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医生】邓济良:七十二载从医路 扎根乡村守护百姓健康
【人物简介】邓济良,曾任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院长,现任璧山区三合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医生。荣获“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3年度第三季度人物称号。
从医72年来,邓济良躬耕杏林、初心不渝,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守医德、辛勤付出,凭着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以耐心、细心、真心为群众解除病痛,助力一方健康。
少年立志从医,年最高出诊达1万余次
18岁时,一个偶然机会,邓济良在隔壁村罗医生处看病,点燃了他对从医之路的渴望。4年后他回到三合镇,组建联营诊所、医疗站等,服务辖区百姓。1958年1月,他担任三合公社医院第一任院长。那时候的医生,只能天天担药下村为群众诊疗,几乎没有像样的办公室,即使是面对如此环境,邓济良始终热衷于中医药事业,从未动摇。“是县委书记保送我去进修学习针灸,党和政府的培养和关心让我备受鼓舞,我一定要倾尽所学为群众解除病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年间,通讯和交通并不发达,但凡病人家属一句呼唤,邓济良便背起药箱第一时间赶往病人家中,其年均出诊数及门诊量高达1万余人次。他的足迹遍及乡镇的16个大队、102个生产队和3000多户家庭。
初心不渝,仁爱之心深入骨髓
任职院长22年间,他坚持厉行勤俭节约,严控经费开支,从未收受病人红包,相反,还经常为患者垫付医药费,无怨无悔。“当初新建医院的时候,都是我们自己筹资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我们既是老板又是工人。”谈起医院的修建历程,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自豪。退休后,闲下来的邓济良还是放不下挂念着他的乡亲们,于是,就在三合镇租了一间门面开诊看病。由于面积有限,邓济良只能在柜台上放置血压计、病历记录簙、针灸盒以及厚厚一摞的医学书籍和资料。“人得了病是很痛苦的,万一病人有个头疼脑热来找医生却扑了个空,那他们岂不是会很失望?我要对我的病人负责,不敢有丝毫懈怠。”多年来,邓济良坚持每天开门接诊,雷打不动,遇到腿脚不便的病人还主动上门问诊。他给患者看病时有自己的原则,始终坚持困难家庭、五保户分毫不取,每次为病人扎针,也只收5元的成本费。“以前一个月可以看诊近千人,现在不行了,每个月只能看诊300多人。但病人离不开我,只要还有一口气,能工作,脑子是清醒的,就接着干。”谈起今后的打算,邓济良这样说道。辖区内的群众,没有人不知道邓医生的,不仅仅在于他精湛的医术,更在于他良好的医德。
95岁高龄医路不息,发挥余热传承岐黄
如今已95岁高龄的邓医生,仍然发挥余热、传承岐黄。2022年,三合镇卫生院中医馆投入使用,他主动回到卫生院,培养中医人才,传承中医药事业。通过口授心传、一对一指导,使三合镇卫生院年轻的中医医生们医疗技术得到快速提升。按照“学基础、读医书、重临床”的思路,从基础知识抓起,循序渐进。在他的教导下,中医馆的同志们辨证论治、处方开药的技术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学习中,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我非常感动,学习劲头更足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好好提升自己。”该院的年轻医生说道。“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多年积累的中医学术思想和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的中医医师,我感恩我的医院,感恩我的病人,感恩我的祖国。”这是邓济良的座右铭。
春秋轮转,如今,这位鲐背之年的老中医已经扑在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上72年了。他将人生最美的青春倾洒在他挚爱的中医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扎根在乡村,凭借妙手回春的医术、济世救人的医德,用鞠躬尽瘁的态度竭尽全力为一方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不负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