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地方的乡村民宿预订火爆,成为节假日消费的新亮点。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地方的乡村民宿预订火爆,成为节假日消费的新亮点。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旅游。因为美食,因为美景,还有情感的牵挂和文化的寄托。休闲是心灵的体验,旅游是对美的感受,这里的美包括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在乡村,可以慢享生活,亲近自然,领略文化。乡村旅游横跨一二三产业,既能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增收,又能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一些过去略显冷清的农村,因文旅兴旺而焕发活力。可见,文旅融合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新元素为乡村发展打开新视野。文旅融合新模式、新场景不断出现,逐步成为新的生活和消费模式。“村BA”、村超、村晚等的成功给当地带来了人气,让人们对乡村的价值和功能有了新认识。旅游使文化更有活力,文化使旅游更有灵气,文旅使乡村更有魅力,为农村塑魂、为农业助力、为农民谋利。文旅融合,不仅让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也让更多游客融入当地,加深了对现代乡村的理解。

乡村旅游是投资的热土,各方参与的热情很高。但也要看到,有的商业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不足;有的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有的照搬城市模式,未能体现特色。与之相对的一个正面案例是,云南省双江县景亢村的乡村茶室里有两棵树,如果按照旧思维,树挡了建房就会被砍掉,当地却都保留了下来,树成了吸引游客的独特一景。可见,乡村旅游要做好,仅有热情还不够,方式方法颇为重要。

由此来看,乡村旅游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要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无论游客到哪个村,一般都要先到或途经县城。这就要求城乡一体规划,连点成线,聚线成片。乡村旅游是全时旅游,要处理好“旺与淡”的关系。乡村四时不同,但乡土文化却是雅俗共赏的,应追求舒适而不奢华,简洁而不粗糙,无论旺季还是淡季都能有景色之外的乡味雅趣。乡村旅游是全民旅游,要处理好“老与少”的关系。针对老中青等不同对象,细分目标市场,精准功能定位,聚焦业态创新,让不同的人群得到不一样的体验。

成功的旅游乡村都有其相似之处。翻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入选数量最多,共同点是都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化,成功的具体元素则各有不同。安徽西递村以徽派传统古建筑闻名,江西篁岭村主打独特“晒秋”景观,广西大寨村拥有农耕梯田和红瑶文化。这启示我们,乡村旅游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态度。要利用好传承好地方优秀文化,让人看山望水忆乡愁,有形式多样的玩头、有再来一次的念头。

自2003年起实施的“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眼下,各地正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信,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未来的乡村将让城市更向往。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2024-02-13 06:30:46 来源: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地方的乡村民宿预订火爆,成为节假日消费的新亮点。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旅游。因为美食,因为美景,还有情感的牵挂和文化的寄托。休闲是心灵的体验,旅游是对美的感受,这里的美包括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在乡村,可以慢享生活,亲近自然,领略文化。乡村旅游横跨一二三产业,既能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增收,又能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一些过去略显冷清的农村,因文旅兴旺而焕发活力。可见,文旅融合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新元素为乡村发展打开新视野。文旅融合新模式、新场景不断出现,逐步成为新的生活和消费模式。“村BA”、村超、村晚等的成功给当地带来了人气,让人们对乡村的价值和功能有了新认识。旅游使文化更有活力,文化使旅游更有灵气,文旅使乡村更有魅力,为农村塑魂、为农业助力、为农民谋利。文旅融合,不仅让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也让更多游客融入当地,加深了对现代乡村的理解。

乡村旅游是投资的热土,各方参与的热情很高。但也要看到,有的商业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不足;有的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有的照搬城市模式,未能体现特色。与之相对的一个正面案例是,云南省双江县景亢村的乡村茶室里有两棵树,如果按照旧思维,树挡了建房就会被砍掉,当地却都保留了下来,树成了吸引游客的独特一景。可见,乡村旅游要做好,仅有热情还不够,方式方法颇为重要。

由此来看,乡村旅游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要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无论游客到哪个村,一般都要先到或途经县城。这就要求城乡一体规划,连点成线,聚线成片。乡村旅游是全时旅游,要处理好“旺与淡”的关系。乡村四时不同,但乡土文化却是雅俗共赏的,应追求舒适而不奢华,简洁而不粗糙,无论旺季还是淡季都能有景色之外的乡味雅趣。乡村旅游是全民旅游,要处理好“老与少”的关系。针对老中青等不同对象,细分目标市场,精准功能定位,聚焦业态创新,让不同的人群得到不一样的体验。

成功的旅游乡村都有其相似之处。翻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入选数量最多,共同点是都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化,成功的具体元素则各有不同。安徽西递村以徽派传统古建筑闻名,江西篁岭村主打独特“晒秋”景观,广西大寨村拥有农耕梯田和红瑶文化。这启示我们,乡村旅游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态度。要利用好传承好地方优秀文化,让人看山望水忆乡愁,有形式多样的玩头、有再来一次的念头。

自2003年起实施的“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眼下,各地正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信,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未来的乡村将让城市更向往。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雅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