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您对于巴蜀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李潇珂:一直以来,巴蜀中学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拥有特长、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学生,让每一位学子的人生因教育而美好。走过90年流金岁月的巴蜀中学,如今正以昂扬的姿态、务实的状态和拼搏的常态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站在建校9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旗帜鲜明地发布未来10年学校在各方面的办学目标,向着建校100年的美好未来踔厉奋发,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出发、再奋进、再辉煌!

校长档案:

李潇珂,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博士研究生,重庆市基础教育教育资源评审专家,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新时代好校长,市政协委员,六届市青联副主席。曾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主持各类课题多项,所主持的《基于“名校网络课堂”的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和《面向未来教育空间的巴蜀中学5G智慧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分别成功入选教育部、工信部评选的国家级试点项目;所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应用省级专家指导团队。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向往的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李潇珂:以具有鲜明辨识度“巴蜀标准”文化内核 谱写新时代教育华章

2024-01-18 10:05:23 来源:

【核心导读】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庆教育》政务新媒体、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开展“向往的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型融媒特别报道活动。

 我们走进全市城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提出的“六大行动”和“九项计划”,聚焦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优质均衡、名师培育、强基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聆听中小学书记校长们的办学思考,见证我市城乡中小学的发展成果,展现重庆基础教育发展的变革力量,讲好重庆教育故事,传递重庆教育好声音,反映全市基础教育系统“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的良好精神风貌。 

校门

【关键词】“巴蜀标准”文化内核助推新时代育人模式变革

华龙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十四五”到 2035,学校制定了怎样的发展理念与目标规划?

李潇珂:一所学校的改革发展,应与国家的整体规划同频共振。对于巴蜀来说,变革的核心则在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巴蜀中学始终以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发展,将未来发展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培养”上。我们基于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本”理念,提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看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被成就,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被链接”。

这样的巴蜀文化内核,助推了学校新时期育人模式的变革。我认为,一所能让师生、家长向往的好学校,应是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赋能学生终身学习力。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成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也要求学校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面向未来的教育评价观及治理体系,形成共享共治、独具特色的“巴蜀标准”。

 
校旗

【关键词】“潜能·个性”课程体系唤醒学生的内在成长自觉

华龙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全面实施,新时代、新课标、新课改,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哪些长远考量和规划?

李潇珂:课程是唤起学生内在潜能和张扬个性的载体,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品质、多维度、可选择的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建设就是要内化为共同愿景、外化为课改行动、升华为学校文化。

巴蜀中学以学校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具有巴蜀特色的“潜能·个性”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板块。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是关键。而提供丰富多样,有助于提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校本课程板块包括了知行课程、学养课程、挑战课程,将共同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助推学生的多元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我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赋予学生的,是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关键时期,因为巴蜀课程曾经的滋养,得到唤醒与启发,帮助他们实现突破。这是巴蜀课程正在努力去完成的一项使命。

 

【关键词】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华龙网:新时代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有哪些新举措?

李潇珂:着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助力“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之举,也是深入落实“强师计划”的必要之措,不拘一格引进、选拔和培养人才。

学校结合国内外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并开发出“耕道·立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体系。“耕道课程”根植巴蜀中学90年教育成果,坚持“五育并举”,实施“善雅志”特色德育,充分发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引领作用,聚合海内外优质资源。同时,学校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协同提质“N计划”,将“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打好教师培训“组合拳”,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通过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塑造有品格、有品行、有品味的“大先生”,形成一支道德高尚、专业扎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职工队伍。

 
梧桐大道-夏

【关键词】让国际教育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华龙网:2023年4月,巴蜀中学主办首届“洞见·未来”国际教育峰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更多可能。会上,巴蜀中学开启了巴蜀国际教育中心终身学习者社区的新篇章。您认为,国际化教育应当培养怎样的孩子?

李潇珂:国际教育肩负着建立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话语体系和打造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使命。通过融合创新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胜任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龙的传人。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世界舞台代表中国,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经验。让我们的外籍学生成为链接自己国家和中国友好往来的使者。这是接受国际教育的孩子应有的样子。

巴蜀国际教育中心坚持“全人教育”理念,以成就“终身学习者”为培养目标,通过严谨的办学标准、多元的课程设置、丰富的社会实践以及广泛的知识探索,培育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国际人才。巴蜀中学自2003年起深耕国际教育领域以来,获得了阶段性成绩。在国际升学方向,学校近年来培养了数百名优秀学子进入世界级学府学习深造;学校开设的海外云班,辐射十多个国家;课程上不断融合创新,通过六年一贯制的培养体系,将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中的精华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我们希望,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能够共同参与,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渴望。

 

【关键词】迭代升级教育评价体系

华龙网: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5 大评价维度。围绕高质量特色发展,有哪些长远考量和规划?

李潇珂: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一所学校的评价改革反映了学校的育人主张,遵循着教育的原则与规律,渗透着教育的方法与智慧。因此,学校的评价不应只是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评价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运用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真正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教育评价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关注和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我们希望将增值性评价用于集团化办学发展评估的过程之中,特别是要促进帮扶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人才选拔机制会更加多元和包容,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更加强调通过综合性评价来促进人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真正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全面、多元的优质人才。

 
至善楼

【关键词】数字赋能 扩大巴蜀优质资源辐射面

华龙网: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教育系统正在实施强基赋能计划,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这一未来教育领域有哪些战略和布局?

李潇珂: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基于这样的背景,巴蜀云校应运而生。

建“巴蜀云校”的初衷,为的是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它不仅仅是对巴蜀中学的资源,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单方面输出。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形成教育共同体更重要的是双向赋能。“巴蜀云校”在向外输出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课程标准化的实施,促进了我们资料研发质量的提升,提升了我们的教研水平和教师的发展。这是属于双向的赋能和双向的监督机制,是建立“巴蜀云校”的政策依据、技术支撑、理论引领和目标导向。

2022年,我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渝中区试点学校,搭建跨区域同步教研信息化平台,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推进,为教育优质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贡献力量,让区域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流通和共享,让教育打破时空的限制成为可能,给教育均衡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同时,我校继续深化探索集团校办学模式,选派优秀团队对彭水、巫溪等地实施教育协同发展,以教育共同体的概念,真正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多元成长,全面发展。

 
至善钟楼

【关键词】向未来 谱写新时代巴蜀教育华章

华龙网:站在建校9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您对于巴蜀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李潇珂:一直以来,巴蜀中学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拥有特长、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学生,让每一位学子的人生因教育而美好。走过90年流金岁月的巴蜀中学,如今正以昂扬的姿态、务实的状态和拼搏的常态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站在建校9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旗帜鲜明地发布未来10年学校在各方面的办学目标,向着建校100年的美好未来踔厉奋发,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出发、再奋进、再辉煌!

校长档案:

李潇珂,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博士研究生,重庆市基础教育教育资源评审专家,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新时代好校长,市政协委员,六届市青联副主席。曾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主持各类课题多项,所主持的《基于“名校网络课堂”的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和《面向未来教育空间的巴蜀中学5G智慧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分别成功入选教育部、工信部评选的国家级试点项目;所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应用省级专家指导团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