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 海拔1443米 高速路上的“黑”与“白”
2月4日凌晨,一场风雪,奔袭而来。
重庆市气象局接连发布天气预警,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局地大到暴雪。
高海拔、冰雪路、特长隧道群……沪渝高速公路冷水至石柱段,47公里的长下坡路段,每年有近4个月冰雪天气,最低气温零下15度。
远远望去,道路黑白分明:两侧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积雪最深达20厘米,更衬托出路面“沉稳”的黑,来往车辆行驶正常,并未因积雪中断。
雪,去哪儿了?
肩上,是一袋净重50公斤的融雪剂。重庆交巡警总队高速公路第四支队石柱大队民警王成,口中哈出的白气,在冷风中格外显眼,脚下则是一个个清晰的脚印。
海拔1443米的沪渝高速石柱冷水段,重庆境内高速公路海拔最高点。虽已是下午,但户外气温仍将至冰点。在冷水服务区应急救援点,新建储存仓库堆满整整300吨融雪剂,6名应急作业人员,正将融雪剂一袋一袋扛到自动传送带上,随即传送到融雪作业车上。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上前帮忙的王成,面颊微红,额头沁出汗珠,步履也有些踉跄,来回搬运多少趟,他早已记不清。“早点装满作业车,才好上路。”
一辆警车开路,满载融雪剂的作业车紧随其后,经过冷水服务区、老院子大桥、沙子互通等冰雪路段。车行一路,融雪剂撒一路,循环往复。
从2月3日起,持续一天一夜的作业,路面累计撒融雪剂130余吨、作业650余公里,这条“冰雪之路”始终黑白分明,并未中断,回家之路,始终通畅。
每隔一段时间,民警王吉祥便会前往石柱段渝鄂交界路旁,查看告示牌上贴着的一支温度计,仔细观察着水银柱上的每一次变化。
别小看这支温度计,虽然路段设置有远程温度监控系统,但该系统监测的是空气温度,和高速公路路面的温度还是有误差。
为此,石柱大队在高海拔、桥梁易结冰等路段处,设置9支水银温度计,每一支都连着路面,确保显示的温度与路面温度一致。
“一旦路面温度低至2摄氏度时,我们就会启动除雪保畅应急预案,防止路面结冰积雪。”王吉祥着说,他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护士”,时刻关注着“体温”变化。
近日雨雪天气频繁,王吉祥巡逻频次随之增加,每半个小时就需对重点路段巡逻一次,查看温度计和道路结冰积雪情况,并及时上报至大队指挥室研判。
“你那边情况怎样?”王吉祥巡逻路上,给同事、石柱大队副大队长游前进,发去一条微信语音。
“还行,就是雪有点大,不少锥桶都倒了,正在扶。”游前进回答到。
游前进负责的,是蔓延27公里、共9374个锥桶,形成的一道长长的“防线”。锥桶将积雪与正常车道隔开,便于作业车抛撒融雪剂,路面不结冰、不积雪、道路不管制,来往车辆才能安全有序通行。
“老乡,喝杯姜茶暖下身子。”
巡检完沿途锥桶后,游前进马不停蹄,来到冷水服务区。还未休息片刻、喝杯热水,他却首先为过往司机端出一杯热茶。
“太谢谢了,开了好久,这杯茶又暖又提神。”司机接过一饮而尽,朴实的笑脸,写满感激。
沪渝高速重庆石柱段,是重庆市连接江浙沪和湖北的重要通道,承担市内外大量快递物流、生猪活鱼等民生类物品运输任务,车流量常年位居渝东北片区首位。
而冷水服务区位于渝鄂交接段,是进入重庆后的第一个服务区。在东部城市务工的川渝人员,返乡途中往往会选择在冷水服务区加油、休息。
随着春运开启,冷水服务区“暖心驿站”热闹起来,人们在这里,能喝到热气腾腾的姜茶,能领到面包、牛奶等食物,回家的温暖,从这一刻冉冉升起、荡漾开来。
从去年12月至今,沪渝高速重庆石柱段迎来多轮恶劣天气考验,却一次次畅通。
手机上的实时地图显示,沪渝高速重庆石柱段来往方向一片绿色。滚滚车流中,载着期盼回家过年的人们。
车窗外,不时会闪现一个背影,默默用脚步丈量冰雪。
雪,化成滴滴暖流,流入每个回家人的心里。
华龙网记者 余志斌 董进 林楠 实习生 马翰松/文 罗盛杰/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