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文旅有哪些工作目标?这场会议“划重点”

华龙网讯(王旭睿)1月19日,重庆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市文化市场主体新增1.81万家、旅游市场主体新增2823家,过夜游客突破1亿人次,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不仅如此,在文化遗产方面,市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深化重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在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列全国前列;深度融合方面,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在文化领域全面实施“168”行动,在旅游领域提出45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2027年、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
会议提出,做好2024年文旅工作,重庆将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首先是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上发力。会议指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围绕促进文旅消费、加快文旅产业发展,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一步巩固文化和旅游业复苏向好的趋势。要优化产业布局,实施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行动,引导区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将主城都市区建设成为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时尚消费集聚区,将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打造成为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带。
其次,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发力。迭代升级“两江游”“三峡游”等文旅产品,着力打造山水、城市、人文有机融合的旅游场景,充分释放文旅融合发展潜力。要持续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动文旅资源综合集成,一体谋划旅游景区、考古遗址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等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文旅融合特色产品。
在推动文化旅游领域重点改革上发力。会议提到,要统筹推进“三个一批”重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机制让文物活起来”改革事项;精心谋划“拓展文旅消费示范”等改革事项,呈现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
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发力。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情陈列馆、文化礼堂、乡村戏台等功能空间,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机制和“建、管、用”标准化体系。
此外,在提升国际交流水平上发力。要建设国际交流传播平台,加快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重庆国际文旅之窗,打造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矩阵。要做亮城市传播品牌项目,擦亮“山水都市文化”城市名片,精心打造山水都市、长江三峡等世界级旅游名片,精心提炼文旅宣传口号,持续办好“渝见不同”“重庆文化旅游周”等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