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请提案 | 马卫:以科技赋能博物馆场景 用数字技术传播文物故事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 记者 梁浩楠)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文艺院团,发展文创产业、新型媒体、智慧广电、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重庆网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卫带来的提案《关于提升我市博物馆场景下数字技术应用的建议》,正是与此相关。
通过走访调研重庆市文物局、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三峡博物馆等单位,马卫发现,随着科技进步,针对观展多样化、年轻化的市场趋势,市内博物馆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探索。但总体看,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场景下的运用,全国均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缺亮点、差技术、功能少、推进慢等短板,我市博物馆也存在同样不足。
马卫表示,当前,博物馆运营经费主要依赖财政拨款,经费主要用于文物保护、修缮,用于数字项目建设的份额很少。专业人才也较为匮乏,引进难、流失多;宣传不足,让文物活起来的手段不多;市场化严重不足,无法让数字文博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导致博物馆缺乏再投入的动力。
对此,马卫建议:
打造数字文博“样板间”。博物馆“云展览”精品项目,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实体博物馆或文化遗产的场所,可实现线上展示、教育、学术研究等多种服务;博物馆AI数字人导览系统,用AI数字人作为导览员,为游客提供景区路线规划、相关信息查询及景点导览讲解等沉浸式交互体验;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新型展陈方式,如数字沙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交互等,为观众提供高科技、沉浸式的视觉震撼体验。
打造重庆文博数字化推广体系。确立品牌IP体系,重点推广“红岩革命、三峡、大足石刻”三大博物馆的品牌IP,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的文博品牌,升级打造“统战与抗战、历史与工业、自然与科技”三大优质品牌IP,使其成为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文博品牌;建数字推广基础矩阵,出台指导性文件,根据重庆文博的IP品牌体系,搭建数字化推广矩阵;用数字技术传播文物故事,利用最新的AIGC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市场化运营的思路,讲好文物故事。
完善人力、资金、政策支持。培养引进“文保+数字”复合型人才,加强文物数字化专项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博事业,对于投入文物保护科技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有投资文博事业意愿的企业,要放宽准入条件,发挥制度供给优势,让更多精彩的数字化游览项目在博物馆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