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从“一号文件”看“三农”工作更近 更细 更讲情怀
“一号文件”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使得政策具有人情味,具有更明晰更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

两江评 | 从“一号文件”看“三农”工作更近 更细 更讲情怀

来源:华龙网2024-02-04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是惯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标题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首次将地方经验放在文件标题里。

内容干货,则以“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 为重点,具体是“两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两个底线工作;“三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两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整个文件更贴近、更细致、更讲情怀。

更贴近。文件从高处着眼,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而如何转化,则给出了浙江“千万工程”这一典型经验样板,让各地有榜样,有一套“方法论”可参照,活学活用,让帮扶更到位,让户籍、土地、医保等制度跟进更具可操作性,当然,这不是照葫芦画瓢,不是造点、立范,而是要挖掘本地潜力、彰显各自优势和特点,切合农村实际,以群众利益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各展其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有力有效地办出一些让群众能受益、有感而可触及的实事。

更细致。文件有不少新提法,譬如,首次将提升单产加以强调,耕地有限,就在亩均上着力,追求“饱和式产出”甚至是“超量产出”;首次讲根据人口来建设,在农村不断城镇化的情形下,在有3亿农村人在城里打工的情形下,要根据人口变动实际情况来搞建设,而不要机械地根据户籍人口来一刀切,造成闲置浪费,主打一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着力强调了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共同富裕,这关乎农民钱袋子的事,当然就提劲带感,在外出打工增收有限情形下,如何拓宽增收门路,加大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做好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多轮驱动,遍地开花,以农民增收“小步快跑”促进乡村建设“大步跨越”。

更讲情怀。譬如,媒体将今年“一号文件”提及的“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列为新闻看点,看似管到了“家务事”,却实实在在在解决农村人的一处“痛点”,补上一块短板,并给出了“普惠性服务”这一良方;又譬如,在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方面,提及本土成长、外地引进、高校培训,还具体提及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等,既用法治和环境的力量,也用乡愁与家园情怀的感召,留住人才,实现乡土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动力。

如今,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尽显,乡镇和村级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迭代升级”。

“一号文件”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使得政策具有人情味,具有更明晰更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真心希望相关各方都要有所作为,将乡村建设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三农”力量。

作者:杨光志

分享
新浪微博

两江评 | 从“一号文件”看“三农”工作更近 更细 更讲情怀

2024-02-04 15:24:53 来源: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是惯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标题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首次将地方经验放在文件标题里。

内容干货,则以“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 为重点,具体是“两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两个底线工作;“三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两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整个文件更贴近、更细致、更讲情怀。

更贴近。文件从高处着眼,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而如何转化,则给出了浙江“千万工程”这一典型经验样板,让各地有榜样,有一套“方法论”可参照,活学活用,让帮扶更到位,让户籍、土地、医保等制度跟进更具可操作性,当然,这不是照葫芦画瓢,不是造点、立范,而是要挖掘本地潜力、彰显各自优势和特点,切合农村实际,以群众利益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各展其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有力有效地办出一些让群众能受益、有感而可触及的实事。

更细致。文件有不少新提法,譬如,首次将提升单产加以强调,耕地有限,就在亩均上着力,追求“饱和式产出”甚至是“超量产出”;首次讲根据人口来建设,在农村不断城镇化的情形下,在有3亿农村人在城里打工的情形下,要根据人口变动实际情况来搞建设,而不要机械地根据户籍人口来一刀切,造成闲置浪费,主打一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着力强调了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共同富裕,这关乎农民钱袋子的事,当然就提劲带感,在外出打工增收有限情形下,如何拓宽增收门路,加大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做好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多轮驱动,遍地开花,以农民增收“小步快跑”促进乡村建设“大步跨越”。

更讲情怀。譬如,媒体将今年“一号文件”提及的“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列为新闻看点,看似管到了“家务事”,却实实在在在解决农村人的一处“痛点”,补上一块短板,并给出了“普惠性服务”这一良方;又譬如,在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方面,提及本土成长、外地引进、高校培训,还具体提及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等,既用法治和环境的力量,也用乡愁与家园情怀的感召,留住人才,实现乡土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动力。

如今,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尽显,乡镇和村级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迭代升级”。

“一号文件”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使得政策具有人情味,具有更明晰更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真心希望相关各方都要有所作为,将乡村建设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三农”力量。

作者:杨光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