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健康我守护】身体发出这些警报警惕耳鸣!耳鸣该如何治疗?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我们自觉耳内或颅内有无意义的声音。耳鸣声多种多样,可以是蝉鸣声、流水声、轰鸣声、电流声等。耳鸣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90%以上的人在一生中都经历过耳鸣,多数会自己消失,有10%-15%的耳鸣可能会长期存在。老年人耳鸣的发生率更高。但也有统计显示80岁以上人群耳鸣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耳鸣在耳鼻喉科是常见病、多发病。耳鸣和很多因素相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失眠等。耳鸣的出现更多是一种提示的作用,提示我们的机体出现了某种问题。按照不同的病因耳鸣分为客观性耳鸣、搏动性耳鸣、肌源性耳鸣以及体觉性耳鸣等。耳鸣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疗效不尽人意。
耳鸣可伴有耳聋、听觉过敏、恐声症、厌声、耳闷、眩晕、头晕、焦虑、失眠等。长期耳鸣会影响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容易导致失眠,以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精神心理疾病。

如果是一过性耳鸣或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伴有眩晕、耳闷等其他不适,很快可以缓解),同时发生在情绪激动、劳累、睡眠不佳等诱发因素之后,首先应该去除这些诱发因素,即愉悦心情、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等。若改善这些因素后,耳鸣仍不能缓解,建议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将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查体,根据耳鸣的性质、侧别、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我们可能会建议完善耳内镜、听力测试、耳鸣匹配以及内听道核磁共振等检查。若能发现明显异常,如耵聍栓塞、耳道异物、鼓膜炎、鼓膜穿孔、中耳炎、传导性听力下降等,医生会结合患者病情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若所有检查都没有明显异常,那么此时说明您的身体没有大问题,是好事情。医生将诊断耳鸣。
首先患者应放松心情,调整自己的作息,转移注意力。医生将根据耳鸣的病程及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如3个月以内(急性期)耳鸣,以规律药物治疗为主,辅助高压氧、声治疗等,以消除耳鸣为治疗目的;4个月-12个月(亚急性期)若未正规治疗,可继续规律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若已规律用药,则考虑以物理治疗为主,以缓解耳鸣为主要目的;大于12个月的耳鸣,则以习服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