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失业18年后,她在家门口的烧饼店重新找回自己

海报新闻

2024-02-03 16:08:04

听新闻

1月30日凌晨4点30分,淄博市淄川区的一处老小区内,许多人还在梦乡中,只有零星几盏灯亮着。走在路上,即便是打开手电筒,也只能看清脚下的路。十几分钟后,海报新闻记者与袁玲在她家楼下相遇。

失业18年后,她在家门口的烧饼店重新找回自己1
凌晨四点半的淄川街头

袁玲待业已近18年,有了二胎后,她需要照顾孩子,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她又要照顾老人,出门打工成了奢望。2023年下半年,山东省深入开展“社区微业”行动,在淄川区人社局和般阳路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袁玲在家附近的烧饼店顺利上岗,“尽管起得早点,干活累点,但我自己挣钱自己花,感觉生活更有劲儿了”。

通勤时间不到5分钟

凌晨的淄川街头是安静的,暖黄色的灯光下, 偶尔有一两辆车在街道主路上呼啸而过。般阳路上,已有清洁工上岗清理着前一晚的落叶。

4点30分左右,海报新闻记者抵达袁玲家所在的单元楼下,抬头向上看去,袁玲家很好分辨——一栋楼只有一户人家亮了灯。4点50分,袁玲准时下楼,骑着一辆有挡风被的电动车去往离家不远的子曰倒贴烧饼店,路上只需要三四分钟。

失业18年后,她在家门口的烧饼店重新找回自己2
凌晨五点钟的早点铺

烧饼店所在的街上,还有一家包子铺亮了灯,此外,所有的商铺都还未开门营业。袁玲进门后开灯,随后脱下羽绒服穿上工作服忙活了起来。

揉面、称重、做馅饼,她干起活来手脚麻利,空档里还会收拾下工作台上的东西。烧饼店的活很简单,袁玲的主要工作是站在炉灶前贴烧饼,“以前不会,在这学了几天就会了,贴得还挺好”。

失业18年后,她在家门口的烧饼店重新找回自己3
正在贴烧饼的袁玲

“早上8点左右和中午11点以后是最忙的时候,中午1点基本就干完活了。”袁玲在这家店已工作了一段时间,在忙碌中,她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我本来就喜欢早起,这个活离家又近,对我来说很合适。”

6点过后,第一炉烧饼出锅,已经有上早班的人来买饭了。

五十多岁,她们找回自由

“咱自己挣钱了,想咋花咋花,以前花别人钱心里不得劲,现在有了工作,咱自己为自己而活。”袁玲忙忙碌碌,但脸上始终带着笑,现在她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薪3000元左右,用她的话说,“有了财务自由”。

失业18年后,她在家门口的烧饼店重新找回自己4
工作中的袁玲

年轻的时候,袁玲在自家亲戚开的厂子里做会计,后来有了二胎,便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等孩子长大一些了,家中父母却又上了年纪,她也只能在家中照顾老人。父母离世后,她回头看去,一晃这么多年,待得最久的地方竟然是家中客厅。

“孩子长大了都出去上学了。十多年没有工作,在家里又没人和我说话,一个人就挺无聊的。”说话间,袁玲将手中的面饼在芝麻里滚了一圈,回头贴到炉灶上方,动作利索又熟练,“以前快过年的时候就琢磨着买新衣服了,现在挣了钱就给孩子们花,够用就行。”

“以前有老人孩子,没法出来,现在无牵无挂,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袁玲说,丈夫也很支持她出来工作,告诉她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失业18年后,她在家门口的烧饼店重新找回自己5
工作中的袁玲

店里还有一位面点工,比袁玲大4岁,个头稍微矮小些,但手脚很麻利。此前,她一直零零碎碎打工,但这份工作工资是最高的,也是离家最近的,“我比袁玲家离店里还要近一些。我这个年纪,自己出去找工作不知道啥时候能行,多亏了我们办事处的平台。”

“让居民躺在家中也能掌握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

袁玲和面点工都是在社区帮助下找到的工作,她们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微信群聊的消息,话语里满满的感激,“社区建了个微信群,对接有招聘需求的商家,把靠谱的招聘信息发到群里,我们就可以直接应聘,你看,月薪多少,工作时间,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

失业18年后,她在家门口的烧饼店重新找回自己6
工作中的袁玲

在帮助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淄川区人社局与般阳路街道办事处也为辖区内的商家解决了招工难题。子曰倒贴烧饼店店长毛峰告诉记者,当时他在店门口张贴了招工启事,般阳路街道办事处主动找到他,提出免费帮他招工,“他们拉我进了微信群,消息发出以后,下午就有人打电话,第二天就有人来应聘了。这个政策好,商家能找到好的员工,员工也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我们通过回访电话统计,现在已经帮助442名求职者实现了不同类型的就业。”般阳路街道办事处民生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杨告诉记者,依托街道网格群,他们在每个社区建立了2到3个就业零工服务群,每个群的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目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我们主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让居民躺在家中也能及时地掌握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真正地实现‘就’在你身边。”李杨说。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淄川区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科科长赵科程介绍,以般阳路等三个镇街为试点,淄川区在线上开发了“淄川就业”小程序,建立覆盖6万余名求职者的121个就业服务群,设立抖音直播送岗直播间。线下建成投入使用区智慧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在每个社区村居建成人社服务站。截至出稿前,淄川区已实现新就业988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96人,困难人员就业876人。

责任编辑:郑令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