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蔓子真的姓“巴”吗?春节去巴蔓子将军陈列馆一探究竟

巴蔓子真的姓巴吗?在这位巴国英雄身上,究竟发生过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
1月17日,记者从重庆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获悉,经过数月的陈列布展,位于渝中区七星岗巴蔓子墓内的巴蔓子将军陈列馆,今年春节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重庆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柯苇介绍,陈列馆内的展陈以“巴国之魂”为主题,分为“巴人·维我蔓公”“将军·巴国守护”“英雄·流芳千古”三个部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一览巴蔓子“爱国奉献、无私无畏、守信重德”的一生。当天,记者来到陈列馆提前打探。
巴蔓子真的姓巴吗?
他姓“曼”,“巴”表明其所在的封地

说起巴蔓子,重庆人并不陌生,重庆城到处都有巴蔓子的故事在流传,历代巴渝人民还以修建蔓子祠、开展“三月会”、撰写怀念诗词等方式来纪念巴蔓子。
但是人们口中的巴蔓子真的姓“巴”吗?
在陈列馆第一单元“巴人·维我蔓公”中,通过重庆文物专家的多年研究,为观众们给出了答案。
在展厅中,陈列了一份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文博研究员白九江的研究成果。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白九江以自己多年对巴文化的钻研,揭开谜底:巴蔓子的姓氏,其实是“曼”。
这样的结论,并不是贸然得来的,浩瀚的史书,为后人留下了答案。
在记载巴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三巴记》《华阳国志》里,巴蔓子分别用的是“蔓子”“曼子”。

而在先秦时“曼”“蔓”音均同“万”,但多用“曼”姓,“蔓”则极少出现。
由此,巴蔓子的真正姓氏得以浮出水面——“曼”。
既然巴蔓子姓“曼”而非“巴”,那“巴”又代表什么呢?
展览给出了答案:“巴”只是表明“曼子”这位将军所在的封地。
看完巴蔓子的姓氏之谜,在第一单元中,布展方还专门设置了数字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在这里体验尚武巴人的传统武技——射箭。
同时,通过展厅中设置的巨大触摸屏,观众们还可以一览远古巴人的分布、迁徙和疆域。
巴蔓子死后葬在何处?
众说纷纭至今仍无法解答

陈列馆所在的巴蔓子墓,真的是巴蔓子的埋骨之地吗?
在展览的第二单元“将军·巴国守护”中,巴蔓子将军的葬地传说被逐一展露在观众眼前。
有关巴蔓子的文献记载充满传奇性,但关于巴蔓子的文物遗存却几乎不见。
历史文献记载的巴蔓子之墓便有三处之多,一为重庆莲花池,二为重庆忠县巴王坟,三为湖北省利川市西都亭山下的“巴蔓子墓”。
但历史学家也承认,这些记载均属附会不可信。

忠县巴蔓子墓已经无迹可寻,除了道光年间的《忠州志》称“蔓子墓在治西北一里”之外,没有另外的任何文献和实物佐证。
渝中区巴蔓子墓也颇可疑。明代曹学佺所著《蜀中名胜记》中指出:“郡学后莲花坝有石麟石虎,相传为巴王冢。”此地后来慢慢被附会为将军坟,又从将军坟演变成了巴蔓子墓。
虽然巴蔓子墓葬所在地众说纷纭,但巴蔓子的忠勇精神却绵延数千年,被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牢牢地刻入了骨血之中。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祭奠这位“巴国之魂”,布展方专门在展厅中设置了互动拜祭环节。观众们只用捧起带“忠”“勇”“信”字样的孔明灯,这个孔明灯就会出现在展厅的互动屏幕中,随着远处自动放飞的孔明灯一起徐徐飘起。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