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连续14年规模全球第一 中国制造有实力
变的是环境,是赛道;不变的是实体经济的根基。面向未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走起!

新华鲜报|连续14年规模全球第一 中国制造有实力

来源:新华社2024-01-20

当全球制造业遭遇多重挑战,中国制造能否经受考验?

1月19日发布的最新“榜单”给出了回应:工业经济在波动中实现稳步恢复,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工厂,一边是国内、一边通国际,坐稳制造业规模的头把交椅,“Made in China”的分量不言而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块钢铁、一块香皂要靠进口。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排名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大国制造始终走得坚实又有力。

主打一个“稳”,“大块头”托举了大国经济。

机器声响起来,企业就活起来,就业就有了更多保障。产业链转起来,国内国际循环起来,也就“呵护”起了大市场的烟火气。

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复苏加快,电子行业走出低谷,汽车生产更是实现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7%,不断扎稳经济发展的根基。

突出一个“新”,大国重器、国货潮牌提气。

刚开年,C919京沪航“飞起来”,国产大型邮轮出海远航,操作系统、关键软件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新三样”出口额首次破万亿元,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努力向上,背后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动能不断孕育。

瞄准一个“精”,提升质量更给力。

曾几何时,人们对制造业有些刻板印象。从“地条钢”到“手撕钢”,生产传统设备到攻坚精密仪器,由“黑笨粗”转向“高精尖”,制造业不断上演“变形记”。

今天,全球每销售3辆新车,就有一辆“中国造”,平均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6辆车的电池来自中国。10.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深耕产业链各环节,5095家国家层面绿色工厂,彰显着制造业向“绿”升级。

从小到大不易,由大到强更要加劲儿。

从大企业到“小巨人”,一个个深耕实业的经营主体,成千上万名科研人员、产业工人,是中国制造的底气;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的魅力。

但我们还要增添硬实力。补短板,继续强链补链,把产业基础打得更牢,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增强竞争力;锻长板,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让优势产业做得更好、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厚植发展的潜力。

2024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产业变革,新兴市场也在不断崛起。激烈竞争中,大国制造既要守住家底、攻关核心技术,更要开辟新赛道、抢抓先机。

变的是环境,是赛道;不变的是实体经济的根基。面向未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走起!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新华鲜报|连续14年规模全球第一 中国制造有实力

2024-01-20 06:30:54 来源:

当全球制造业遭遇多重挑战,中国制造能否经受考验?

1月19日发布的最新“榜单”给出了回应:工业经济在波动中实现稳步恢复,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工厂,一边是国内、一边通国际,坐稳制造业规模的头把交椅,“Made in China”的分量不言而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块钢铁、一块香皂要靠进口。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排名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大国制造始终走得坚实又有力。

主打一个“稳”,“大块头”托举了大国经济。

机器声响起来,企业就活起来,就业就有了更多保障。产业链转起来,国内国际循环起来,也就“呵护”起了大市场的烟火气。

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复苏加快,电子行业走出低谷,汽车生产更是实现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7%,不断扎稳经济发展的根基。

突出一个“新”,大国重器、国货潮牌提气。

刚开年,C919京沪航“飞起来”,国产大型邮轮出海远航,操作系统、关键软件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新三样”出口额首次破万亿元,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努力向上,背后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动能不断孕育。

瞄准一个“精”,提升质量更给力。

曾几何时,人们对制造业有些刻板印象。从“地条钢”到“手撕钢”,生产传统设备到攻坚精密仪器,由“黑笨粗”转向“高精尖”,制造业不断上演“变形记”。

今天,全球每销售3辆新车,就有一辆“中国造”,平均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6辆车的电池来自中国。10.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深耕产业链各环节,5095家国家层面绿色工厂,彰显着制造业向“绿”升级。

从小到大不易,由大到强更要加劲儿。

从大企业到“小巨人”,一个个深耕实业的经营主体,成千上万名科研人员、产业工人,是中国制造的底气;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的魅力。

但我们还要增添硬实力。补短板,继续强链补链,把产业基础打得更牢,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增强竞争力;锻长板,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让优势产业做得更好、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厚植发展的潜力。

2024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产业变革,新兴市场也在不断崛起。激烈竞争中,大国制造既要守住家底、攻关核心技术,更要开辟新赛道、抢抓先机。

变的是环境,是赛道;不变的是实体经济的根基。面向未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走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陶龙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