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丨"一把手例会" 新重庆,开年即开跑!
1月29日,重庆召开2024年第一次“一把手例会”。这一机制,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一项创新,与之同时推行的还有“争先创优”、“赛马比拼”等机制。一套“组合拳”,打到最后,拿数据说话。去年是新机制推出首年,重庆数据如何?汽车产量上升到“全国第2”,功率半导体产量进入“全国前3”,智能手机出货量“全国第4”,软件业务营收“全国第8”,笔电产量更是连续第十年跑在“全球第1位”。2024年首次“一把手例会”,有8位区县“一把手”现场发言,其中透露出诸多信号。
2024年的第一季度例会上,万州、两江新区、涪陵、江北、九龙坡、江津、永川、石柱,8个区县的“一把手”现场作了交流发言。这样的交流,既是一种应考答卷,也是一种头脑风暴。确定方向,鼓足干劲,借力借智,借梯登高,互相借鉴着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万州区:《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推动万州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改革
九龙坡区:《构建工业项目“四办”全周期服务模式 推动工业投资加速放量》
关键词:工业提速
涪陵区:《聚焦聚力工业立区制造强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北区:《聚焦三治两升一导入 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实践样本》
关键词:民生改善
“一把手”们的关注点中:改革创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是高频词,高质量发展则是重要注脚。把工作目标细化、量化,把有效经验总结、复盘出来。对照2023年的“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查缺补漏、举一反三。
这样的例会,用重庆话来说,就是不扯虚场合,不来虚头巴脑那一套。拿出有针对性的线路图,挂图作战,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压实“一把手责任”,拿数字说话、考核斗硬,激励各地开年就动起来、跑起来、快起来,实打实地激荡一池春水。
机制创新,是“快马加鞭”加上的“关键一鞭”,而改革创新则决定了能否成为“快马”。这次一把手例会,通报了2023年四季度,各区县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运行情况。2023年,堪称国企的创新年。重庆“市属重点国企”研发投入58.3亿元,增长32.6%,创历年新高。与之印证,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增长了6.6%和13.3%,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提升了11位和8位。今年,“工业增长”依然是焦点,“快马”区县把国企改革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地形上,位于平行岭谷,江峡相拥;地理上,居于内陆腹地,山海阻隔,重庆从不缺乏冲破屏障、奔流入海的勇气,勇于争当城市改革的先锋。改革,就是打破瓶颈、寻找出路的过程。
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调节阀的国企,已经有50年的生产经验。这段时间,公司研发人员正在自主研发调试一款新品减温减压阀,能够应用于压力和温度比较高的场合,目前已经开始国际项目的竞标。
一大批“从0到1再到N”的科技创新,正在生根发芽。产业链上的国际巨头,纷纷对重庆的未来发展投下“信任票”。新年伊始,江津区白沙工业园的光伏玻璃生产线,火力全开,关键生产环节在这里已经实现100%自动化。
位于万盛的冠宇电池,是全球“头部”企业的供应商。刚刚开年,就收到来自惠普、联想、华为等大品牌的大订单。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竞争力。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这已经不单单是“尖子生”的事情,需要千帆竞发、百花齐放。一把手例会,就是要把改革的最佳实践——“摆出来”,推广、效仿,润物于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把手例会”,尤其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当着面把成绩、排名摊开来看,既亮成果亦看差距。干得好的“露脸”,有差距的就只能“红着脸”。这不失为一种压力。“一把手”唯有正视差距、扛住压力,才能迎头追赶、扭转乾坤。各区县你追我赶,相当于举“全市之力”赛出一个新重庆。招商赛马榜2023年最终成绩:2023年,全市招商合同金额1.86万亿元,实际到位5150亿元,增长了9.2%。全年新开工招商项目 2272个,近三年的开工率达到64.5%。
城市经济发展,首当其冲就是招商引资。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那么,梧桐树要种在何处呢?答案是,种在有“聚群效应”的地方。
万州经开区高峰园这家包装制品企业,2023年完成了一期项目投产,为了产业配套,企业投资2亿元,建起了4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万州的招商目标明确,就是围绕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2023年前三季度的招商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就有9个。
两江新区,也不惶多让。仅第四季度“兑现”的项目,投资额就达到了325.73亿元,包含开工、竣工和投产,主要涉及“战新产业链”。
在铜梁高新区,总投资130亿元的新型储能项目,2023年,现签约现开工,2024年,开年即投产。这还不算完,最近,又“上新"一个招商配套项目,建设储能电站。据了解,项目投产运营后,每度电的价格将下降1/3。
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吸引过来,持续提升产业能级,这是招商赛马的目的。如今,比学赶超的氛围,已经出来了。一把手例会,是“赛马”指南,赛成绩、赛打法、赛项目。晒一晒,一目了然,这一晒,压力、动力,也全都来了。
开年即开跑的线路图,可以从投资方向看出端倪,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经济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罗丛生认为,今年,工业投资和国企改革这两个驱动轮,转动起来还将加速。
罗丛生:
投资既是当期需求,也是未来供给。投资保持合理增长速度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先决条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全市投资增长4.0%。2024年要进一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现投资增长4%的目标,需要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重庆等发展重点,持续推动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与谋划,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动态调整民间投资清单,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建设。重点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社会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加快项目审批手续,推动项目尽早尽快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
一把手例会,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作会,它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复盘,也是对当前计划的梳理、对年度目标的展望。用承上启下的一张张线路图,串联起昨天、今天和未来,映衬出一个充满期待值的、热气腾腾的重庆。
(第1眼-重庆广电 吴霜 张月藐 陈越 丁琳 李艺 袁媛 翁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