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第1眼特写 | 带货车厢 浓浓乡情

第一眼-重庆广电

2024-02-14 09:37:21

听新闻

提起中国高铁,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快!但与之对应,在广袤的中国大地,还有不少慢火车,温暖着沿线百姓。春运期间,第1眼新闻记者走进慢火车上的带货车厢,看看乡村振兴路上的浓浓年味与变化。

遵义开往重庆西的5630次列车,“带货车厢”里满满的年味儿。乡亲们大包小包、背篓提篮,统统上车。旅客则像赶集一样,问价、挑选,车厢里颇为热闹。

和带货车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趟5630次列车,整体的上座率其实并不高。列车长陈卓告诉我们,这趟慢火车途经娄山关、桐梓、赶水、綦江等21个车站。

对于大站、大客流来说,速度更快的动车组和快速车是更好的选择。但,慢火车“逢站必停”,对大山里短途出行的乡亲的作用,不可替代。

这位冯大姐家,到松坝火车站,骑车只要十分钟。十几年里,每天搭乘慢火车去大城市卖菜,靠日积月累,供孩子读上了大学。

冯大姐说,慢火车从松坝到桐梓,单程7元,不论货物重量,都是这个票价。早上出发、晚上回家,正好每天都能陪伴孩子。

“我的新年愿望就是,明年多挣钱,争取把小孩供出来,上班或者考研。”

这一路上,不少乡亲和冯大姐一样,一个背篓、一提竹篮,就担起了一家人的生计。

随着近几年,沿途乡村振兴,发展起特色产业和山区旅游,慢火车“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旅客慕名前来。村民们过去是背菜去城里赶集,如今,常常在车上就能完成交易。

为此,慢火车还特意进行了改造,定制“带货车厢”,并全车加装空调。夏天“火车”、冬天“冻车”的感受成了回忆。

“正常车厢定员是118人,现在我们只保留了三排位置,大部分车厢(空间)用于旅客装油米,过年的时候有鸡鸭还有小猪仔上车。”国铁成都局重庆客运段列车长陈卓说。

三十多年的春运,大山里的每一个小站,这趟慢火车始终如约而至。今年春节,列车员又兼职“带货员”,闲暇时一起帮乡亲们开拓销路。

大伙儿为车窗贴上了装饰,让朴实的慢火车显得焕然一新。列车行驶的哐啷声中,大伙儿与记者聊起生活的变化,许多与这趟列车相关。

列车员康勇,在站台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如今孩子即将读初中,房子也如愿以偿买到了重庆市区。

村民王大哥两兄弟,沿着慢火车给家乡的特色水果带货,一年四季都有得卖。“产业资源发展起来,一年要挣五六万了。”

乘客张绍洪从小时候乘慢火车走亲戚,到如今外出打工、回乡过年。“感觉时间长了,慢火车就好像自己的家一样。”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恋 张骏凯)

责任编辑:谭周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